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真的有用吗(断舍离有什么坏处)

网友提问:

断舍离真的是好事吗?

优质回答:

我很喜欢《断舍离》这个理念。

高中的时候我属于桌子很乱的那拨,有时候抽本书出来东西都稀里哗啦掉一堆,也被好友笑过,当时也不以为然。

大学的时候我的东西跟其他宿舍的人相比不是很多,因为化妆品护肤品比较少,但是有一些小玩意和自己觉得是纪念品的东西,所以每次一整理总是要花费很久很久的时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整理出了七,八袋的东西。

改变在大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看了断舍离那本书,从卧室开始,把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衣服,不适合的衣服,质量不好的衣服都淘汰。然后淘汰了一些娃娃,把他们送给妹妹们了,发现一开始虽然对娃娃舍不得,后来也发现确实没啥用。接着又淘汰了一些小玩意比如挂件摆饰饰品明信片什么的,跳选了合适的主人送人了。这样做的结果是房间柜子里清爽了不少,还容纳了爸妈的许多东西,自己的衣服一个柜子绰绰有余。

之后买东西的时候都深思熟虑,考虑是不是真的需要,对物的需求减少了许多,还是会经常买买书什么的,但是又不想占地方也很矛盾。

特别喜欢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希望以后我要是有自己的房子,也可以东西越少越好。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断舍离,其实是提倡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最近刚看完这本书,有了一些启发,大家看下,我是相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扮演谁,物品是可以引导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大家可以看下我的读书心得,欢迎一起讨论,谁说重要的不是形式,但是仪式感真的很重要,能潜移默化的带给你很多改变。

如何通过整理房间,让你过上梦想的生活?

尘世繁杂,压力丛生,现代的人们开始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断舍离、为生活做减法。通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过上梦想的生活,这就是断舍离。

断舍离的生活理念通过同名书籍《断舍离》引申而来,它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重新审视你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梳理自己,找到内心焦虑与不安的源泉,不再从外界获取力量,而是从深层次更加了解信任自己,获得内心最强大的力量。

作者山下英子,断舍离创始人。《断舍离》一经出版即在整个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全民参与断舍离并迅速成为当年日本年度词汇。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持续横扫日本、台湾地区各大畅销书榜第1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尽情推荐,对于台湾偶像剧女王林依晨影响深远,宫崎骏父子更是强势推出动画《来自虞美人之坡》诠释断舍离的精神。今天我们将分享《断舍离》的三个重点:

第一:从扔东西开始,告别过去的自己

我们从小被教育“一粥一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家里总是留了很多没有坏但是永远派不上用场的物品,生存空间一次又一次被挤压。

而断舍离告诉我们:整理自己的思绪从扔掉东西开始,放弃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不需要、不合适、感觉不舒服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有执念,潜意识的东西在发生着巨大的作用,阻碍着我们前进。通过扔东西、收拾物品我们可以觉察自己,理清究竟是什么执念困扰着我们。

我在整理自己书屋的时候,发现了几年前买的学位英语教材,因为某些原因我错过了考试,失去了学位的申请。我终于明白这些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的去考证,提高自己的学历,原来是对学历的执念。

可是当下的我已然不需要再用学历加身,于是我果断放弃英语教材,转而把专业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从此我的学习注意力放在了专业知识上,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职场道路也越走越稳当。

断舍离提倡从扔东西反观自己,并不是说浪费,你可以将不需要的东西送人或捐给公益事业,让一直处于闲置的物品发挥价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扔东西开始,通过扔这一个动作来梳理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个简洁的生存空间,更是消除自己内心的杂念,心通了路就好走了。

第二: 七五一收纳原则,理顺现在的自己

看到整洁干净的房间,我们总是会感到心情舒畅。但是我们有一个误区:总是以为心情的变化才能导致行动的变化,就好像心情好才愿意收拾房间,其实不然,行动可以带来心灵的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能跟上行动。

所以从整理开始,行动起来,理顺一下自己吧。

关于居住环境的整理,我们可以参照七五一收纳原则:

在我们看不见的空间,比如衣橱放满七成的东西,可以便于我们拿取东西和整理;在看得见的书架、置物架放满五成的东西,美观大方,便于随取随用;在客厅这种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只放一成的东西,比如沙发后面的墙上只挂一幅画,整体给人的感觉很精致大方、美观、宽敞。

七五一收纳整理原则目的是让我们尽可能的拥有自由支配的空间,让我们有意识的通过看得见的世界延伸到看不见的世界,疏通内心空间,发挥自我的能量。

第三: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连接未来的自己

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可以引导你成为你梦想中的样子。

我们使用的物品,都真实的反映自我的评价。

如果你经常购买打折的物品,潜意识里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高端的昂贵的物品。也许我们现在只是一个上班族,物质上不是那么富足。没关系,你可以用买十件打折衣服的钱用来购置一件得体大方的适合自己的衣服,穿上它,想象你的偶像或者你想成为的人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按照你想像的去做,你要相信那件衣服有神奇的魔力,可以带领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能挖掘出全新的自己,尤其是自己经常使用的东西。每一个物品都是有能量的,让我们充分发挥物品带给我们的潜意识的作用。

好了,这就是今天分享的《断舍离》的三个重点,从扔东西开始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利用归纳原则整理自己的房间理顺自己,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引导我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通过物品,觉察、理顺、链接内心,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梦想的生活。

不知道你对于断舍离怎么想,我一直觉得适不适合自己只有试过才知道,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改变的开始,无论怎么样,愿你能过上梦想的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09年。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讲是不幸福。比如人常常会对于自己应该去做选择、去做决断的事情无视、拒绝,或者虽然拥有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用它。

其他网友回答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写,主要是不需要的东西不买;处理掉现在不需要的东西;抛弃对东西的迷恋,不要再买买买。

现在这个社会,物质事实上是过多而且过剩了。年轻人喜欢网购,每天刷刷淘宝、刷刷京东,不需要的东西看看在搞活动,也会买下来,于是家里就堆积着越来越多的不用的东西。

经常是买的时候非常开心,快递回家却发现没什么用或者用不上,扔扔掉不甘心,都是钱买来的,用用呗,没地方用,造成了家里东西堆多,其实要用的根本不多。

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找不出来了,无用的废物太多太多,根本没法找,于是只好重新买。

美国作家刘墉在他的书里曾经写过,有一次他们家大扫除,结果扫出了一堆数据线,他想了一下,是他们把数据线乱放,结果要用时找不到了,只能出去再买一根,周而复始,所以家里一堆数据线,如果不是大扫除,根本一根也找不到。

其实每个人的家里也是这样,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堆满了,有用的东西也很难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需要断离舍。

1. 第一, 把对物质的占有欲去掉,很多人购物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购物的愿望,而不是特定想要购什么,不是以需求出发,所以现在有种病叫作“购物狂”,特指这种人。

2. 第二, 把家里打扫得一目了然,只留下现在要用的东西,以后或者将来要用的东西一律不需要留下,因为以后或者未来要用的可能性只占2%。

3. 第三, 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要看着广告或者海报,就冲动消费,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需要什么才去购买,建议每次出门购买列购物清单,不在购物清单上的一律不买,几次过后,自然而然就不买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种生活的理念好不好,

一定要自己去试去体验。

但是,过犹不及,

任何事情都是讲究一个度的。

所谓人情练达既文章,你自己要去把握这个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