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霞:杂粮面里的奶奶味道

杂粮面里的奶奶味道
文/朱丽霞
时下,杂粮面走上了许多高档餐厅的餐桌,成为城里人养生的一道主食,饭店的新宠。可我却再也找不回奶奶的味道了。我小的时候,白米白面还是很紧张的。一大家子人要填饱肚子,全靠奶奶的精打细算。农村地里最常见的是玉米和红薯。玉米是好种易活的作物,而且在玉米棒子长到七八分熟时,就可以掰回家尝鲜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奶奶总会每天从地里回来时顺便带回几个外面叶子还青油油的玉米棒子。我们几个孩子便围在奶奶身边,看她把外边青色的叶子剥去,再让我们协助摘掉玉米须,简单的冲洗一下,就丢到锅里去煮了。这时候,我们总会在厨房里赖着不走,尽管奶奶再三驱赶我们:“还得一会儿,屋里热,出去玩去!一会儿煮好了叫你们!”可没人愿意远离,生怕被别人抢完了,一个个自告奋到:“奶,我帮您烧火!”“奶,我给您扇扇子吧!”……奶奶总是无奈的摇摇头,爱怜的看着这一群“小馋猫”,一边叹着气。待到玉米棒煮熟了,顷刻间便一抢而光。因为怕玉米产量低,一般人家是不愿意这时掰的。
红薯的食用方法也很多。早期可以食用叶子,中期茎杆也可以食用,后期食用红薯的块茎。当然最顶饿的还是红薯的块茎,我们这里统称为红薯。早上是红薯玉米面糊糊,每人高高一碗,又甜又香,很受欢迎。晚上呢,也是如此。最为难的中午这一顿饭,你总不能一天三顿都吃一样的饭吧。于是,奶奶便会在有限的一点白面里舀出一瓢来,擀成面条,做一顿热腾腾汤面条来。因为人多,面条又少,每每盛到碗里总是汤多面条少,仍旧是吃不饱的!大人们配着黄黄的玉米面窝窝头,还将就过得去半天时间,可小孩子天天吃那些又硬又糙的玉米面窝窝头,实在难以下咽,到下午晚些时候会饿的直哭。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试着在面条里加入红薯,又糊上玉米面,这样一碗面条终于变得粘稠一些了。既好吃,又顶饿。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了好几年,那又甜又咸又香的味道,是我儿时最多的记忆。如今,奶奶离去已经十几年了,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味道了,可那份爱却一直都在。【注: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朱丽霞,五星镇第三中心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本期责编:刘明月
往期精彩回顾:
朱丽霞:余生,做一个通透的女人
如砥:忆王集乡中生活
黄山松:冬眠的锦鲤
姜鸿:冬,我悄悄地迎接你……
王算德:汗水浇灌丰收果 劳动铺就幸福路
王海奇:消失的笙簧寺
赵瑞艳:笔
新野文旅行(十六)马富海:战神岑彭
宋红涛: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汇聚民营企业发展磅礴力量
赵文俊:“山炮”轶事(四十)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