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杀死岳飞的原因(宋高宗为什么害岳飞)

网友提问: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非常多,究竟哪一个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优质回答:

岳飞的被杀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在岳飞被害后20年后,赵构指示宋孝宗对岳飞进行了平反,岳飞恢复原职位,岳飞又是幸运的,没有成为千古迷案。从赵构自己主动为岳飞恢复名誉来说,可以猜想岳飞当时被杀的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形势上的考虑。

宋金交战是互有胜负的,金国处在上升时期,与金国继续打下去,只能劳民伤财,南宋的农民起义不断,例如洞庭湖杨幺起义,内部不稳定。几年打下来,形成了几大军事集团,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军人的力量很大,这让宋朝廷担心自己位置不保。而金国也强大,其骑兵作战有优势。岳飞、韩世忠、张浚等虽然取得战场胜利多是局部的,对于大局影响不大。有了这几支军队也可以成为谈和的资本。因此,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就想议和。议和就要打压主战派。韩世忠是比较圆滑,乖乖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但岳飞却一心恢复中原,这就得罪了主和派。在赵构的默许下,以秦侩为首,对岳飞进行了诬陷。说岳飞有谋反意图,又说不支援淮西,拥兵自重。找理由打击岳飞,讨好北方的金国,显示出一种求和的诚意。

就赵构而言,他是个大孝子,迎接回其母亲是大事,至于迎接回二圣他倒不在意。如果让宋钦宗回来了,那谁做皇帝呢?当岳飞有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言论时,就犯了赵构的忌讳。也是别有中伤。岳飞的耿直看不清当时的形势。

宋朝起家本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皇权是个敏感问题。赵匡胤对于军人一向防范很深,但又不杀大臣。杀岳飞算是个例外。赵构一失足成千古罪人,当然还有投降派的秦侩。秦侩为了上位,积极与金国媾和,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

岳飞之死,不是岳飞不爱国,不救国,是因为太爱国太想成就功名,这本是无罪的,反而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匪夷所思,为后世诟病到现在。

其他网友回答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真实的只有一个,为了尽早和金兵达成停战条约,不惜走上"朝贡止战"的屈辱之路。

金兵虏掠了双帝,席卷京中所有王亲国戚到漠北,只有一条漏网之鱼宋高宗赵构"衣冠南渡",建立南宗偏安政权。

当时岳飞丶韩世忠丶张浚等还在前线日夜奋战。金兵放回宰相秦桧回去劝说赵构,只有放弃武力抵抗,实行奉贡于金,金愿实现划江而治。

赵构和秦桧选择了罢兵奉贡委曲求全的投降主义路线。为了掩人耳目和震服天下,就选择了金兵最恨也最怕的岳飞做牺牲品,既可打发金兵,表示最大诚意摇尾乞怜。又可杀鸡惊猴显示王家威风。

总之,赵秦实行投降主义路线,残害忠良,实是亲者痛而仇者快。至于说岳飞缺乏政治头脑要逢迎双帝,才遭杀身之祸,实乃为赵秦洗涮投降主义所做的烟雾弹。

连秦桧都明明白白回答韩世忠之所问岳飞犯了何死罪:"莫须有!"(不需要有罪的罪)[捂脸][捂脸]

风波亭前岳飞和长子岳云丶爱将张宪慷慨赴义。岳飞曾拒绝岳云带兵护父的建议,把两大虎将全部带往京中,以身殉国实现老母"尽忠报国"之愿,口中连连大呼:天日昭昭!

宋高宗曾对太子密语:何曾不知岳武穆忠义?可两弊相衡选于轻。

太子继位后做了一个历史性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在其与金交战的后期逐渐放弃了直捣黄龙迎二帝的想法,因为政治上的成熟和军事上的对抗都深深的明白宋想灭金太难了,而且岳飞在给赵构的往来上书里也承认了迎二帝的错误思想表示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在杀岳飞的诸多借口里最靠谱的也是最接近赵构真实内心世界的理由应该是岳飞的自恃,中兴四将图岳飞功最大排名却最后,原因是他不听招呼拥兵自恃,岳家军可以说是岳飞通过自己努力多放招揽收编的基本上私有化的军事单位,这和其它三将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再加上拥兵自重这一特点说白了就是军阀,岳飞还挟功自傲到了敢抗皇帝的命令,你说可怕不?哪个皇帝敢不收拾他。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赵构曾经被军官领兵逼宫过,领教过献帝的感受差一点就被军人搞了政变,所以他对这一问题特殊敏感。

到了两个人最后水火不融的时候一切的挽回都成了做戏,之所以等到了宋金和谈以后才杀岳飞无非是狡兔死而已,这一套把戏从古到今不知道别玩了多少回。

聪明如张良诸葛亮也不免被猜忌,耿直如岳飞袁崇焕只有悲剧,两者之间的我最佩服的是萧何李靖韩世忠之流,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都懂,能够做到的有几人,不是书没读到也不是不自知而是性格决定命运。

