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孩子该不该严厉管教(三岁小孩不服管教)

网友提问:

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为什么得不到理解?

优质回答: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深度解析(第32篇):

如何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这可能是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育儿难题。当看到这位家长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着急,我再次感到了“生儿容易养儿难”。

客观地说,我从这位家长的表述里,看到了下面这几层意思: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和周围人(家人或朋友等人)的不一致。

周围人不赞成他用打来教育孩子。

以前经常打孩子,最近半个月没打,算是间隔了比较长的一个时间。

我想对这位家长说:我完全不赞成用打孩子这种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因为,打孩子或是其他很严格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会造成下面8个后果。

后果一:会让孩子产生报复、反叛、怨恨、退缩的心理和行为,并且会让他感到屈辱。

后果二:会破坏亲子关系,让亲子关系疏离。比如说,我在幼儿园见过一个5岁的小男孩,平时爸爸凶他、打他,导致爸爸下班回来后,他不愿意给爸爸开门,并且不让爸爸睡在他和妈妈的床上。

后果三: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暂时停止那个惹父母生气的行为,但是并不能让孩子学会怎么不犯错误,怎么能正确的做事。比如说,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打他一顿,能让他学会下次不再打碎碗吗?还是父母耐心的给他示范怎么拿碗不容易打碎,这样更好。

后果四:打孩子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效果,并不能彻底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反倒孩子可能会因为挨了打而故意再造成更多的事端。

《3-6岁孩子10个最重要的养育问题》作者罗丝琳·安·达菲说:

责备、恐吓、打骂都没有效,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只能暂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更严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

后果五:当孩子被打时,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而爱是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最重要的条件。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他的天在打他,他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啊。

拥有健康依恋的孩子们会:更有学习的动力,在学校里做得更好,更有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形成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技能,变得更自立,很好地对待压力和处理挫折

——摘自《早期经历的重要性:细小步骤,长远影响》。

后果六:有时孩子们犯错,是因为他们的“适龄行为”导致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有那个年龄段特有的一些行为方式。

比如说当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2到4岁)时,进了电梯一定要他来按楼层,假若父母帮他按了或是电梯内恰好有其他人先按了他的楼层,他很可能就会大喊或大哭并直到他重新进一次电梯,他来按楼层才作罢。假若父母因此而责罚他,那么他完全是无辜的。

后果七:孩子被打时,他一定不是愉悦的感受,这个不好的感受压在他心里得不到释放。尤其三岁的孩子还并不能很清晰很充分的表达自己,那么他可能被打以后“有苦说不出”。那这部分被压抑的情感、情绪就会变成孩子的内伤。如果没有被排解掉的话,这个影响可能是会伴随他终身的。

后果八: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会对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举个我曾在一所幼儿园里见过的例子,一个5岁多的小男孩,他任何时候看到成年人时都是戒备的、警惕的眼神。后来了解到,他爸爸对他管教非常严格,经常打他。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养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技能,养育实践者必须得到悉心培训。没有受过正式培训的鞋匠,不会冒险开修鞋店,但父母经常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只凭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获得的经历,就开始了养育孩子的过程。

看到这么多后果,我们现在就可以明确一点:打孩子是有非常多危害的。

可能因为很多后果并不是马上显现,所以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时,经常抬手就打。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这么说,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它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

不能对孩子太严格,更不能打,那我们能怎么做呢?

我有6个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到你:

建议之一:当孩子做了让父母生气的事情时,父母需要客观地问问自己,孩子真的是犯了错?还是因为孩子没有顺从自己父母才生气?如果孩子真的是犯了错,那想一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学到知识或技能,以致下次不再犯错?还是我们的目的是想给他点颜色看看?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学到知识或技能,那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犯错的原因和下次怎么改进。

建议之二:当孩子做了很让人生气的事的时候,父母在意识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比如到卫生间关上门待一会儿,或者去做些别的事情。等冷静之后,再回来面对孩子。以免因冲动而口不择言,说出或做出一些破坏亲子关系,伤害孩子内心也让自己事后后悔的话或事情。

建议之三:把孩子每一次犯错当做是帮助他成长的好机会。如果孩子犯错是因为能力不足、缺乏训练、年龄不够这类原因,那么父母可以花时间训练、教授给孩子相应的技能,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保持耐心。

建议之四:当你的孩子不听你的话时,你可以先倾听,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同时尽量让孩子跟你合作,而不是让他服从你。

比如说,孩子玩完玩具弄得满地不收拾时,我们可以说,这些玩具在地上到处放着,很容易被我们走来走去踩到,你想自己收玩具,还是我跟你一起收;或者说,你想先收拾毛绒玩具,还是想先收拾小汽车。

