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丕既然杀了甄宓,又为何还敢传位给曹睿?
优质回答:
不明白提问者为何用“还敢”这个词,难道说曹叡即位后,能因为杀母事件而不认爹?还是觉得曹丕杀甄宓,是因为曹叡身份存疑,本就是袁家人?亦或是甄宓之死,事关郭女王的构陷,曹叡即位会对郭女王报复?除此而外,实在想不出来,曹丕有什么不敢的。那就按着三个问题做回答吧。
一、曹叡对曹丕杀其母是否怨恨,且会产生对曹丕不利的行为?
曹叡的怨恨是肯定。甄宓(其实历史上甄宓并未留下名字,甄宓是后人附会《洛神赋》加上去的)被曹丕赐死的时候,曹叡十五周岁。曹叡因母亲的事受牵连,由齐公降为平原侯。
《魏书》记载:“文帝始以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曹叡因为母亲的事,表现出来“不悦”,曹丕想立徐姬的儿子曹礼为继承人,所以迟迟没有立太子。
这段记载明确说明,曹叡对母亲的事是耿耿于怀的,以至于被降了爵位。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曹礼太小(推算此时曹礼大约四岁),以及曹叡自己的主动纠偏,他肯定从曹丕的候选人名单中被划掉。
曹叡“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曹丕彻底改变了对曹叡的不良印象。
有一次,曹叡虽父射猎,围住了一对母子鹿,曹睿恳求父亲放过这对鹿,曹丕不听,一箭射死母鹿,并令曹叡射杀小鹿。曹叡跪倒哭求:“陛下已经杀了它的妈妈,我实在不忍再杀小鹿!”曹丕听了“深奇之”,产生了恢复曹叡嗣子的念头。
其实明眼一看就知道,这段故事明显是编造的,且编造得一点都不高明。曹叡的回答,难道曹丕不可以理解为:这孩子还是对我杀了他妈妈耿耿于怀啊!那曹叡还有出头之日了吗?
我们不大清楚,甄宓究竟犯了多大的错,导致曹丕不但处死了她,还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这种侮辱的方式下葬。但即便是曹丕错了,作为儿子的曹叡,也要把对父亲的怨恨压在心底,在世人面前他也要装出一副孝子的姿态来。
这是礼法规定,也是为人子没有选择的无奈,即便放在今天,父母矛盾,做子女能搅进去自己的恩怨吗?何况古代女人本就没有地位。现代人高喊“世上只有妈妈好”,古人爸爸才是唯一的根,孔子就认为,儿子对爸爸要比对妈妈亲才对。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别说妾,即便连妻,都是男人的附属物,太子的母亲被杀的不计其数。比如汉武帝及北魏就有传统:立子去母。所有太子的生母必须处死,哪个太子因此敢对父亲说半个不字?
所以,曹叡无论心中有多少恨,也绝不敢对曹丕做出格的事,人伦如此,否则他就不配为君,甚至不配为人!
二、曹叡身份存疑吗?他会不会是袁熙的遗腹子,从而偷摸篡了曹家的位?
曹叡出生在建安九年,还是建安十年,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自古以来就引发了一段疑案。按《三国志》的说法,曹叡驾崩时三十六岁,反推他应该出生于建安九年。
如果是这样,就出大问题了。原来曹叡的生母甄宓,是袁绍的次子袁熙的夫人,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破冀州,曹丕冲入袁府,把甄宓当战利品,带回他的府中。如果曹叡出生于建安九年,你说这孩子该姓啥?
裴松之在做《三国志》注释时,郑重交代,曹叡应该出生于建安十年。这件事是明摆的事实,倘若曹丕纳甄宓在四五月份,还可以拿早产说事,八月份怎么也说不过去,曹家人没那么傻。之所以产生“疑案”,是因为民间习俗,一般以虚岁计算年龄而已。
因而,曹叡的血统是无可置疑的,这种争议纯粹是无聊透顶。
三、曹叡即位,会对郭女王不利吗?
