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

闲篇儿 033
主播 | 张钰良 出品 | 惟物论FM
微信号 : a010022033
扫码添加小张同学 拉你入群
我们群里见
本期福利
请在本期内容下方留言
聊聊你听完故事后的想法
截至5月26日晚8点
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
获得点赞最多的三位朋友
赠送
路遥的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
欢迎大家 积极留言和转发!
有意购买《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朋友
请移步文末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1
1976年,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同一年,文革结束了,四人帮被粉碎,社会的气氛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路遥在这时候却遇到一个小问题。他在学校的时候很出风头,也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是毕业之后,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当时陕西省有些名气的作家可不止路遥一个人,比如贾平凹,陈忠实等人,都是陕西非常有实力的作家,他们发表的一些作品还拿了奖。路遥在当时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家面前,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所以他非常着急,很想崭露头角。
陕西作家合影
左三:贾平凹,左四:路遥,右一:陈忠实
两年之后,1978年,路遥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获奖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拿了奖之后,路遥一鼓作气,在1981年写完了《人生》。
路遥的作品写得非常不错,可是他在写作的时候,生活习惯并不怎么好。他每天睡觉都很晚,至少两三点,甚至四五点才睡,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起床之后,他要连着抽三到五根儿烟,然后去洗脸。洗完脸,喝一杯浓咖啡,然后再去吃午饭。午饭过后,路遥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工作到吃晚饭。吃完晚饭,他有一两个小时可以休闲一下,看新闻,看报纸。等到再晚一点儿,他又开始继续工作,一直到凌晨。睡觉前,路遥还要看书,一直看到困得拿不住书了,才会正式睡觉。如此的循环往复,每天都要抽两包烟,路遥的生活状态实在太不健康了。
《惊心动魄的一幕》手稿和
刊载小说的刊物《当代》封面
在《人生》发表之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在这之后,路遥原本就不健康的生活变得更加乱套了。读者来信,陌生人登门拜访,编辑约稿,媒体采访,家里的亲戚让他帮忙找工作,这些事情让路遥特别心烦。但是让他更加心烦且不服气的一件事,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说《人生》这部小说就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了,后面肯定再写不出来可以超越《人生》的作品了。
路遥非常在意这种说法,所以他打定主意要写点儿东西出来,证明给别人看。为了全面超越人生这部小说,路遥计划书写一部100万字,长卷似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2
从萌生写作的想法开始,到最后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总共用了8年的时间。在构思方面,他花了不少功夫,而且决定仍然延续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创作这部作品。
既然是现实主义,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作家不能随便乱写,凡是涉及到历史背景,生活常识,都必须要和现实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而且路遥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不允许自己在这方面出现任何错误。用他自己的话讲,小说是虚构的,但生活不是虚构的。所以为了这些虚构当中的非虚构,路遥付出了太多的辛苦。
这些工作的第一项就是读书。路遥在当时读了将近100部长篇小说,又读了很多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以及很多农业,商业,工业,科技方面的书。这就让路遥增加了非常多的知识储备。读过书之后,路遥又做了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作,就是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
深入生活去走访的路遥
按照路遥原计划的设定,这部作品要涉及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市和乡村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发生了很多大事,老百姓的生活也在这十年当中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事情是一定不能虚构的。所以路遥觉得自己应该完全掌握这十年当中所有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形态。