建议之五: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不去责罚他;当他表现好时,我们反而要及时的给予看见、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自己就能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逐渐的他做出不好行为的几率就会减少。

有句话说,多种花少拔草,就是这个意思。

建议之六:面对孩子的一些挑战行为时,我们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比如说,到了睡觉时间,孩子不睡觉还要继续玩。那么妈妈可以平静地对他说,我知道你还想玩,同时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你想自己上床还是妈妈把你抱上床?如果孩子还是不同意,那妈妈可以微笑着直接把他抱到床上。假若孩子此时哭闹,妈妈可以抱一会儿孩子,不再需要说什么该睡觉了不能玩了这类的话。接下来,帮他换睡衣,关灯就可以了。

《3-6岁孩子10个最重要的养育问题》作者罗丝琳·安·达菲说:

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别,坚定和强硬的不同。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拒绝孩子提出的过分要求。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当我们做出合理的规则和决定时,需要有坚定的态度,孩子很快就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中理解情况。

我们总结一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和孩子进行大量的互动。父母和孩子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着的。我们通常认为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行为,但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回应的过程才称为教育,它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说一下这位家长提出的孩子的三个问题,我分别给出了三个建议:

★孩子任性怎么办?

先排除掉我们上面说过的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适龄行为,面对孩子的任性问题,平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全家一起制定一些家里的日常规则,家里的其他成员都要遵守。

这样当孩子任性、违反约定时父母就可以提醒孩子,这个约定是我们全家人共同制定的,爸爸妈妈同样也在遵守。

假如孩子依旧不愿意遵守,父母可以保持上述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或者跟孩子重新制定全家人都认可的新规则。

★那孩子爱哭的问题怎么办?

哭是孩子最本能的表达方式。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不让她哭,难道让她三十岁的时候再找地方哭吗?孩子会哭是好事,她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不哭压回去,才是可怕的。小时候每一次没有哭出来的泪,都是造成成年后患心理疾病的诱因。

那么当孩子哭得时候,我们可以把她抱起来,问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期间问问她“还有吗?”,等孩子平静以后,问问她“愿不愿意一起想想解决办法?”。

孩子此时需要的是安慰、得到倾听和认真对待,而不是我们的说教、解释或责骂。

★当孩子有拖拉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个“日常惯例表”。

比如说,可以做一个临睡前的。让孩子自己想,临睡前,她需要做哪些事情,刷牙,洗脸,换睡衣等。如果有漏掉的,父母再补充。

把这个惯例表用画画的形式粘贴在墙上,这样到了晚上就可以指着这个惯例表问问孩子,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我把我家孩子的“日常惯例表”拍照给你借鉴。

最后,我想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话题:

在恼怒的时候,你很容易夸大孩子的缺点,而且你的语言听起来往往比你的真实意思更加强烈。为了缓解一个人的恼怒而制造更多新的烦恼来源,这样做值得吗?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可是得不到理解。

从题主的问题看,有三个关键词:打,严格,理解。那我就从着三个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1关键词【打】

关于【打】,我的观点:不该打孩子,不管孩子几岁,都不应该体罚孩子。

体罚只能让孩子害怕,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那为什么家长还是会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呢?

教育方式的沿袭,如果家长从小受到的就是棍棒教育,那很大概率,会把这种教育方式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棍棒教育收效快,这种方式一用就有效果,孩子被吓住了,立马变听话了。但背后的陷阱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只是知道错了,为什么错了,应该怎么做不知道,所以,同样的错误下一次还会犯。

棍棒教育会让家长形成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的频率和力度加强时,就有可能会上升到虐待孩子。

2 关键词【严格】

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管教严格没有错,但严格≠打。

教育的最高境界:给予孩子有边界的无条件的爱。

有边界就是给孩子的行为立规矩,但前提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打只会让孩子自我怀疑,变的胆小,害怕,错误的以为父母不爱他。

3关键词【理解】

从题主的提问语境看,家人是不赞同题主的教育方式的。那就是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

家庭和睦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当出现明显的育儿理念不一致时,夫妻双方应该私下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任何争执。

你在提问中说到,已经半个月没有揍闺女了,三岁的女儿变的任性,爱哭,拖拖拉拉,心理着急却没办法。

首先,点赞的是已经忍住不实施棍棒教育了。

其次,题主谈到女儿的三个关键词,【任性】,【爱哭】,【拖拖拉拉】。说说我的理解。

关于任性

我们家孩子目前3岁3个月,正处在一个执拗期,具体表现,他摆放的东西,如果我们动了,就发脾气不干了,必须给摆回原样。有一回从户外回家,进门的时候,我先进,他就不行,非的让我出去,他先进。我同意了。累似这样的行为很多。

