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真的因为赵括纸上谈兵吗 秦赵长平之战为何赵括是最佳人选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决定战国走向的秦赵长平大战?赵括难道只会纸上谈兵吗?

优质回答:

长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赵括是一个军事理论丰富的青年将领,可昔生不逢时。赵国国力无法支持其实现梦想,名将白起也是他至命剋星。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韩占领野王(沁阳),把韩国本来就不大的领土拦腰斩为两断。韩惠王害怕了,他让上党地区郡守冯亭投降秦国,只要求秦国尽快退兵。上党郡守冯亭和当地百姓商量后决定把上党地区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笑纳了,秦国认为赵国摘桃子行为太不丈义,举兵攻上党,秦赵两军战于长平。赵国派老将廉颇统一赵国军队。廉颇认为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会非常困难,决定采取守势成功脱住了秦军,双方亦损失惨重。可赵国军事力量虽然强大,士兵训练有素可以和秦国虎狼之师抗衡,但国力不行属于“地薄人众”型,没有足够产粮区供应四五十万人消耗,向齐国借粮,齐国又不给,只能派年轻的将领赵括取代老将廉颇,希望改变战法主动出击,尽快结速战争。这个时侯,秦国也损失惨重快挺不住了,秦昭王的相国范X实反间计,用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造谣说秦国不怕老将廉颇,只怕赵括。这也是赵国决定换将的原因。秦国得知赵国换将,悄悄地把名将白起派到前线,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发。赵括主动出击,白起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赵括求功心切又没有经验,四十万大军被秦军重重包围。结果,赵括在突围中战死,四十万赵军投降后被活埋。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对抗秦国。这次大战是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交战双方超过百万人,最彻底的一次歼灭战,其战略战术作战思想对后世军事战争提供了很好的战争典范。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战策,军事理论丰富就是久经战阵的老父也辩论不过他,一代青年才俊。后人都讥笑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可那时候,书写工具还是竹简和木简,说纸上谈兵根本不太实际。他失败的原因是赵国国力不济,只能速战速决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其他网友回答

一位没有经过战火历练的将军,难道不是纸上谈兵吗?显然,赵括就是其中之一。

长平之战的发起是有缘由的,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韩地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的上党郡(今河北山西各一部)与本土隔断。韩王在危急中,令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停战。冯亭不愿降秦,欲将上党十七城转送赵国,以联赵抗秦。

消息传到赵国,赵孝成王喜忧参半,喜的是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得到大好处,忧的是拿这个大好处,好比火中取栗,必会招致秦国报复。纠结之下,诱惑战胜了理智,决定收取上党之地。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攻打并占领上党,于长平与赵军对峙。当时赵国带兵将领是老将廉颇,初时进攻秦军战败,便依托有利地形坚守,以疲弊秦军。照理说,秦强赵弱,固守惫敌是正确战略。但是赵王非常不满,几次催促廉颇出战。

为何长平在赵国家门口,急的不是秦而是赵?实在因为赵国有饥荒,刚闹了旱灾,粮食储备又不丰足。本来想速战速决,被打成了持久战。农事在即,再这么僵持,赵国将陷入无粮可食的绝境。而秦国不同,发动百万人力疏通水路,粮食到的比赵国还快。

而秦国对于廉颇的坚守也是无可奈何,秦相范雎又出了一条毒计,令人前往赵国散布:“廉颇容易对付,秦军就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本就对廉颇满腹牢骚的赵王中了离间计,决定以赵括替换廉颇,尽快结束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赵括之母苦劝赵王,万万不可以赵括为将。赵孝成王不解,赵母答道:“从前赵奢带兵时,有什么赏赐都分给众将士,士兵们都很爱戴。而赵括当上将军后,每天打听哪的地便宜,哪能捞到钱,冷落将士,兵士们都惧怕他。父子两人心地不同啊!”赵王不听,允了赵母兵败不株连的请求。

赵括得到将位后,果然领兵猛攻秦军,而秦军为保确胜,已将主将换成武安君白起。白起什么人,将赵括军穿插截断围困。赵军断粮,因无粮互杀为食,44天后全军投降,而赵括带人突围时被射杀。

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是个大隐患,下令全体坑杀,有考是屠杀完毕再埋葬的。此战,连杀带埋,赵国损失四十五万精锐,白起准备乘胜一举攻灭赵国。赵国举国震惊,派人携带重金游说范雎:“如赵国此次被白起所灭,必列三公,地位将高于您啊!”

于是范雎以秦军久战疲弊,急需补充休养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秦王便允许韩赵两国割地停战,赵国方才得以逃过大劫。此战是六国抗秦的转折点,最能打的赵国元气大伤,再无能力对抗秦国,而秦一统天下也成了大势所趋。

其他网友回答

当时赵国的国力其实已经离不行了,向齐国借粮,齐国没答应,而当时的秦国国力与赵国对比的话,强大很多。

而后来赵国临阵换将,让赵括取代老将廉颇,希望可以速战速决。虽然赵括不是很行,但也不能啥屎盆子都扣他头上,毕竟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比拼的不只是一个将领

其他网友回答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左庶长王龁攻克上党,赵廉颇军于长平,坚壁不出。后应侯范雎使用反间计,导致赵孝成以赵括为将,主动进攻秦国,而秦暗中以白起为帅,王龁为副,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括长平之战的失败,一是在于秦赵两国实力相差太多;二是秦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秦知括为赵将,而赵不知武安君为秦将(秦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三是齐、楚君主目光短浅,不愿救赵,且不愿提供粮草,导致赵国粮净弹绝,导致赵括战死,四十万人被坑杀。

长平之战的发生,造就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可事实赵括真无能吗?赵王令赵括为将,就能说明其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且对手武安君白起,且敌暗我明,;在这种情况下,都重创秦军(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只可以赵括失败,背锅。

长平之战的失败,导致秦国统一六国再无障碍,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他网友回答

长平之战使赵国损失了大量青壮,国力大损,已无力阻挡秦国从赵国方向的东扩。

赵括此人理论丰富,但缺乏实际统兵经验,如果先安排给人当副手进行历练,假以时日极有可能为战国名将录再添一员,只可惜坏在了短视的赵国君臣手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