这件事确实是悬案。史书有两种记载,一种说郭女王就是正常死亡,另一种说法是,郭女王惊惧而死,或者被曹叡害死,甚至说,郭女王死后,曹叡让郭女王跟甄宓一样,口含糠发覆面下葬!
曹叡为什么对郭女王如此仇恨,这就要从她与甄宓的恩怨谈起。
郭女王没有留下名字,女王是她的字号,她是曹丕生前唯一的皇后。有一种说法是,曹丕登基后,因为郭女王对甄宓的陷害,导致甄宓被赐死。
曹丕决定重新立曹叡后,将曹叡过继给郭女王,立为嫡子。曹叡刚开始非常抗拒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接受事实,对郭女王恭敬有加。
如此说来,曹丕是有理由相信,将来曹叡登基,会报复郭女王。果然,曹叡即位后,责问郭女王甄宓的死因,郭女王愤愤不平地说:杀害甄宓是先帝的决定,为什么要责怪我?最终她还是没逃过曹叡的报复。
不过,这只是一面之词,《魏书》没有记载。甄宓去世时,曹叡已经十五周岁,他对母亲的死因,不大可能一无所知,假如很明摆的是郭女王陷害,又何来郭女王拿曹叡当亲儿子抚养?
曹叡即便有所抱怨也是正常,皇后位置只有一个,郭女王得宠,母亲受害,女人之间难免有争宠,难道一定就有你死我活的阴谋?相反,曹丕敢把曹叡交给郭女王抚养,又敢立他为太子,说明至少曹丕认为,郭女王没有做对不起甄宓的事。
四、曹丕为什么要立曹叡,难道无人可以替代吗?
曹丕一共有十个儿子,曹叡是皇长子,曹礼是皇六子。大致推算了一下,曹礼去世的年龄大约十五岁左右,无嗣。曹丕驾崩时,长子曹叡二十一岁,曹礼约十岁,皇后郭女王无子。
从以上信息来看,曹丕立太子面临几个问题:
1.无嫡子,按宗法制只能立嗣以长。
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讲,曹叡是唯一合法继承人,除非将其他某个儿子过继给郭女王;
2.最喜欢的儿子年龄太小,不足以担大任。
曹丕去世前,他的次子和四子早夭,实际上也就曹叡和三子曹蕤成人了。帝国刚刚开张,立幼子显然对国家太不利了,曹礼出局,候选人只有曹叡和曹蕤。曹蕤史书记载极少,估计应该比曹叡小五岁左右,除非有特殊才能,否则他与曹叡没法竞争。
3.作为长孙,曹叡深得曹操喜欢。
曹叡继承了母亲的基因,既帅气又聪明。史书记载:“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於法理。”曹操认为,曹叡就是曹家基业必然的继承人,所以大小就将他带在身边,刻意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曹丕杀甄宓,与传位给曹叡,并不存在大家所担心的种种恶果,同时,由于曹丕去世太早,他也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曹叡的继位非常类似于清朝时的乾隆,两人都是从小聪慧异常,受到祖父的喜爱,因此常带在身边并作为接班人亲自培养。
在《三国志·明帝纪》开篇便记载: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
又引注《魏书》:
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於法理。
可见曹操已经公开认定曹叡为自己、曹丕之后的第三代继承人,并在每次宴会时都将他带在身边。尤其是“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可以说是曹操刻意在为曹叡培养势力。
曹叡十五岁时被曹操封为武德侯,为此曹丕还专门作《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使当时的大儒郑称为曹叡的师傅。由此可见在当时人眼中,曹叡地位已经被曹操和曹丕双料认证,几乎无可动摇。
至公元220年,曹操死时,曹叡已经大约十六七岁了。在这十几年的悉心培养下,相信曹叡在朝中已经羽翼丰满,更兼当时依然受到汉代重孝道的影响,其地位即使是曹丕也很难再推翻。
黄初二年,曹丕称帝的第二年,曹叡被封为齐公,但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曹叡的生母甄宓因为失宠有怨言而被曹丕赐死。这对曹叡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晋书·列传十八》记载:
及至明帝,因母获罪,废为平原侯。
但之前说过,这时候的曹叡已经羽翼丰满。所以在第二年的三月,曹丕大封宗室为王的时候,曹叡又恢复了爵位,并封为平原王。
不过曹叡被封的是平原王,而非曹操、曹丕都担任过的魏王,这平原恰恰又原属于袁绍,所以看来曹丕心中依然存有很大的芥蒂。因此在《三国志·明帝纪》中明确写道:
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
《魏略》中也有:
