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轶事(二十九)
文/赵文俊
41、心相随谈笑又风生
早饭后,在一排长的带领下,母有仁、李喜梅来到了指导员周雨润的办公室门口。“报告!”一排长在门外大声地报告着。“请进!”门在敞开着。很显然,周雨润也是刚刚回来。当指导员多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顿饭,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饭堂,目的是想通过看战士们吃饭的表现,来判断某一个战士的思想是否稳定,情绪是否异常。同时也要看看饭菜剩没剩,好及时提醒炊事班,依据战士们的就餐情况去调剂伙食,力求在立足连队实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战士们吃好吃饱。他经常和连队的干部、班长们说,战士们小小年纪就离开家、离开父母,难免会想家的,只有让战士们吃饱了、吃好了,他们才会不想家。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连队,只有满足了战士们的衣、食、住、行、训、学、娱、乐等基本需求后,战士们才能安心服役,才能扎根军营,才能激发战士们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铁打的营盘更牢固,更有吸引力。“指导员,这是母有仁的对象李喜梅同志。”三个人依次进到屋里后,一排长向指导员介绍到。“你好!欢迎!欢迎!欢迎你到连队做客。”周雨润伸出手,热情地说。实际上,从李喜梅踏进连队的那一刻,通讯员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他了。作为连队的指导员,做好全连官兵家属的接待工作,是周雨润的职责所在。“你好!指导员。这次来,要给您添麻烦了!”落落大方的李喜梅,往前欠了一下身子,浅笑着握了一下周雨润的手,客气地说。“添什么麻烦?连队条件有限,不像你们自个家里。若是照顾不周的话,你可要多多担待啊!”周雨润客气地说。“谢谢您啦,指导员。”李喜梅依然是巧笑倩兮的样子。“谢什么啊?要说谢,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周雨润笑容满面地说。“谢我?”李喜梅吃惊地问。“是的。是应该好好谢谢你!”周雨润肯定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李喜梅疑惑不解地看了一眼母有仁,用眼神向母有仁寻找着答案。“指导员,你的意思是?”母有仁侧脸看着李喜梅,咔吧着眼不解地问。他也是一头雾水。“干嘛要谢她呢?”母有仁在心里暗自四斟着。自己的对象刚过来,指导员却要说谢谢她,这实在让他搞不明白指导员话里话外究竟是什么意思。“看来你确实没有明白我想要说什么。这样吧,让一排长告诉你好了!你们两个朝夕相处在一起,吃喝拉撒睡的,彼此都非常了解。”周雨润卖了个关子,把皮球一脚踢到一排长那里去了。“呵呵!母有仁,你该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自打知道人家要来,你一天到晚乐得屁颠屁颠的,性格也开朗豁达了,工作也积极主动了,小曲也不离口了。你这就叫‘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说,该不该感谢人家?”“嘿嘿!排长,你要是这么说的话,还真应该谢谢人家呢。”母有仁抹拉着自己的小平头,看着李喜梅的脸笑着说。
李喜梅呢,听了一排长的话,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说:“他一个劲地写信催我过来,说部队里这好那好的,还说想让我开开眼界,圆一下我儿时的军营梦。更要紧的,他说,我要是不来部队的话,他会吃饭饭不香,睡觉觉不香,做什么都没有心情。指导员,你想想,他说得这么邪乎,我咋能不着急呢?他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咋能担待起呢?我可不想落个拖后腿的坏名声!”“来了好!来了好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嘛!实际上,你们岁数也都老大不小了,个人的事情也该提到日程上了!要不然两个人总是牵肠挂肚的,也不是个长事。你既然来了,也不知道你有什么打算?”看戏看门道,听话有诀窍。周雨润做政工工作这么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阅历十分丰富,看上一眼,唠上几句嗑,就能把对方的心思揣摩个八九不离十。刚才,一排长他们三人进来,他就在想着怎么应对这件事。“有仁,这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是你自己来说吧!”一排长看了一眼母有仁,催促道。“这个……这个……”母有仁吞吞吐吐的,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只是侧着脸,用征求的眼光看着李喜梅。“你看人家干嘛?你还有没有一点老爷们的样子?”一排长见母有仁优柔寡断的,就讥杠他道。“嘿嘿!礼让三先!礼让三先!”母有仁自我解嘲地说。“去你的吧!什么礼让三先,你是不敢表态好不好?这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你就开始撒拉拉尿了?你这标准是‘早请示晚汇报’的怕老婆样嘛。我不是埋汰你,真要是按这个势头往前发展,等你们结了婚,你还不得给人家一天洗三遍脚呀?”一排长见母有仁吭哧瘪肚的,就故意讽刺他道。“咯咯咯!排长,你放心,我绝对会给足你这个面子的,绝对不会难为你的部下的。你想想,我难为他,不就是难为你吗?大不了,让他一天给我洗一次脚就行了呗。”李喜梅本是个性格开朗、口齿伶俐的女孩子,再加上在乡政府党政办上班,接触面广,经历的事多,三流九教的人都曾打过交道,积累了一定的待人接物的经验,眼见着母有仁在一排长面前难自圆其说,就急忙帮腔给母有仁解围。“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就不要胡扯了。礼让三先倒不至于,女士优先还是必须的。小李,我要是没有猜错的话,你一定是考虑成熟后了才来部队的。关于你们两人的婚事,我想听听你是什么意见。”周雨润及时转移话题,让母有仁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指导员、一排长,那我说说我的想法?”明眼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李喜梅明明是在征求母有仁的意见,却把目标转移到指导员和一排长的身上。这让周雨润很是佩服李喜梅的应变能力。“看来,母有仁还是挺有眼光的。他能找这样一个媳妇,绝对是交了桃花运。”周雨润暗自思量着。