如果家长把这种行为看成任性的话,势必会和孩子对着干,结果就是家长气的要命,孩子哭个不停,亲子关系弄得很紧张。家长和孩子之间千万不要争输赢,不要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对家长权威的一种挑战。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关键期,家长需要去了解这些关键期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这样孩子在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就不会觉得不可理喻了,才能给予孩子关键帮助,帮助其成长。

关于爱哭

孩子哭,说明在释放情绪,或伤心,或生气。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挫折容忍度也是有限的,出了哭,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释放情绪。

我们经常会说:“不许哭,憋回去”。结果孩子哭的更厉害。

情绪是每个人的正常反应,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关心她,爱她的。分析哭的原因,告诉孩子哭不能解决问题,帮助并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拖拖拉拉

每次出门前,穿衣服都要折腾很久,还有收拾玩具的时候也是,变成了慢动作。

强迫,威胁势必会引来孩子的反抗,我也在学习,找方法能让孩子平静的配合我们。

关于穿衣,可以当成游戏,和孩子一起比赛,谁穿的快。孩子参与意愿还是很强的。

关于收拾玩具,给孩子做示范,邀请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动作会更快。

如果仅仅作为一个说教者,效果就会很差。身教>言传。

任何适合,我们都要参考孩子的年龄,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期望过低,孩子没有进步,期望过高,家长孩子都会受挫。

欢迎关注@花生麻麻育儿笔记 ,一起交流育儿知识,共同成长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你的问题: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可是得不到理解?我很愿意跟你讨论一下。孩子不能打,尤其3岁的孩子更不能打。如果说是12之后的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偶尔打一次、两次的还可以。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发展长大的节奏的,3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发育过程中,不管是身体的发育还是心理的发育,打孩子只有破坏了孩子的节奏,没有任何教育的作用。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你是在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吗?还是你全职在家里带孩子?

其实,3岁的孩子需要去幼儿园了。这样妈妈的压力也许会小些。

你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妈妈的糟糕情绪如何调节?

如果,妈妈是愉悦的,妈妈身上的光就是温暖的,妈妈身边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我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建议:咱们共勉

1,你需要找一个支持你的人,这个人就是你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反思一下你们夫妻之间的沟通如何,你是否可以从他哪里获得支持和关怀,这些是你们夫妻沟通的问题,与孩子无关。

2,你的不良情绪的出口是什么?你的快乐的来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反思,是希望你在照顾孩子之余,好好的关心一下自己,觉察一下自己多久没有对自己笑了。

3,你心里孩子的样子是什么样子的?现实里,你的这个孩子跟你心里孩子的样子差距是什么?可不可以接纳孩子的现状,让孩子成长为孩子他自己。

我觉得夫妻关系的提升和改善是关键,打孩子只是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方式之一,其实,你也清楚孩子没有错,不然不会内疚而停止打孩子的行为。

其实,打孩子是指桑骂槐的行为,孩子还小,孩子会桑槐不分的。

如果,生活中,有些人和自己不合拍,换个角度看,引起问题的不一定是对方,也极可能是自己。

充满善意、温柔而诚实地对待自己,任何你对自己所做的事,都会影响你看待世界的态度,事实上它会转变你对世界的体悟。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心理小知识分享和回答的问题,总有你感兴趣的

我是闫锦稳,一个关注家庭幸福度的心理咨询师

@头条心理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心理咨询师说##心理有你##头条心理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你的问题和你提供的信息,能感觉出来,你原来是一直用很强硬——严格的方法来对自己的闺女的,但出于某种原因,你这半个月来正在尝试停止用打的方式,但结果并没有如你所愿,孩子没有变好,反而让你感觉在往失控的方向在走。

我想,你此时心里至少有了两个方案:一,还是回到原来强硬的方法,也许再狠一点,孩子就能改变;二,如果有更好的办法,那我很想试试,毕竟打孩子,是一个让我和孩子都很受挫的事。

我曾经有和你一样的状态,但现在走出来了,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这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普遍表现。

知道这点就让我在情绪上得上了很大的缓解。

美国耶鲁大学有一个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孩子40岁的历史追踪研究,通过对数千位孩子的观察发现:在孩子3到4岁的时候,特别是3岁半到4岁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叛逆现象。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地非常固执,很多时候我们能感觉她是故意跟我们作对。穿衣、吃饭、上厕所、洗澡或睡觉等日常事情,只要是父母想让她做的,都能成为孩子与我们争吵的原因。

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我当年想像着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根本无法接受。但庆幸的是,这个“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并不长,再过半年,到了4岁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情况就会缓解下来。

原因是,在孩子3到4岁的时候,孩子的个人自我意识突飞猛进地在发展。以前更注重的是“我们”,现在他更注重的是“我”。他会在父母或重要抚养人面前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

