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瓦尔登湖(瓦尔登湖被誉为)

网友提问:

《瓦尔登湖》是否被过誉了?

优质回答:

我记得梭罗曾说中国人不适合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老庄佛道思想类似。梭罗追求内心的平静,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对于西方人很陌生,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则会觉得并没有新鲜感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读读庄子,道德经,会觉得比瓦尔登湖高明有趣很多。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它的人,都很孤独。。或者说只有发现了自身孤独本质的人,才会真正喜欢上它。没有人喜欢孤独,相反,大家都很惧怕孤独。

缺少什么,就会想得到什么。惧怕什么,也就想摆脱什么。

当我们还不懂得如何与孤独和平相处的时候,梭罗已经超脱出孤独,忘记了孤独。

我们一厢情愿的以为,梭罗教给我们与孤独讲和的方法,但那似乎是不可能,我们终究是凡人,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大学以前几乎没有机缘读到真正的文字,大学离乡读书,四年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也有机缘读到了一些真正的文字,梭罗的《瓦尔登湖》算其中一部。

最早读到《瓦尔登湖》是在大二,读到一些美国文学作品,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爱伦坡,凯鲁亚克等,这些线索的引导下自然找回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爱默生的散文。《瓦尔登湖》读来没有太多文字语言本身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破除现实文明束缚回归自然精神的启示。大三有一门“外国文学史”课,任课老师每堂课都会带一兜书来,讲到一些老师觉得很好的作品时,她都会把书从兜子里拿出来,再继续和大家讲解分享。这种方式对于刚刚读书的自己有非常迷人的力量,对这门课就有了更多兴趣,虽然课堂没有认真听讲,还是读各种杂书,但那一年读的大部分杂书都是外国文学作品,读得也是非常投入。课堂结业需要做报告,选择了《瓦尔登湖》做报告和大家分享,虽然现在已经记不得具体讲了什么,但印象很深的是任课老师给了很高的评价,也进一步激发了自己的兴趣,读到了更多好的外国文学作品。

现在回头来看,即使去掉这些个人经验的东西,依旧觉得《瓦尔登湖》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会流传下去。后来又知道梭罗的个人经历,他还写出《论公民的不服从》这样深深影响了“公民反抗精神”的大作,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见他本人对人类文明状况的清醒认识,更应细读《瓦尔登湖》,“复得返自然”,与天地自然达成和谐。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明确一点,被过誉的书≠没有价值。

瓦尔登湖,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闲适。梭罗这个人真厉害呀,找个地方隐居,这种生活真是让人羡慕,再往后,在准备司考的过程中,有一天下午,无意翻开,感觉却是一种释然。放下这些东西多难啊,而他不仅放下了,而且在放下之后发现了一种新的快乐。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甚至冬天湖水的冰都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这种宁静,我做不到。再往后,我一个人在寝室住的时候,孤单寂寞再翻开这本书,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心是如何实现自我满足的。万历十五年,最开始看的时候,里面各种繁文缛节,描写了无数平淡的情节,怎么都没办法读下去。可是后面,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翻了下明史,听了些关于明代历史的讲座。才明白,这个人的历史观多大啊…历史滚滚而去,推动的不外乎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历史之中的时候,谁能看透?最早发明集装箱的人,不过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谁知道会对整个行业发生一次变革。他的几次探索,从整车,到车身,再到整个箱子…这些变化起眼吗?一点也不起眼。但是就是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次运输行业的革命。而黄仁宇,你说那本书写的事情大吗?不大!不过就描写了一下万历皇帝和当时人的生活,可是,后面带来的效果是什么?是整个明朝廷的一次变革。

很多书都是这样,简爱里面那个姑娘勇敢追求自己的爱,红楼梦里面一个家族的幻灭带来的落寞……你没有那个经历,没有相关的阅历,甚至是没有那种相匹配的知识的时候,你觉得枯燥无聊,很正常。但是并不影响这本书的高度。等你看了以后,也许今天觉得枯燥,觉得乏味,但是等你某一天,突然遭遇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被评价这么高,是有原因的。你的那些经历,那些想法,他们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言语,等你去发现而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真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