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操败走华容道,既然关羽不忍心杀他,为什么不能捆了带回营地呢?
优质回答:
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过曹丞相这件事其实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这件事。如果关羽把曹操捆了,
一.与真实历史差距太大:
二.小说少了一个主角没法继续写了
罗贯中虚构这个情节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突出诸葛亮的智慧
关羽能在华容道出现是诸葛亮的安排,在《三国演义》中有个细节,关羽和曹操相遇时,诸葛亮在大本营与刘备谈话的时候说到,料定关羽不会抓住曹操。通过这一情节,突出诸葛亮智近乎妖的形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二.突出了关羽的义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当年迫不得已投降曹操,而后过五关斩六将,保护两位夫人千里寻兄,曹操命令沿途不得阻拦,还赠送了宝驹财物,被传为千古佳话。而华容道这个情节正是为了再次突出关羽的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是义,为了报恩甘愿以命相抵更是义薄云天的体现。因为关羽去华容道是立了军令状的抓不到曹操他自己就要军法从事。
三.突出曹操的狼狈
在华容道的情节中,描写的曹操是近乎低声下气的求关羽放他了,而且把曹操写的很狼狈,这一段极大的拉低了曹操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中心思想一直是抑曹扬刘。华容道这一情节得设置更是明显的突出了罗贯中的想法。
历史上真实的华容道
据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赤壁之战后,曹操确实败走华容道,但是并没有遇到关羽,也没有诸葛亮的伏兵,只是道路泥泞难行。于是曹操命令老弱病残背着稻草铺路,没等路铺好呢,曹操就率领骑兵冲了过去,铺路的士兵活生生的被踩死了。
可见曹操逃走的时候确实是很狼狈的,罗贯中可能正是由这段历史虚构出了华容道的情节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智斗诸葛亮——戏说关羽在华容道上的第三种选择。
我觉得“曹操败走华容道,既然关羽不忍心杀他,为什么不能捆了带回营地呢?”这个提问挺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路,也让华容道上的关羽,面对曹操有了新的选择。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本来就是小说中的情节,纯属子虚乌有。既然是戏说,大家也都可以说说对此事的看法,说的对不对也是无妨大雅。
对于关羽私放曹操一事,我一直比较纠结。你说他对吧,但他违背了军令(还曾立下军令状)。你说他错吧,他又做的那么有情有义,让人赞叹。
我总觉得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是诸葛亮给关羽挖的一个坑,想让关羽犯错,手中留下一个制服关羽的把柄。
如果在历史中真的出现曹操被抓或被杀的情况,那绝对是震动华夏大地,肯定会改变三国的历史,后果无法预测。我想熟读《春秋》、深明大义的关羽不敢也不会私自释放曹操的。
所以,把曹操捆了带回营地也可以是关羽的一个选择。
第一,关羽不杀曹操,刘备、诸葛亮也没杀曹操,这是两全其美。如果曹操被杀,关羽对自己内心也有一个交待,日后自责会少一点。
第二,关羽认为杀曹操这么大的事应该由刘备、诸葛亮来做决定,自己不该擅自做主。
第三,关羽知道诸葛亮那么聪明,见到曹操被抓,马上就能推算出杀死曹操和释放曹操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分析出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的反应,然后做出各种精妙的安排,让刘备获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关羽没必要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在杀死曹操和释放曹操之间,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不过这样“宫斗”的味道有点浓了。
当曹操被带到刘备、诸葛亮面前,诸葛亮该如何选择呢?他不能再用“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来搪塞刘备。他又不能杀曹操(曹操没在赤壁之战中被杀,这个史实不能变)。
诸葛亮会不会“挟曹操以令曹营”?或者用曹操来换几座城池?
而关羽带曹操回营地的路上还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一是走到僻静处关羽悄悄放了曹操。二是关羽回营的路上遇到乱兵,曹操趁机逃跑了。三是关羽回营路上碰见曹仁等曹操的将领,曹操又被劫回了曹营。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你玩过光荣《三国志》就知道了
刘备抓曹操,必杀。
刘备抓吕布,必杀。
曹操抓吕布,必杀。
曹操抓刘备,不杀。
吕布抓曹操,不杀。
吕布抓刘备,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