网友提问:
孩子做错了事情,应不应该受到惩罚?如何让他长记性?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
许多父母相信约束孩子不当行为的办法就是惩罚,他们认为这是让孩子受教的唯一途径,但是,不同性格的孩子对于惩罚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惩罚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能激励孩子做事有担当!那么有没有代替惩罚的方法?我和你分享一个我经常用的方法,大致五个步骤。
首先,倾听并且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要评论他所说的,鼓励他把所有的感受都表达出来,然后再总结孩子的观点。
第二,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这里先不要长篇大论。比如说“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不好,让我好不开心!”一句话说明就好。
第三,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比如说“让我们一起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可能想出一些办法,把学校的事情解决好”。
第四,写下所有的想法(记得一定要写下)。先不要对想法的好坏做评论,统统写下来,最好让孩子先发表想法。
第五,挑出哪些想法让你们不接受,并说明原因,哪些你们能接受,以及你们计划如何执行。最后用好朋友的口吻表示“现在起,我们一起执行”!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要是和孩子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只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来不起作用了怎么办?”这正是考验我们决心的机会,我们可以从新再来,比如说“真失望,我们制定的办法不起作用了,我们能讨论一下出了什么问题吗?有没有新办法呢?”然后回到上面第三点开始,再来一遍。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再完美的计划都不会是永久的。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想法,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逻辑都差别很大,生命是个调整和再调整的连续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应付新的问题。通过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可以教他们怎么处理现阶段家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将来更复杂的社会。
如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们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往往只缺两个字“耐心”。认同点个赞
其他网友回答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尤其是孩子,从小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习惯,受益终生。
做错了事情接受该有的惩罚,是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矩”是一个家庭的立家之本,也是用来约束、规范孩子行为的准则。每个家庭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家规。
家规的约束范围不仅仅针对孩子,也是对成年人行为的一种规范。共同遵守,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比如:我家有一条“不允许在卧室吃东西”的规定。制定这条规矩的初衷,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卧室里兼休息和学习的功能,床铺清爽利落,书桌干净整洁,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将食物带入卧室会受到一系列影响:一是不利于卫生习惯养成,二是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三是饮食习惯受到影响。
看似是关于生活的规矩,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却起着很大的作用。规范孩子行为的点点滴滴,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就逐步培养形成。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国策,放在孩子教育上,是对即有规则的严格落实和有力监督。
孩子违反了规则,做错了事不予追究,不惩罚,放任规则形同虚设,不发挥作用,导致孩子越来越难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的失败。
所以惩罚是必须的,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但惩罚并不是体罚,打、骂是粗暴无效的一种方式,也是父母最无能的一种表现。
当孩子做错了事,首先应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让他去想办法去弥补错误行为带来的结果。最后,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
比如:孩子因贪玩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
首先,让他认识到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巩固和练习,是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和落实课堂知识点。所以完成作业是很有必要的,打消孩子对老师作业布置的消极应对情绪。
其次,利用课余时间把未完成的作业补完,并诚恳地向老师道歉。
最后,接受犯错误的惩罚。
我在班里采取的惩罚措施是:背古诗三首或英文短文一篇。
我在家采取的方式是:写思想说明。包括概述事件经过,心理历程两大部分。
惩罚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督促改正错误。不使用极端的方式,不采取侮辱性的言语行为,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惩戒,很有必要!
其他网友回答
对孩子做错事进行惩罚,是最无能的教育方式!
1、孩子原本无对错意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基于人的本性,人性与生俱来是向善的,而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好与坏的差别。所以说,孩子原本没有好坏之分。不论年龄大小,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无非有两个目的,要么为了得到快乐,要么为了避免痛苦。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问题,孩子的行为就无所谓对与错了。由于孩子的是非观念并不明确,大多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要么为了一时的快乐和欲望得到满足,要么为了逃避困难和痛苦,很少像成年人那样对自己的行为先想到后果,所以,做出来的事情难免都是正确的。
2、惩罚 “治标不治本”。
人在犯错后,大多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进行辩解,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我们要理解孩子这种心理意识。
犯错给与惩罚的原理,来自于犯错应承担后果的思维模式,这只是成年人站在社会角度的理解,可孩子并不会这么认为。如果家长惩罚孩子,就等于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采取训斥、打骂、责怪或其它形式惩罚孩子,是简单粗暴的、不负责任的、满足成年人发泄情绪和权威感的、自私的教育方式,殊不知,这会给孩子带来以下几种伤害。
(1)使孩子产生防卫心理,导致再次犯错时会撒谎。
(2)使孩子的心变得越来越“硬”,产生抵触心理,变得更加难以管教。
(3)导致孩子对家长不信任,无法建立良好的沟通。
(4)产生逆反情绪,一意孤行,甚至逃避、离家出走。
(5)对生活感到没有情趣,对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心情压抑,对人生失去信念,甚至想到自杀。
所以惩罚孩子犯错,不但“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3、提高孩子的认识比惩罚更有效
孩子犯错后,如果能够使他认识到错误,并做出发自内心的真诚道歉,比惩罚更有效。所以,对犯错的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帮助孩子纠正。让他看到、并感受到由于他的错误已经或将会导致哪些后果,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哪些影响,教他设身处地的想问题,考虑别人的感受,才能让他从内心感受到愧疚。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如果利用孩子犯错的机会,教给孩子分辩是非的能力,使孩子做事有分寸、守规矩,比起惩罚更有效。
4、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孩子学到规矩,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惩罚出来的,惩罚只能带来负面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深远的。恰恰相反,好孩子是引导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情,是正激励,惩罚孩子做错事是负激励。在成年人看来,惩罚犯错作为一种手段,似乎合乎处理问题的逻辑,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慎用、少用。
综上,我认为,孩子犯错,无论用那种手段或方式进行惩罚,都是不应该的,都是最无能的教育方式。
其他网友回答
給几点思路:1.孩子成长百分百没有不犯错的,犯错不好,错终归是错,不如做对了好;但从另一方面讲,犯错也好,因为孩子改掉错误,就会进步,如同蝉蜕一样,更上一层楼,这样看来,孩子犯错不要大惊小怪,正常对待即可。2.对于孩子犯错,应该有必要的惩戒,而且必须有,但这里要先理清一个概念,惩戒,惩戒不等于棍棒相加,也就是说,惩戒不是单纯的惩罚,更不是简单的肉体惩罚,惩戒至少包括两层意思,惩罚诫勉,意思丰富,方式多样,针对孩子的具体性格特点,找到一个能让孩子思想上“一激灵”的方式方法即可。至于长记性,教育孩子是长久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人一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说实话,我今年五十了,自己觉得还是有那么多的缺点,甚至是缺陷,到现在我还经常反省为什么总有些毛病改不掉,其中有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是劣性习惯使然,告诉自己戒之,戒之。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呢,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然后你才能给我解决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呢?首先我们要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犯的这个错误,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做的?当你分析完了以后,你会沉下心来去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的本质的原因是出在哪里?
第二怎样去和孩子沟通呢?首先你根据第一条你分析的原因,首先你应该理解孩子,并且尊重孩子所做出的决定以及做法,当孩子能够接受到你是关心她的,那么她在心理上就会解除对你的防备,当孩子没有了防备心,他就能够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个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你是一味的责罚,或者是批评孩子,那么孩子会在根本上不接受你!会产生你和他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你再说出你的意见,或者是建议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大吼大叫,以及棍棒相加,都是无济于事的
!
第三,总结,尊重做法,理解感受,说出建议,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