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孟姜女为什么能哭倒长城?
优质回答: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可是她为什么能哭倒长城呢?
秦始皇为修长城,劳役繁重,青年男女新婚三天,男子即被征修长城,结果不久就劳累而死,妻子在家等不到丈夫消息,到长城千里寻夫,听闻噩耗后痛哭三天三夜,结果将长城哭塌,露出丈夫遗骸,妻子悲愤万分,抱着丈夫的遗骸跳海自杀了。
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看完后我不禁有个疑问:孟姜女,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有能力哭塌长城?要知道我国的神话时代自封神一役后就结束了,她会是哪路神仙下凡吗?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就连中国的古典文学中都有这些故事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抓了好多的青壮年去了北方修筑长城。在修筑长城的时候被一个女子哭倒了长城,那么这个女子到底是谁,她为何有如此大的能力?
这个女子就是孟姜女,相传在秦朝的时候,一个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秧,而那颗瓜秧爬到姜家结了瓜。等到瓜熟了之后,打开来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取名为孟姜女。等到孟姜女长大之后,成为十里八村最温柔善良、聪明能干的姑娘。
当时的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开始到处抓青壮年。有个叫范喜良的书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吓得从家里逃了出来。当他逃到路过孟姜女家门口的时候,有点口干舌燥,就准备讨杯水喝之后再走。当孟姜女开门后。
两人一下子就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而当时的孟姜两家一直在为孟姜女的婚事烦恼,看到这个落魄的书生长得挺俊秀的,和他谈话之后,对他的言行举止比较满意,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范喜良对孟姜女有好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哪知道在两个人成亲的第三天,范喜良就被抓走了。这时候的孟姜女知道,范喜良这一去凶多吉少,可是她还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等着他回来。等了一年多之后,她再也忍受不了思念的煎熬,决定去找范喜良。他给范喜良做好几件寒衣之后就去长城了,等到她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长城脚下。
她向那些长城的人打听一个叫范喜良,问了好多个都不知道,直到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人,才知道范喜良上个月就被累死了,尸体被监工填到长城里头去了。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悲痛万分失声痛哭起来,只见她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突然一生巨响,长城坍塌了一大截,里面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孟姜女在这些白骨中,一下子就认了出来,抱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很多人会问,孟姜女只是一个凡人,为何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让天地失色,长城倒塌。这不得不提到一个鬼神,那就是孟婆,而孟姜女恰恰是她在人间的一个化身。要知道在天地初开的时候,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间就是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
而孟婆在三界才开的时候就出现在这世间了,她本是天界之人,看到世间无数痴男怨女在死后不肯投胎转世,就在阴曹地府的奈何桥头立起一口锅,熬制了孟婆汤让那些阴魂喝下,让他们忘记前世的恩恩怨怨,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进入下一个轮回。孟姜女正好就是她的一缕凡念所化,才有了让天地失色,长城倒塌的本领。在安葬了范喜良之后,孟姜女也头海自尽了,这个化身也回到了奈何桥头。
其实关于这个故事最早的原型源于《春秋》一书。就是说齐国的将领杞梁为国捐躯,齐侯归国途中遇到杞梁的妻子,就想当场便宜吊唁亡士,而杞梁之妻认为应该在家里吊唁,于是齐侯就去了杞梁家里。