“说吧。不要保留,越直接、越简单越好。”周雨润点了点头说道。“是这样的,指导员。我来之前,和有仁在信里已经商量了多次,思想上基本上达成一致了。前段时间你们不是去黑水打靶嘛,他休不了假,就委托我去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我呢,就插空去了他家。还别说,他爸听了我的意见,还是蛮支持的。她妈呢,一开始有些想不开,认为结婚娶妻是人一辈子的大事,觉得没有给我们置办一件像样的家具,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觉得亏欠了我们啥的。最终,在我的劝说下,他母亲也打消了顾虑,愉快地接受了我们俩在部队结婚的意见。”李喜梅本是做文秘工作的,说话做事,调理清晰,没用几句话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的!只是,她隐瞒了和自己父母据理力争、只差吵翻脸的艰难过程。“好!按照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男女双方有结婚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涉。但是,按照传统观念,我们还必须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刚才小李说了,你们双方的父母都支持你们在部队结婚,这非常好!新时代,新风尚,新事新办嘛。我上午抽个时间,和连长商量一下,拿出来个具体方案后,再向营首长汇报一下,争取在近两天内让你们举行婚礼。不过,小李我还有一个问题还要提醒你,你们单位的结婚介绍信开了没有?”猛然想起这个问题,周雨润心里猛地一惊,感觉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不周全了。“指导员,你放心,来之前,该想到的问题,我都想到了。给你!”李喜梅一边说,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周雨润。“这是什么?”周雨润伸手接住李喜梅递过来的东西问道。“你看一下嘛!”李喜梅微笑着说。周雨润“哦”了一声,轻轻一抖,那叠着的纸便打开了。“结婚介绍信”几个字赫然在目,上面还地盖着一枚“勃利县二龙山乡民政所”的大红印章。“嗨!小李,还别说,你在乡政府里上班,思想和别人就是不一样,考虑问题就是缜密呀!有你这个介绍信,问题就简单多了!”周雨润由衷地佩服李喜梅的办事能力了!“嘿嘿!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嘛!在乡政府上班,办这个手续,还不是易如反掌吗?”一排长也表露出佩服之情来。“指导员,排长,我虽说是在乡政府上班,可这件事,绝对是按正规程序来的,一点后门都没有开。”李喜梅认真地说。“‘一点’后门没有开?那咱‘两点’开后门嘛!要不然,有权不使,可就过期作废喽!哈哈哈哈哈。”周雨润见李喜梅性格活泼、谈吐幽默,也趁机幽了她一把默。“嘿嘿!哈哈!咯咯”三个人的笑声,从周雨润的办公室里飘了出来,在走廊里回荡着。【注: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立志军营16载,锻炼出刚直不阿的秉性,把爱和情寄予字里行间,跋涉在诗与文的山间小路,一颗寂寞的心似一叶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作品<家书>、<旅途惊魂>、<春风>、<家>、<母爱>、<母亲>等散见于地方杂志和文学网络平台,现在某机关上班。
本期责编:丁建忠
往期精彩回顾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八)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七)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六)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五)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四)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三)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二)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一)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十)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九)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八)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七)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六)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五)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四)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三)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二)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一)
