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庙号和谥号?
优质回答:
封建时代,对于皇帝的称号一般会有四种类型:尊号、谥号、庙号、年号!
尊号在生前死后都可以加,比如说唐玄宗在皇帝期间,百官就给唐玄宗加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死后,李亨又给他加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谥号是指人死后,后人根据此人生前的所作所为 ,进行评价,然后定一个谥号。比如说汉武帝,武就是对刘彻一生的盖棺定论。
庙号,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为祖,收成之主为宗。庙号属于规格比较高一种称号,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会有庙号的,像西汉之际,有庙号的皇帝才四个: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称号,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也可以只有一个年号。比如说明清之际的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往往可以用年号称呼,比如说明朝万历皇帝,清朝康熙皇帝,万历和康熙都属于年号。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的称号!
秦始皇只有一个称号:始皇帝!
这个称号看来像是一个尊号,而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更不是年号。
谥号兴盛于西周时期,周天子一般称谥号,比如说周幽王,周厉王,都属于谥号 。等到秦始皇统一之后 认为谥号属于以下论上,以臣论君,属于大不敬,谥号被秦始皇取消,直到汉初才恢复,所以秦始皇没有谥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比如说商的国之主上汤的庙号就是太祖。周灭商后,取消了庙号制度,大力发展谥号制度,所以周天子没有庙号。秦一统后,连谥号都取消了,庙号也没有恢复,所以秦始皇没有庙号!
至于年号嘛,那是更加没有的。因为年号的汉武帝首创的,汉武帝是第一个拥有年号的皇帝,而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建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时代早于汉武帝近百年秦始皇自然也不会拥有年号!
其他网友回答
先说说谥号和庙号吧。
这两种都是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也并非只有皇帝才能有。但是这里讨论的是秦始皇,我们就只以君主为例。
谥号实际上是对君主在世时行为的整体评价,有褒有贬,所谓盖棺定论。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汉武帝的谥号是“武”,这是对其一生开疆扩土,四处征伐的评价。
而庙号虽然也是一种评价,但却和祭祀有关。皇帝的宗庙里会祭祀祖先,并不是所有先人都有资格进入宗庙接受供奉祭祀,所以也不是任何皇帝都能获得庙号。在汉朝时,只有有功、有德的人才能拥有庙号,在宗庙里接受后世子孙的香火,所以档次明显比谥号要更高。比如:刘邦庙号是太祖,因为受命于天、开国有功,汉文帝庙号是太宗,因为品行最高、有德可尊。但到唐以后,也就不管什么皇帝,都加个庙号以示尊崇了。
庙号的制度在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是废止的,只用谥法。我们所知的周文王、武王、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都是把“谥”字加在了中间。
而秦始皇独一无二,非但认为自己的功绩德行已经超越了三皇五帝,所以把“皇”和“帝”加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尊号,还彻底废止了“谥法”,因为他认为谥号是皇帝死后由后人来评定的,等于臣子评价君主,儿子评价老子,相当大逆不道。秦始皇不允许任何人来评价自己,因此把“皇帝”作为唯一的称呼,如果非要加以区别,就以世代来命名,他是肇始之人,所以是始皇帝,他的继任者是二世、三世,如此顺延至千秋万世。
当然,秦到二世就亡了,显得这一项制度更像个笑话,同时也显得非常不吉利。所以到汉朝,庙号和谥号就重新开始使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千古一帝”始皇帝,居然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我们先说一下他为啥没有庙号。
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嬴那时候不兴起庙号了。
庙号起源于商朝,商汤是第一个起庙号的君主。但是,到了周朝时,庙号就被废除了,隔过去好多年后,西汉才开始恢复使用。
从西汉才开始使用。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称“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非开国皇帝的后继者呢则称“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两位就是在任期间功绩比较突出,也称了祖。
其实庙号在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死后都自动发一个的。
你要想有庙号,要么文治武功,要么德行卓越,反正如果平庸过一生,是没有资格有庙号的。
但是大唐把这个规则打破了,从此以后,无论皇帝多平庸多混蛋,都是死后自带庙号属性了。
那秦始皇错过了庙号,为啥连谥号都没有呢?谥号可是从周朝开始就有了啊。
原因也很直截了当,因为霸气总裁老嬴把谥号制度给废了。
为啥,因为他认为自己第一次完成了大一统,其功劳高过“三皇”,盖过“五帝”,所以才自称“始皇帝”的。
这个称呼就已经是个突破天际的存在了,而且他还规定了他百年后,以后的皇帝就叫二世、三世,直到万万世,虽然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瘪犊子胡亥给打破了。
所以,如此霸道的一个人,怎么允许死后被自己的儿子和大臣起谥号呢,用他的话说,谥号这种东西就是“子议父、臣议君”,大逆不道,废掉!
于是,谥号被秦始皇废掉了,直到汉朝接盘后恢复。
始皇帝也就成了既没有庙号,也没用谥号的皇帝。
但我认为,“始皇帝”的称呼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庙号和谥号了,大家认为呢?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庙号源自商朝,商朝的始祖王亥,庙号就是『高祖』,而伐夏成功,建立了商朝的汤,庙号是 『太祖』。而中兴大商的武丁,庙号为『高宗』。
在商朝,只有著名的,做了重大贡献的君王才会有庙号,也是对他们生前功业的肯定。所谓庙号,就是在君王世代供奉的太庙里面吃冷猪肉,享受祭祀时候的称呼。商朝只有『太高中世』+『祖宗』这总共八种庙号的选择。
而到了周朝,周朝不兴庙号,取而代之的,给每个去世的天子都上谥号,作为对其一生功过的总结,谥号每个君主都有。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和周幽王等等,其中的『文武成康』都是非常好的谥号,而『厉幽丑』都是不好的谥号。在『逸周书』里面还专门总结了各种谥号对应的意义,比如: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对商朝的庙号和周朝的谥号都不感冒。
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觉得这是以臣议君,颠倒了尊卑上下。而他自己『德过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然不愿意在死后被臣子们议论上什么庙号和谥号的事情。于是秦始皇就定下规矩,自己叫始皇帝,继任者为秦二世,之后三世四世到无穷世。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就有点像西方的国王们了,路易八世、路易十四、路易十六应该向秦始皇致意。
秦始皇统治下的秦国,以吏为师,不兴儒学,所以这些谥号庙号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人敢提。
但是可惜的是,秦朝二世就亡了。后来刘邦继位之后,周朝的礼乐大兴,于是刘邦死后,谥为『高皇帝』,庙号为『太祖』,而后来的皇帝们,也都延续了这个传统,开始在上一代皇帝归天之后,用谥号和庙号把他们供奉在太庙里面接受香火,一直到清朝。但是对秦始皇,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尊重他的意愿,没有补谥号或者庙号,仍然按照嬴政的本意『始皇帝』来称呼他。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秦始皇认为庙号、谥号都是儿子评判父亲、大臣评判皇帝,是一种不妥当、不合适的事情,所以在位期间废除了这种庙号和谥号制度。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翻译过来就是:“我听说古代帝王去世之后有谥号和庙号,这是一种儿子议论父亲、大臣议论君主的行为,实在是很没有意义的行为,我认为不合适,从现在开始,废除这种制度。”
总而言之,秦始皇是一个很有变革精神的帝王,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远远超过有文明以来历代帝王,所以前代的规矩他看不顺眼的都要改,只有他才有资格为以后的万世帝王立下规矩,废除庙号和谥号就是他定下的规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