随着时代变化,这个故事也被改编,后来跟着话本,小说,戏曲的流传,孟姜女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并在流传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变种版本,然而最广被人知的就是如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的传说,以哭倒长城这么夸张的情节传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结束劳役的心声。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孟姜女哭倒长城。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专家刘波和林世田将敦煌遗书《孟姜女变文》残卷缀合后,惊奇地发现:传说中“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竟然是包头境内的秦长城。其观点论述依据为:一,残片提到相关地名在包头一带。《孟姜女变文》中的范杞梁修长城的地点金河、诺真山与塞北相连,以此说明范杞梁筑长城在今包头地域。二,《孟姜女变文》的记述是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秦朝时,因为匈奴世居阴山,其政治中心头曼城就在艾不盖河,包头的古稒阳道南通秦直道,北通头曼城,为防匈奴攻击,范杞梁筑长城 在包头故地,亦在情理之中。三,包头一带流传大量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如,在西口外广为流传的民歌《珍珠倒卷帘》:“孟姜女本是范郎妻,范郎死在长城里,孟姜女哭倒长城千万里……”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民间长城文化研究者李亚忠认为,孟姜女哭的应该是今山海关秦长城。大量历史记载与他20多年来的实地考察,足以证明中国东部的秦长城确实是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扶苏给蒙恬当监军后,经今山海关一线向辽东修筑的。他在八达岭水关北山和延庆县永宁镇至大庄科之间都找到了秦长城遗址。另外,他也向笔者提供了大量相关历史记载。除了山海关秦长城实证之外,专家们还从三个方面反驳“包头说”。证据一敦煌残片中“杞梁”的“杞”为残字,缺少说服力李亚忠查看唐宋时期的《孟姜女变文》,其中并无“孟姜女”字样,只有唯一一处认为是“杞梁 ”的“杞”字还是个残字,并不清楚,只是认为“似即‘杞’字”。李亚忠称,即使文里说到的确是范杞梁,也跟孟姜女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据他从《秦孟姜碑》记载中考证,孟姜女的丈夫其实另有其人。范杞梁与孟姜女并非同一时代,将两人传成夫妻,纯属“关公战秦琼”式的闹剧。证据二李亚忠为笔者列举了足足有20多种史书记载来证明山海关与孟姜女的关系。如清光绪《永平府志》收录的莆中黄世康《秦孟姜碑》记载,秦太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拥武帐于卢龙……就而询之,以观其怨”。扶苏、蒙恬以“左军将军”和“贞烈夫人”礼仪为姜女“创庙于石”,即在山海关望夫石建庙。明嘉靖《山海关志》也记载山海关东南海中姜女坟说:“相传孟姜女哭夫而死 ,葬于此”。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也记载山海关东孟姜女庙即贞女祠:“此祠创始在宋以前。文天祥有楹联云:‘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以后祠虽荒废联尚流传,至明万历间主事张栋重建”。
郑一民称,除去历史文字记载,位于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是一个历史实证。它是全国保存最完整 、年代最悠久,并且是唯一被官方及学界认可的孟姜女庙宇,在其附近还有以孟姜女名字命名的“姜女村”,这为证明孟姜女哭长城起源于山海关提供实证。此外,有县志记载,孟姜女是山东人,其丈夫被抓壮丁也应该依据秦代就近服役修长城的制度,而距离山东最近的秦长城就位于山海关一带,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不可能千里迢迢走到包头去修长城。证据三李亚忠称,“我们找到了证明扶苏、蒙恬所修筑的秦长城在山海关一带的客观实证,还有《秦孟姜碑》、《山海关志》、《临榆县志》、《贞女祠记》等多种典籍明确的历史记载。这足以证明孟姜女与山海关的关系了。”有关“杞梁妻哭城”、“秦皇逼嫁”等情节只是唐、明以来一些文人墨客的移植、附会和讹传而已,“包头说”以此为据不足以为证。