赵文俊:“山炮”轶事(十)
赵文俊:“山炮”轶事(九)
赵文俊:“山炮”轶事(八)
赵文俊:“山炮”轶事(七)
赵文俊:“山炮”轶事(六)
赵文俊:“山炮”轶事(五)
赵文俊:“山炮”轶事(四)
赵文俊:“山炮”轶事(三)
赵文俊:“山炮”轶事(二)
赵文俊:“山炮”轶事(一)
赵文俊:风雨中的送别
赵文俊:防疫期间,母亲的生日这样过
赵文俊:由一件“小事”想到的
赵文俊:敬礼!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赵文俊:我和祖国心连心
赵文俊:【小说林】绝招
赵文俊:【小说林】借大米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5)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4)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3)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2)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1)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10)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9)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8)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7)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6)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5)
赵文俊:“新野中国人寿杯” 汉风文学平台庆祝建国70周年有奖征文颁奖活动主持词
赵文俊:【散文风】风雪夜,我看见了去世十三年的父亲
赵文俊:【小说林】拔牙
赵文俊:【小说林】大葱?小葱(4)
赵文俊:【散文风】大葱.小葱(3)
赵文俊:【散文风】大葱.小葱(2)
赵文俊:【散文风】大葱.小葱(1)
赵文俊:【“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书信.电话.手机
赵文俊:第三届幼儿教师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贺词
赵文俊:【小说林】送锦旗
赵文俊:【故事汇】坏人李灰的传说(下)
赵文俊:【故事汇】坏人李灰的传说(上)
赵文俊:【故事汇】诡异的张大坑(二)
赵文俊:【故事汇】诡异的张大坑(一)
赵文俊:【故事汇】惊魂五百米
赵文俊:【故事汇】卖山药的老大娘
赵文俊:【故事汇】探亲途中(一)
赵文俊:【“新野中国人寿杯”征文】寻古访今看“渠首”
赵文俊:【故事汇】一只老母鸡
赵文俊:【故事汇】晨练的烦恼
赵文俊:【故事汇】奇怪的呼噜声
赵文俊:小故事 大道理(4)、兄弟种麻
赵文俊:小故事 大道理(3)、一锤准与一刀狠
赵文俊:小故事 大道理(2)、卖 菜
赵文俊:【小说林】转业
赵文俊:小故事,大道理(1) 一根针和一头牛
赵文俊:【散文风】我的小菜园
赵文俊:【小说林】请假
赵文俊:【散文风】浮光掠影看重庆(六、七)
赵文俊:【散文风】浮光掠影看重庆(四、五)
赵文俊:【散文风】浮光掠影看重庆(三)长江岸边赏夜景
赵文俊:【散文风】浮光掠影看重庆(二)特色食品特色味
赵文俊:【散文风】浮光掠影看重庆(1)重庆的马路重庆的桥
赵文俊:【汉风周年庆】汉风文学,我难以割舍的爱
赵文俊:【小说林】邻家嫂子
赵文俊:【小说林】2号站台下
赵文俊:【小说林】减 肥
赵文俊:【小说林】借 厕
赵文俊:【小说林】打 牌
赵文俊:【散文风】“酒精”考验二三事
赵文俊:【小小说】大票子
赵文俊:【小说林】杨老大娶妻(修改版)
赵文俊:【散文风】拽住岁月的尾巴—-读叶逸暄散文《聆听时光》有感
赵文俊:【小说林】杨老大娶妻
赵文俊:【散文风】正月里来好风光
赵文俊:【评论区】点亮心灯 踏歌而行 —读闫玉枝散文《灯火》有感
赵文俊:【评论区】踏雪寻梅抒胸意,合欢家人别样情
赵文俊:【散文风】大寒节气忆童年
赵文俊:【散文风】冬游玫瑰湾
赵文俊:【小说林】苦菊(下)
赵文俊:【小说林】苦菊(上)
冰心依旧:【散文风】刺角芽
冰心依旧:【小说林】老憨与塞哥
冰心依旧:【散文】回家
冰心依旧:【散文】雨中即景
冰心依旧:【散文】一园秋色一条河
冰心依旧:旅途惊魂
冰心依旧:【散文】纸船儿
冰心依旧:【散文】一枝一叶总关情
冰心依旧:【散文】灰灰
冰心依旧:【散文】家信
冰心依旧:【散文】儿时的夏夜
冰心依旧:【散文】风雨白河岸
冰心依旧: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全面夯实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基础
冰心依旧:【教师节专刊】师恩浩荡难忘怀
冰心依旧:【诗歌】家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