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贵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呢 熹贵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一起

网友提问:

熹贵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

优质回答:

乾隆元年九月,负责清西陵雍正泰陵建造的官员向乾隆请示,是否在泰陵地宫内留出当今皇太后棺椁的位置,这个建议相当正常普通,一般就属于走流程,但这次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孝圣皇太后却没有按常理出牌,她拒绝了将来和自己老公雍正合葬。其理由是卑不动尊,地宫门已经合上,就没有必要再打开惊扰了先灵,太后打算仿照孝庄太后单独建陵。

反正现在是自己儿子弘历当皇帝,这位雍正皇帝时的熹妃钮钴禄氏,如今的皇太后几十年风雨总算熬出头,在弘历继位之前,她一直默默无闻,如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钮钴禄氏是大清最有福气的后宫妃子,自己亲儿子是乾隆皇帝,享尽荣华富贵,是清朝三百年最长寿的皇太后,寿终正寝86岁。但是她的雍容华贵,美满福分和她老公雍正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她儿子弘历给她带来的。

钮钴禄氏生弘历时才19岁,直到康熙61年初,康熙帝召见12岁弘历,她正好30岁,这12年来钮钴禄氏没有入住雍亲王府,而是住在热河行宫外的一处叫狮子园的地方,并且这12年钮钴禄氏也没有再生育。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初四阿哥胤禛和钮钴禄氏产下弘历有相当大的偶然因素,之后12年四阿哥远在京城对她极其冷淡,钮钴禄氏则在别处长期单身生活,一直到弘历被康熙引起重视,母子被康熙召见。

即使四阿哥胤禛当了雍正皇帝,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在封妃之后直到雍正驾崩,她也没有再次生育,这又只能说明雍正对待钮钴禄氏是一点都不上心的。就算钮钴禄氏是四阿哥以前的外室,他有各种原因没有办法让钮钴禄氏进入雍亲王府,可是当了皇帝,钮钴禄氏都封熹妃了,长达13年她也没有得到雍正的再次垂青,看来她的熹妃名号,雍正还是看在弘历的面子上给她的。

别认为雍正清心寡欲,他除了乌喇那拉氏皇后,年妃齐妃熹妃还有四个嫔。雍正当政13年后宫从皇后到答应总共近40名,在清西陵可以看到,后妃陵寝里都是他的女人,无名无姓的都不少。前12年后13年,这位熹妃也够能忍的,雍正对她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她的一腔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弘历身上。

也别被清宫剧《甄嬛传》误导,甄嬛的原型确实是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但她始终是一个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人。和现代人的想法不同,她不会因为替四阿哥产下儿子提要求要条件,被封熹妃后她也不会凭着弘历去和别人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即使弘历作为继承人是公开的秘密,钮钴禄氏也没有趾高气昂高人一等,没有记载过她任何发言,一切都是那么平淡而听天由命,不然怎么说钮钴禄氏福星高照呢。

在雍正死后,钮钴禄氏终于开了口,这么多年她看透了雍正,对这位皇帝也是自己名义上的老公,她看地很透。她将来不愿意跟着雍正葬入西陵,活着没办法,死了也要和雍正分居两地,是报复前12年的孤独,还是埋怨后13年的冷漠,不难想象。

乾隆二年应钮钴禄氏的要求,在雍正泰陵东北三里地的东正峪建造了一座规制宏伟的泰东陵,完成了皇太后和雍正死不同穴的愿望。

其他网友回答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凌柱之女,与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一样,都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的后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钴禄氏被指婚嫁给雍正,为藩邸格格,但是同当时的王府福晋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相比,地位还是低了许多。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为雍正诞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登基后被封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封为熹贵妃,乾隆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钮钴禄氏去世,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葬在了泰东陵。

熹贵妃葬在了泰东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去世,乾隆将其葬在了泰东陵。泰东陵,并不属于雍正的泰陵,而是乾隆为其生母在距离泰陵东北1500米处的东正峪修建的一座独立陵寝。