他找来了这十年里所有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一些省报,地区报的合订本,把这些报纸全都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最后路遥通过看这些背景资料,可以很快地说出哪个省,哪个市,在某一天发生了什么。这就可见他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付出了多少辛苦。
这些工作非常枯燥,可是路遥做完这些工作之后,还是没动笔,他还要深入生活。他要去乡镇农村,工矿企业,学校机关,农贸市场等等很多地方,去观察那里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这就更细致了。比如说,他到某个地方去,看见人家有办红白喜事儿的,他就记下来;看人家有种庄稼养猪的,他也记下来。就为了写小说的时候,能把这些元素加进来,让小说更真实,更生动。
路遥与煤矿工人聊天
最后他把这所有的工作全都做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路遥终于准备动笔了。但是他并不打算在家里写这部小说,而是去了煤矿。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路遥的小说里面,会写到煤矿的生活,他来这里也算深入一下,看看矿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路遥觉得写东西本身就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所以理所应当要到比较艰苦的环境来写,这是顺利成章的事。
可是到了煤矿之后,路遥一拿起笔,又开始犯愁了,不知道开头怎么写才合适。也许路遥比较具有完美主义精神,为这样的事情纠结,也并不意外。为了写好开头,路遥足足写了三天,才把这部小说的开篇写好了,仍然是用我们比较熟悉的环境描写来开场。从这开始,路遥对《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算是步入写作的正轨了。
3
路遥到了煤矿,《平凡的世界》也开了头了,但这个时候,路遥的苦日子算是来了。首先是吃饭吃不好。路遥不太讲究吃,好坏无所谓,能吃饱就行。可是到了煤矿,这里物资极度匮乏,没有菜,也没有鸡蛋,甚至连豆腐都吃不上。最后路遥只能不吃早饭,午饭吃馒头,米汤,咸菜,晚饭吃点面条。也有时候,晚饭只能和中午吃的一样。
吃不饱饭也就算了,后来他睡觉也睡不好,因为房间里总闹老鼠,有时候老鼠都跑到床上来了,这怎么睡啊?还得打老鼠。到最后,打死一只,剩下一只,他干脆也不打了,就跟那老鼠和平共处。他每天给老鼠喂点儿吃的,老鼠就蹲在他对面看他写东西,反倒成了路遥孤独世界里的一个小伙伴了。
在矿区的日子,路遥过得就跟蹲监狱差不多。吃完了饭,顶多就到矿区里面转一圈,剩下的时间,他基本上都是把自己关起来写东西。一直写到过完春节,《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分内容第一稿终于写完了。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手稿
在完成第一稿之后,路遥很快就写了第二稿。因为他在之前已经出版过《人生》这样比较有影响力的小说,所以这一次的出版并没有遇到太多阻力。那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分作品,很顺利的就跟读者见面了。
这本书出来之后,路遥没有太多情绪的起伏,没有得到过度的褒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击,因为后面还有两部内容,别人也想看看他后面写得怎么样。所以路遥不能耽误时间,赶紧开始准备第二部分的内容。
为了能把第二部作品写好,路遥又打算补充一些素材。因为后面的内容会涉及到大学里的生活,所以路遥就到西北工业大学采访了很长时间,看看那里的学生怎么上课,怎么生活。另外小说里还要写到省委领导,但是他对这个层级政府官员的生活状态是不了解的。为了弄清楚这件事,他找了朋友,让朋友带着他,趁陕西省委书记不在家的时候,冒充工作人员,跑到人家里看了一圈。为了创作,他费了太多的心思。
第二部分的小说,路遥没有再去煤矿写了,而是换到了一个陕北黄土高原上位置特别偏僻的小县城,在那找了一口窑洞,到窑洞里面去写了。虽然说地方换了,但这地方一样特别艰苦。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路遥又继续地消耗体力,再加上抽烟也多,这就给他后来的健康问题留下了非常大的隐患。
路遥在陕北的窑洞里闭关写书
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分内容第一稿写完之后,路遥明显感觉自己老了很多,走路慢了,饭量少了,眼睛还一直发炎。医生建议他先别看书写字了,得缓缓。但是路遥不太愿意接受这个建议。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候,作协打来电话,让他去德国访问。路遥觉得反正第一稿写完了,出去散散心也好,所以就去了德国。
这是路遥第一次出国,但是在国外的时候,他着急回来写第二稿。等他回了国,马上就把第二稿写了。可是这第二稿写完了,路遥也病倒了。
其实在第二部分内容没写完之前,路遥的体力就已经跟不上了,最后能把第二稿写完,基本上就是在强撑着。等第二稿写完了,他就感觉浑身没劲儿,有时候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就能睡着了。甚至在坐在沙发上喝水也能睡着了,最后还让水杯把脸茬破了。
路遥在德国的留影
既然身体出了问题,肯定就要去看病。路遥当时去看的是中医,医生说他这是身子太虚,开了很多补药,但是几十服汤药下去,路遥一点儿都没见好转。他原本打算休息一两个月,马上开始写第三部分内容,可现在这个情况,肯定没法再继续了。
这时候路遥第一次想到了死亡,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撒手人寰,一定要把第三部分内容写完。他觉得不能太相信大城市的医生,听人说,自己老家榆林的中医不错,于是准备再去那看看。要是治好了,那是万幸。万一治不好,干脆就往老家一埋,倒也省事了。做完了这个打算,路遥就回了老家榆林。