文帝始以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
这京兆王是徐姬所生的曹礼,在黄初三年被封为京兆王,黄初六年又被封为元城王。元城是战国时期魏武侯公子元的食邑,因此得名,在汉朝属于魏郡。所以虽名为元城王,其实实为魏王,由此可见曹丕的良苦用心。
可是即使如此曹丕依然只是“久不拜太子”,就能看出废曹叡改立曹礼在朝中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曹丕只能用缓兵计不断的拖延。
更重要的是,《魏略》记载了曹丕不愿意立曹叡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是“帝(曹叡)不悦”。甄宓被赐死时,曹叡已经快要成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父亲表现出了很大的不满。如果是其他儿子也就罢了,但曹叡偏偏是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之前也说过曹叡已经羽翼丰满,如果再立为太子,曹丕就要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了。因为会选择扶立曹礼,恐怕正是为了限制分化曹叡的实力。
曹叡也许是察觉到了问题所在,于是在经历了最初的丧母之痛后,很快便调整了心态。在其后发生的两件事,被认为是改变曹丕想法的重要原因而被历史记录下来。
一是《魏略》记载:
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后不获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长御问起居,郭后亦自以无子,遂加慈爱。
二是《三国志》中裴松之引注的野史《魏末传》载:
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第一件事使曹叡再次在宫中找到了强大的后援,并消除了生母被杀对自己的影响,可能使曹丕误认为他已经走出了事件阴影,逐渐降低了戒心。
第二件事,通过“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的一番话,以鹿喻人成功的引起了曹丕的愧疚之心。更使曹丕惊讶于曹叡的才智,从而在理性上又确定了立曹叡为继承人的想法。
但从黄初六年,曹丕依然封曹礼为元城王看,他虽然已经决定立曹叡为继承人,却还是用曹礼来制衡曹叡的权力。直到黄初七年,曹丕突然病重,临终的他自然不用再纠结于与曹叡的杀母之仇了,而选择了曹叡为自己的继承人。
可整个过程让我怀疑,甄宓刚被赐死时,曹丕曹叡父子间一定产生了巨大的裂痕,使曹丕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但这时曹叡已经羽翼丰满,加上他很快转变态度,所以曹丕还是选择以曹叡为继承人。可是皇家的多疑,让曹丕不敢直接以曹叡为太子,反而用曹礼限制曹睿的势力,一直持续到自己临终之时。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甄宓,这个历史上争议颇多,又具有很多的可谈性的女子,她本人估计没有想到,生前人生几度颠簸,死因备受争议,死后又传唱千年的好像不多。
受益于曹植《洛神赋》的传播影响,在后世都认为他的名字是甄宓。其实他的本名现在没有人能知道,她的兄弟姐妹都有记载,救她的没有!何况,在古代男权社会,能留下名字的女性少之又少。所以甄宓这个也是后人根据野史附会上去的。
一样是因为曹植《洛神赋》的影响,甄氏在后代喜欢闲言碎语的文人笔下,变得神秘而又刺激。甄氏因为长得非常漂亮,于是袁绍把她许配给自己的儿子袁熙,官渡之战中本,袁绍战败,本来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的甄氏,在曹操攻破邺城以后,变成了战俘,俘虏他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此后,她成了曹丕的宠妾。
本来,根据《世说新语》,专好人妻的曹操之前听说甄氏容颜漂亮,于是攻破邺城第一时间派人前去找甄氏,谁知道,使者说你儿子已经捷足先登。曹操于是做了顺水人情。
《世说新语》: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惑溺第三十五、,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不管如何,袁家的媳妇成了曹家的战利品,不管是谁的,再加上曹植没事跑来附会一下,给后人无限联想。她的争议也没有停止过。自魏晋已降,不是成为史家争论的关键,就成了无聊文人消遣的对象。