郑一民也指出,如果用文学故事来作为佐证的话,山海关已于2006年12月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当地民间流传着200多个关于孟姜女的传说,相比于其他地方其内容是全国最丰富、最完整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孟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 孟姜女,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苏州人。“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在《列女传》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要明白孟姜女何许人也?孟姜女乃孟婆与地藏王的女儿,不是平常人,孟姜女要哭倒长城,没有外力作用是达不到的。
孟姜女不管什么原因,去了长城工地,且哭倒了辛苦筑起的长城。秦始皇从此心惊胆战,修长城何用?别说安全保障,连几滴女人泪都能搞垮。于是撤了修长城的命令。秦始皇立刻命人带来孟姜女,问她为何毁我长城。孟姜女看着秦始皇,并不放在眼里说:你能统一六国,能统一我算你有种。秦始皇看到孟姜女是有来头的,就问孟姜女有什么要求?孟姜女说:我要做皇后。秦始皇看看孟姜女,和她亲娘孟婆一个德行,说:你要做谁的皇后?孟姜女道:就是你赢政的。秦始皇差点气死,命人把孟姜女带出去,说道:让她哭,有本事把秦国也哭倒。
孟姜女是怎么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哭声,惊动了她的爹娘孟婆和地藏王,地藏王就带了十万恶鬼,把长城推倒,当时长城工地阴风阵阵,鬼哭狼嚎,根本听不到孟姜女哭。能摧毁长城的,都是有后台的,地藏王回到地府,趁秦始皇外出视察,在半路要了他的命。秦国也很快亡国。
孟姜女不但哭倒长城,也哭亡了秦国。如果秦始皇答应让孟姜女做自己的皇后,秦始皇也不会死,至少秦国多统治五百年。历史上有为了让贵妃笑亡国的,秦始皇是让人给哭亡国的。
后来孟姜女和东郭先生结婚,生下个儿子,东郭先生被狼咬死,也没人给起名字,时间久了,都叫孟子。
其他网友回答
孟姜女哭长城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别家夫妻得团聚,孟姜女丈夫守长城
二月里来暖洋洋,燕子双双飞画梁,紫燕筑窝成双对,孟姜女独自守空房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夫妻扫祖坟,孟姜女独自泪淋淋
四月里来养蚕忙,孤孀凄凄去採桑,桑蓝挂在桑枝上,揩把眼泪采把桑
五月里来做黄梅,黄梅雨多好耘田,别家田畈插秧苗,孟姜女田里草一片
六月里来热难当,蚊虫飞来叮胸膛,宁可叮我千口血,切莫叮我枉梁郎
七月里来是秋凉,孟姜女窗前绣花棚,红绿丝线都配齐,绣不出我夫万枉梁
八月桂花喷喷香,孟姜女烧香进庙堂,双膝跪在大殿上,只见金刚不见郎
九月里来九重阳,重阳美酒菊花香,别家饮酒成双对,孟姜女捧杯泪汪汪
十月芙蓉小阳春,花好月圆是良辰,别家闺房闹盈盈,孟姜女房中冷清清
冬月里来北风紧,孟姜女思郎做寒衣,一针线儿一串泪,针针线线是情意
腊月里来雪花飞,孟姜女寻夫哭长城,白骨遍野夫不见,枉梁啊,我三更梦中把你等
其他网友回答
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的传说,以哭倒长城这么夸张的情节传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结束劳役的心声。
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相传秦始皇时,范喜良、孟姜女是一对郎才女貌,幸福美满的新人儿,但是,婚后才三天,上边传来严令:每个家庭的男丁都必须去服劳役,修万里长城!新郎范喜良一步一回头,离开了新婚的妻子孟姜女。孟姜女从此日日夜夜盼望丈夫的消息,可是音讯全无。天寒地冻,想到丈夫连棉衣也没带,就急忙赶活,背上棉衣收拾下就去寻夫。一个弱女子路上历尽辛苦,尝尽白眼,赶到长城脚下已经是衣衫褴褛、满身疲惫。她四下寻找丈夫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
孟姜女哭长城壁画
谁知,她的丈夫范喜良不久前因饥寒劳累已经埋骨于长城下呢……万里寻夫,得到的却是如此噩耗。她呼喊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天地为之动容,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见状,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可怜而可敬的孟姜女常让人忍不住洒下同情心痛的眼泪。她深深感动了人们,千百年来,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可谓家喻户晓。
孟姜女庙的孟姜女雕像
这则传说虽是传说,但是秦始皇统治时期,苛政堪比猛虎,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范喜良和孟姜女只是千千万万对旷男怨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