他一方面想掌控与我们相处时的小世界,不断地会用命令的语气跟我们说话;另一方面,在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不管我们怎么讲道理她都不会听,不管我们如何惩罚她,她都不会轻意屈服。对我们情绪失控的严厉斥责甚至打骂,她回馈我们的往往是更加疯狂的哭闹,有时甚至哭得满脸血丝也不会停下来(这是我亲眼所见)。

同时,在孩子强大的意志力表象下,却还有一颗焦虑,缺乏安全感的心。因为他们只是在父母——他们最信得过的人身上,才会试验自己刚刚成长起来的自我意志力。你会惊奇地发现,当我们把他们暂时交给别人来带,或者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又会好很多很多。

成长性的心态让我对亲子关系的冲突有了新的认识。

我自己在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中个人成长是一个终身都要进行的话题。每当我与孩子发生意见不一致的冲突时,就会激发我的情绪反应,但这种情绪反应有的时候很强,有的时候很弱。

我通过觉察这些情绪的变化,就能看到我的行为模式和可能的心理成长点,这对我来说获得了两个直接的帮助:

我留下了一点时间“观看“自己,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我慢下来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再以单一的方法来应对孩子了,我会更理性地运用一些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让自己的情绪飞一会,看着看着,理性的脑盖子就合上了。

如果我们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巨大的帮助。

但要做好这个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是孩子本身的行为很不成熟,而且经常会用一些过激的话——比如我恨你,我一点都不爱你,我讨厌你——刺激我们;其次是我们陪养好儿女的理想和眼前孩子让人失望的状态会让我们自己很受挫败;此外还有我们儿时如何被对待的那些陈年情绪也很容易在这个时候被唤起。

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孩子在这个阶段相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缓解我们自己的情绪。

1.每天花有限的时间陪孩子。

在自己觉得情绪失控之前,把孩子交给你信得过的人看管一段时间。比如白天可以交给托儿所或幼儿园,晚上可以几个人轮流陪伴。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把孩子交给保姆。

2.以成长的心态去看孩子的特殊状态。

不要以为孩子现在这样下去就完了,眼前的情况可能就是眼前的发展状态表现出来的特殊状态,成长的阶段变了,孩子的状态也会变。孩子这个叛逆期普遍都有,但我们很少看到成年人群体中大量存在这样的人群。

3.如果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改变自己,也不要自责。

我们现在在做的,那怕是打骂或者表现无助,也是很多父母仍然在做的。如果我们有心学习,那就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4.尽量减少让你无法收场的场面发生。

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强迫她跟你去逛街,或是去别人家做客。在有他们在场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配合的想法会成倍的增加,同时我们的压力也会成倍的增加,但孩子是不会配合我们的。

5.在家时,游戏的方法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比如早上穿衣服时候,你可以跟她一起玩给芭比娃娃穿衣服的游戏,男孩子可以玩穿带盔甲的游戏。

6.转移注意力在很多时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仍然有效。

但是需要把方法改进一下。需要先共情理解她的情绪,再转移注意力。

比如:有一次我没有按孩子的希望走一条他让我走的路线,他一下就哭起来。我说,爸爸没有按你要求的路线走一定让你很生气,你真的不想原谅爸爸。然后我又话锋一转地说,我看你的红色小汽车在旁边一直看着我们,他是不是很想你了?孩子一下就愣住了,忘了刚才在哭了,然后去拿了红色小汽车过来。

不管是严格还是宽松,是民主还是权威,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更加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希望我们都能各取所需,让我们的培养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成功。

【本人专注运用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发展的知识,解决亲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敬请多加关注、留评论,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三岁孩子该不该打?

您对孩子管教严格这一点是好的,可是打孩子是肯定不能打的。

孩子在1岁到3岁间是比较难带的幼年期,我家2个孩子过了3周岁后乖了很多,这个年龄段后会好带很多。

幼年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生理和体重快速的发展变化。求知欲也很强,什么东西都会去摸摸看,最难走的地方也去走走,不管危险不危险。

这些,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这个时候主要用口和手来探索一下这个世界,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任何东西。

我家女儿2岁时,沙子往嘴里塞,我和孩子爸爸很着急,孩子看到乐了 ,反而吃更多。没有办法啊!我和孩子爸爸商量了一下(装住没看到)不理睬她,她又往口里放了两次,看我们不理她。走开了,她觉得无趣,反而不吃了。

如果孩子做错了,这个时候,先不着急发火,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和孩子说明原因。慢慢的孩子会听到我们的解释。

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记忆和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很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力发展过渡。

让我们和孩子们慢慢一起长大,学习。这多么美好,幸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