因为魏晋时代三家分治的情况,一时间史家众多,自魏之后,她就成了一个矛盾点,各家中说纷纭光是死因就有两个,一个是被赐死,另一个死猝死。她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也成了争议人物,一说是曹丕的儿子,另外极大可能是袁熙的遗腹子。
在不同的版本记载中,同样的一个甄宓,就有不同的行径,早期,也就是刚刚成为曹丕的姬妾的时候贤明大度,但是后来的多劝曹丕纳妾,繁衍子孙,壮大宗族。但是,多年以后,在曹丕成为皇帝以后,逐渐冷落了她,所以怀恨在心,做了个诗来抱怨。导致曹丕大怒随即赐死她。
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资治通鉴》: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贵嫔有宠,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
另外一个记载是曹丕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打算立甄氏为皇后,但是甄氏却因为自己有病在身再三推辞,当时夏天,曹丕想等秋后再说,结果没等到就崩逝。
《魏书》:帝践祚,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可以看出来,不同的史籍记载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主角却完全是同一个人,命运也大相径庭,失宠成为怨妇而死,让后急病而死。作为后来人的吃瓜看客,你怎么判断?
如说第一种因为嫉妒而死,前期又建议曹丕多纳姬妾?何况有根据记载她颇为孝顺,孝顺之人不大会成为怨妇!
《魏略》: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魏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
这个记载最大的瑕疵就是新妇这一个词,曹丕取甄氏是建安五年,建安十七年时候,已经八年了,早过了七年之痒,称为新妇好像不大合适,但是不知道魏晋时代的新妇有没有只是词面上的意思?
歪史认为,魏书这个记载不大真实。如果这个不真实,那么她病逝也就不大可信了。毕竟魏书,是曹魏时期魏国大臣写的,多为尊者讳,不能作为参考的史料。另外记载的魏略,也一样是魏时代的臣子,可信度不太高。
既然,否决掉这个病逝的记载,那么关于他的死因就是赐死了。可是,以她的身份,作为战俘,又委身在王侯府第,怎么会因为争宠而惹怒皇帝?
曹丕取她以后,他当年就生了曹睿或者应该姓袁?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东乡公主。然后就没有在生下子女,换句话说,也就是,她委身曹丕以后就失宠的概率非常大,不然以她的年龄,不应该只有两个子女。
因为以曹氏父子专好人妻的行径来看,并不是他们多喜欢某一个人,喜欢也只是因为姿色,而不是德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随着后宫不断的扩充,甄氏自然会受到冷落,这一点,他不会不知道,而且,这一个不可能完全等到曹丕做皇帝以后在冷落她,曹丕以前还有正妻!也有其他的宠姬,他不可能独霸后宫。
那么,为什么她要被赐死?刚刚做皇帝,一般都会做做样子大赦天下,怎么会容不下一个妇人?而甄氏也不是粗俗之人,出身世家,不知进退的可能性一样很低,可以大胆猜测,她突然暴死肯定是有其他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曹操曹叡很得曹操喜爱,曹操经常把曹叡带在身边,让他与近臣们亲近,曹操曾说有了你我们曹家的基业就可以传承三代了。
其次曹丕没得选,曹丕四十岁就去世了,曹丕的儿子大多夭折,余下的几个都很年幼,都是娃娃。
第三,曹叡自身有才能。历史记载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好学多识,精通律法。在父亲曹丕当皇帝期间,曹叡一直谨慎勤勉,从不逾矩,任用的家臣都是品行正直的人,相互督促勉励。朝臣中口碑很好。
最后嫡长子继承。曹丕下令将曹叡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而曹叡因其母被赐死而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后来才开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慈爱有加。
曹丕不是昏君,在三国时代曹丕不会放弃自己成年且有才能的儿子去立未成年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