在榆林的时候,路遥找了一个姓张的老中医。这个老中医看起来很有经验的样子,他跟路遥说,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是什么颜色?这时路遥发现自己的舌头都黑了。老中医说,你这是恶热所致,我先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还要帮你调养身体。紧接着,就给他开了药,让他回去吃。
没想到第一服药下肚,路遥就吐出来一堆又黑又绿的痰。看来这药还是管用的,所以路遥很快又找到老中医继续看病,外加调养。老中医给他开了100多服汤药,100多服丸药,路遥把这些药全吃了,万幸,算是把元气恢复了不少。
1987年,路遥在研讨会上的留影
路遥让榆林的老中医医治的效果不错,但是就算身体没大碍了,他也应该休息一年的时间,不能再接着透支自己的身体了。可能路遥的性格太要强了,哪能听得进去这个建议呢?更何况,这第三部分到了收尾的阶段,也是整个100万字小说最高潮的部分,这要是停下来,创作的激情给放凉了,万一写不好,前面那60多万字可就全打水漂了。所以路遥决定不能休息,直接写第三部分的内容。而且他说,只要上苍赐福于我,让我最后能冲过终点,就算永远倒下不再起来,也能安然闭目了。
路遥这做事的决心确实值得我们钦佩,可没想到,他这句话,最后却是一语成谶。
4
第三次写作,路遥没再去艰苦的地方了,榆林地区的领导给他提供了帮助,让他住在宾馆里面写稿子。最后到了1988年5月25日这一天,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全部的创作。
写完这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路遥站起身来,抬手就把手里的圆珠笔从窗户扔出去了。然后路遥到了卫生间,用热水洗了脸,仔细照了照镜子。这时候他发现镜子里面的自己竟然就像一个陌生人,多了好多白头发,整个脸上满是皱纹,就像一个老人一样,憔悴不堪。
最后路遥用脚抵住卫生间的门,自己在里面泪流满面。与之对应的,却是这部超长篇巨著出版之后,如潮水般的好评。1991年3月,这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从此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经典的地位。
面容憔悴的路遥
但是非常可惜,就在一年多以后,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为肝病去世了,这是中国文学界一个巨大的损失。路遥之前说过,等老了以后,不怎么写东西了,就出来给年轻人站站台,帮助他们的发展。但是这个事在今天看来,却是那么地心酸。我之前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今天路遥还活着,会是什么样子?他还会再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我不止一次地想这个问题,但是很可惜,我再怎么想,也都不会有答案了。
我觉得上天派路遥来人间走这一趟,也许就是为了让他写完《平凡的世界》,让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伟大的作品。现在路遥去世快30年了,但他的作品仍然非常畅销,也持续地影响了几代人。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出版社的老编辑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本来有机会出版《平凡的世界》,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跟这部作品失之交臂了。那么在我看来,这都没什么。面对一部作品,编辑和读者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时间不会。
《平凡的世界》成为经典之作
其实我一直觉得路遥的文字有些老派,它一点儿都不洋气,感觉就像是从陕北黄土地里面长出来的东西一样。这就有点儿像信天游,你看着他很土,但又土得那么真实。这是一种连时间都不能把它磨灭的真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读他的作品,从作品里面去了解他,去理解他,和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哪怕我们每个人所理解的路遥都不一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需要记住,在我们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位作家,耗尽自己最后的心血,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用这部作品教会我们热爱脚下的土地,认真对待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也许就足够了。
– END –
本期背景音乐
? Six Songs, Op.34:2. Auf den Flügeln des Gesanges- Daniel Hope
? Lyric Pieces, Book 6, Op. 57:No. 1. Vanished days-Antonio Pompa-Baldi
? Lyric Pieces, Book 6, Op. 57:No. 6. Homesickness -Antonio Pompa-Baldi
? Lyric Pieces, Book 10, Op. 71:No. 4. Peace of the Woods- Antonio Pompa-Baldi
?The Seasons, Op.37b, TH.135:6. June:Barcarolle -Vladimir Ashkenazy
?Adagio Fra Concerto Di Aranjuez. Gitarkonsert Sats 2- Aage Kvalbein –
?大地- 胡小鸥
?三十里铺-胡小鸥
?祈雨调-贺国丰

每周更新,敬请关注!
让我知道你在看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