雍正去世后,乾隆将雍正及孝敬先皇后乌拉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安葬在了泰陵地宫,同时询问自己的生母、当时已经是皇太后的熹贵妃钮钴禄氏是否要在泰陵的地宫中给她留一个位置。

乾隆这样做是有先例可循的,当年自己的老爹雍正,在康熙死后就将自己的生母,当时仅仅是德妃的乌雅氏册封为孝恭仁皇后,随同康熙一起安葬在了景陵地宫中。钮钴禄氏去世以后,也是可以凭借“母以子贵”,随同雍正葬入泰陵地宫的。

但是钮钴禄氏却并不同意进入泰陵地宫与雍正合葬,于是,讲求孝道的乾隆皇帝自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开始修建泰东陵,并在乾隆八年(1743)建成,乾隆四十二年(1777)钮钴禄氏去世后,被乾隆安葬在了这里,而泰东陵也成为了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熹贵妃不愿意与雍正合葬,是不是真的因为与十七阿哥果亲王胤礼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自觉无颜面对雍正而选择单独建陵埋葬。

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作品的杜撰,绝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当年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的那段惊奇的传说,于是也给雍正安了这样一段故事。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在乾隆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死后不会葬入泰陵地宫的想法:“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按照钮钴禄氏的懿旨,她不愿意葬入泰陵地宫的理由有三:

一来,是因为雍正皇帝已经被下葬,若干年之后打开雍正陵寝地宫,打扰了雍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二来,雍正再世时,不管是在王府,还是在皇宫,钮钴禄氏同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在身份、地位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而自觉位卑,不陪与之合葬。

三来,在这之前,并不是没有皇后单独修建陵寝的先例,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都是单独修建的皇后陵寝,因而可以遵照祖制单独修建一座独立的陵寝,这样既不打扰雍正的休息,也可以顾及尊卑名分,还能彰显乾隆的孝心,而自己心中的那份后宫小老太太的虚荣心也可以得到满足。

除了为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修泰东陵,乾隆还在康熙景陵内修建了双妃园寝。

乾隆二年(1737),乾隆正式开始修建泰东陵。而乾隆在修建陵寝、安葬长辈上所体现出来的孝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对于当年被康熙安排抚养自己的两位小奶奶,也就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乾隆登基后,对于两位皇贵妃给予了很好的照顾,给予的赏赐与恩典比他的生母钮钴禄氏也是只多不少。同时,乾隆四年(1739年),为她们在康熙的景陵内修建的景陵双妃园寝,用以安葬两位皇贵妃,以示对于她们二位尊崇,而纵观明、清两代,妃子单独建寝,也是唯此一处。

其他网友回答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清朝开国功臣宏毅公巴图鲁额亦都的曾孙女,比雍正皇帝小十四岁,于康熙四十三年被赐给皇四子胤禛为格格。钮祜禄氏刚刚进入胤禛的贝勒府时地位并不高,二十岁的时候生下弘历。

雍正元年,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这是破格的提升,应该是因为儿子弘历的缘故。雍正八年,钮祜禄氏晋为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逝的当天,弘历就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在圆明园长春仙馆病逝,谥号简称“孝圣宪皇后”,“宪”是附上了帝谥。

作为乾隆朝唯一的皇太后,钮祜禄氏是天下至尊,但如果葬入世宗宪皇帝的地宫,地位尊卑又要重新排列。世宗宪皇帝比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早逝四十多年,葬入地宫时附葬了比雍正死得早的嫡后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还有附葬地宫的敦肃皇贵妃年氏,都是与雍正帝一起下葬的。

孝敬宪皇后是十四岁就嫁给皇子做嫡福晋的,名正言顺的原配皇后,就算是钮祜禄氏母以子贵做了皇太后,谥号也成为皇后,地位还是比孝敬宪皇后低。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雍正的宠妃,于康熙末年及雍正初年获得了胤禛的专房之宠,连连生育子女。从感情和喜爱程度上说,恐怕钮祜禄氏也比不过去。既然是这样,何必还非要去泰陵的地宫里挤一挤,挣个并不可能有好位置的一席之地呢?