其他网友回答

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斗争。各种主义,口号,罪名都是浮云只有一点你敢抢夺我的权力我就一定要消灭你,这就是权力的游戏唯一的法则。岳飞跟高宗争夺军队的控制权失败之后只有死路一条。

其他网友回答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非常多,如岳飞抗金时号召部下的口号,直捣黄龙迎二圣回朝,作为武将,岳飞再三力促宋高宗早立太子,岳飞兵强马壮时,因和高宗的意见不和,两次使性子回家,岳飞力主抗金,是宋高宗和秦桧议和的最大障碍等等。

其实,这些都不促以造成岳飞被杀的主因。

首先,迎二圣这个口号的始作俑者是高宗本人,而非岳飞首创。宋高宗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在危局中,提出一个能凝聚人心的口号这个浅显的道理,他还是能理解的。再者说,即便,岳飞真能迎回二圣,以赵构的为政手腕把他二人打入冷宫,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这件事,说起容易,要想完全做到,以当时南床的实力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成功的。

立太子,由岳飞提出,确实僭越了,但是,在宋高宗的严历斥责下,岳飞也并没有坚持不退,单单因此,宋高宗的度量也没有那么小。

岳飞使性子不干,由其是第二次,彻底激怒了赵构,他甚至说出了,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警告,虽有杀机,仍不足以让赵构杀掉岳飞。

议和是赵构一生的追求,但是,反对议和的人中,不仅是岳飞一人,南宋诸将及文臣中,主战的不在少数,何以独杀岳飞一人。

在古代,能够登上皇帝屠杀榜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人的存在构成了对皇权生存的危胁。

岳飞对赵构是忠诚的,然而,当时的特殊环境和朝政的各种氛围,对武将的地位己经形成必须打压的局面,这些人包括主战和主和的文臣。

也就是说,岳飞被杀的主因,是军权的归属问题,以上所谈的问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南宋初年,赵构手中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面对金朝咄咄逼人的功势,无易于杯水车薪。为了政权的生存,赵构只能是大力扶持诸将快速扩大军队的规模。

然而,军队建立起来的同时,尾大不掉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经济上,南宋诸将都成了暴发户。刘光世,韩世忠,杨存中,吴玠等莫不如此,韩世忠为两宫沐浴之奉,一次就献十万缗钱,张俊死后,其诸子献给朝庭的黄金就达九万两。

张俊海外经商获利几十倍,刘光世派八万人长途贩运,自比朱陶公。杨存中收购官营酒坊牟取暴利。韩世忠罢去军权后,仅上缴的长途贩运的利息就达一百万贯。

这种膨胀的经济实力,严重威胁了南宋中央政权。

军事上,诸将在扩充实力的同时,把军队变成了私人武装,众军相称必称某姓某家之兵,如张俊的张家军,杨存中的杨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刘光世的刘家军,吴玠的吴家军,岳飞的岳家军。

这些武将自峙军事实力强大,乃至开姓轻视朝庭发令。以至于,诸将对朝庭的号令置若罔闻,凭实力干预朝庭决策,

有大臣甚至对赵构说:建炎以来宰执易置了数十人,独独不敢易将帅。甚至用,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来形容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并警告说,一旦发生如汉末李傕,郭汜,中唐安禄山那样称兵向阙的局面时,朝庭将用何策来遏制。

然而,面对金兵的强攻和农民起义,赵构也只能是苦笑而已。此时,他不敢也不能对军队有大的动作。

公元1129年的苗刘之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却加深了赵构对武将的防范心理。

公元1141年,宋金形成对峙,金的攻势变弱后续乏力,宋高宗开始了对军队的改造。张俊,韩世忠,岳飞被罢了军权。

若恃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

这是宋高宗对张俊说的话,话中威胁警告的意味非常露骨。而张俊却是诸将唯赵构马首是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都受到严历警告,可想而知岳飞当时的处境有多恶劣了。

岳飞是南宋诸将中,战功与威名最著,也是唯一的进攻型将领。岳飞对金的力场是强硬的,这显然和秦桧千方百计想议和的主张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敌国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宰相某国不善,恐为后世讥议。

岳飞的这席话,明显是针对秦桧的议和主张的。

当时,秦桧己经开始独相,赵构的这种相位的架构,就是为了他实施自己的主张时少了多方的掣肘而设计的。

虽然,三大将没了军权后,军队方面也没有异动,按说,赵构可以给他们善终。然而,赵构却有点意犹未尽,他认为这样平凡的结束仍不足以从心里上对诸将起到震摄作用。

而岳飞是赵构和秦桧目光交集重合的唯一的一个点,所以岳飞必须死。

今兵权归朝廷,朕要易将帅,承命奉行,与差文臣无异。

这是,公元1142年,岳飞己死,韩世忠被罢,张俊被秦桧从枢密使一位撵下来后,赵构说的话,充满了得意洋洋,如释重负,大功告成之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