其实早在世宗宪皇帝和孝敬宪皇后葬入地宫之前,负责办理泰陵事务的大臣就已经向乾隆皇帝奏请是否要在泰陵地宫里给皇太后预留位置。这种事乾隆做不了主,也奏请了皇太后懿旨。当时皇太后明确表示:“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这样就是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将来被葬入泰陵地宫。

然后又明确下旨说,“况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昭西陵葬的是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孝东陵葬的是顺治孝惠章皇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意思就是自己也要效仿两位皇后单独建陵。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熹贵妃”是有实无名的,她并没有得到正式的册封,但是“待遇”和称呼已经提升到了贵妃的层次,应该是“后宫佳丽三千,偏宠我一人”的原因吧,雍正帝对熹妃着实不错。

“娘娘”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大致意思就是,位分尊卑,卑不动尊,以免打扰先皇清净,昭西陵和孝东陵就是有章可循的先例(要单独建陵),所以泰陵就甭给我留位子了。

咱们先分析一下生平,就不难得出不愿合葬的原因:

《清史稿》:“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一说钮祜鲁)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存疑)。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简述就是,熹妃是凌柱的女儿,虽然能和遏必隆攀上点关系,但遏必隆本家不振的情况下也没啥依仗(钮钴禄氏家族与皇室联姻是极其频繁的),父亲是个四品的典仪,顾名思义,监督典礼仪式的官员,不是大官,但属近臣,紧密围绕在皇帝身边办事的官员。

康熙年间,十三岁的钮钴禄氏进入雍亲王府,后生下了弘历也就是乾隆,雍正年间封了熹妃,乾隆继位后遵照雍正帝的遗嘱,尊钮钴禄氏为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

由于起点不高,基本属于末位排行,即便不被挤兑也好不到哪儿去,在那个”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年代,不受待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没有母凭子贵这层原因,不好预测钮钴禄氏的一生会有怎样的悲惨境遇和结果。

喜欢刷历史存在感的乾隆,被钮钴禄氏借刷了一次,康熙五十年,钮钴禄氏生下弘历,自此起,地位上有了一定改善,尤其是后来康熙初见弘历就非常喜欢,钮钴禄氏的地位就再次大幅提高。

再然后,弘历被雍正帝“内定”为皇位继承人,钮钴禄氏的地位再次大幅提高……这样说来,虽然刚入亲王府的时候,地位低下的她活得不怎么舒坦。但后来的钮钴禄氏是非常受宠的,雍正并没有亏待她,但估计一切宠爱都源于弘历,夫妻感情非常一般吧—–年世兰八年四胎,齐妃的九年四胎,而钮钴禄氏呢,七年才为雍正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从经历上来看,最初入府地位低下,再加上雍亲王也不宠,所以日子并不好过,母凭子贵才得以“改善生活”,与雍正帝的感情淡漠,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一般,具有心理阴影的钮钴禄氏不想再和这群人一起住了,所以决定“离家出走”,住“单身公寓”,否则就年世兰一“人”,钮钴禄氏就顶不住,年世兰是极其受宠的,即便最后雍正帝要动年羹尧,也是等年世兰死后才动手的,谁沾谁的光可想而知。

其他网友回答

熹贵妃作为雍正的妻子,乾隆的生母,地位尊贵,按说死后自然是与雍正帝合葬的,可是当时修建西陵时询问她是否留棺椁位置时,却被她委婉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熹贵妃嫁给雍正时,雍正是个贝勒爷,而熹贵妃的父亲职位低下,在当时政治联姻兴盛的情况下,熹贵妃

自然是得不到宠爱,面貌也不是特别出色,几年间一直被当做丫鬟使用,连雍正面都没见过,十年时间一直都是格格的身份。

康熙年间,雍正患上了瘟疫,病情十分严重,差点嗝屁,而当时熹贵妃才有机会照顾雍正,每天煎汤熬药,悉心照顾,雍正好后,很是感动,这才宠幸了熹贵妃,于是生下了弘历,母凭子贵,这才坐到贵妃的位置上。

而她不愿与雍正合葬的原因我认为是一方面感情不深,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雍正皇帝,也不想打扰已经下葬四十多年的雍正皇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