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张兰洲:游唱于乡间的二瞎子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82】
游唱于乡间的二瞎子
河南内黄 张兰洲
小时候,乡间十里八村经常有一个专卖小孩打虫药的瞎子。村里人习惯性地都喊他“二瞎子!”他不但卖小孩子吃的打虫药(常常厌食且肚子里生了蛔虫,需要用糖蛋药打虫),而且还会二胡卖唱,所以,只要人们听说二瞎子来了,买不买药是一回事,关键是为了听听他那字正腔圆而又撼人心扉的唱腔!二瞎子在我的印象中,中等身材,骨瘦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大眼,只可惜一只眼睛是先天性看不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生的独眼龙!”细长高耸的鹦哥鼻子,小小的嘴巴,可是能说会道!肩上常常背着一个长布袋,宽约一尺、长约一米五,听说这条长布袋里装的就是他心中挚爱的那把古铜色二胡。左手中经常拄着一根大概三米左右长的竹杆,右手中则常攥着一对淡黄色的呱哒板。他不会骑自行车,游走十里八村全凭左手中那根长长的竹杆带路。据传,在二瞎子刚刚三岁时,父母就因疾病缠身双双撒手人寰,可怜的二瞎子小小的年纪就成了孤儿。那时候,二瞎子太小,自己不会做饭。常常在饥饿交迫中昏睡不醒,最后,还是邻居王大爷看他家里一天没有动静,推开他家的门,将饿昏的二瞎子背到了自己家中。王大爷先是倒上一碗热水,稍稍晾凉些灌了二瞎子几口水,这时候,二瞎子才慢慢睁开眼睛。二瞎子眼中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唰唰……”直下,开口第一句话就二两个字:“我饿……”刚刚说完,眼泪又一次“唰唰……”如雨而落。“可怜薄命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就经受人间失去双亲的痛苦!唉!真是造孽啊!……”王大爷边扶起二瞎子边从旁边馍筐里拿出两个豆黄面窝窝头递到了他手中,“苦命的孩子,一定饿坏了,赶快吃吧!”王大爷边说着,自己的眼泪也禁不住打湿了脸庞。二瞎子一口气吃了八个豆黄面窝窝头。这也许是他失去父母后的第一顿饱饭吧!就这样,二瞎子在邻居王大爷的帮衬下一路走到今天。
二瞎子从小到大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可是他脑瓜子聪明好使。在他十八岁那年,村子里来了一帮说评书的戏班子,足有十几个人。那时候不像现在家里生活条件好,能吃饱饭就算是烧高香了。评书在村口南大场唱了七天七夜,二瞎子从头到尾一场戏也没有间断过,一直站在人群最前面。戏班里有位唱武生的头牌叫柳剑南,年方二十,生得浓眉大眼,中等身材。不但唱腔不同凡响,而且还拉得一手好二胡。每逢柳剑南一出场,人群中立马拍手欢呼,人声鼎沸。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二瞎子跳得最欢,满脸笑容犹如三月里怒放的桃花!一阵雄浑激昂的擂鼓声,紧接着又是悠扬铿锵的二胡在柳剑南的手中拉响。只见人群正中央一排戏桌前,柳剑南落落大方地坐在一个高椅上,左手攥着呱哒板,右手拉着二胡,加上嘴上声越激昂的唱腔,柳剑南表演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只见二瞎子呆呆地站在柳剑南面前,看得如痴如醉。可能是柳剑南的优美唱腔打动了他,尤其是柳剑南那一手二胡,拉得那真叫个绝,抑扬顿挫犹如高山流水,铿锵激昂又似万马奔腾,再配上他那机敏迅捷的身手,霎那间,人群之中又是一阵喧嚣哗然,欢呼声声!曲终戏散,人们纷纷离开。可是,二瞎子还围着戏班子不肯离去。二瞎子眼睛直盯着柳剑南手中的那把二胡,并厚着脸皮轻声说:“柳老师的二胡拉得真好听!不知老师能否收我这个徒弟?”说完,双手合掌“扑通”一声跪在了柳剑南面前!七天七夜很快结束,柳剑南他们戏班子准备走了,二瞎子一直跟戏班子马车后面不肯离开,这不今天二瞎子又长跪不起。柳老师没办法,只好把二瞎子收作徒弟。就这样,二瞎子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一晃就是七、八个年头,当年的芳华少年也长成了二十五、六岁的健壮小伙。不但跟柳老师拉得一手好二胡,而且戏曲也唱得不错,非常让同辈艺人们羡慕。柳老师知道二瞎子到了该找媳妇的年龄,想托人给他介绍个对象。刚开始见了几个女孩都长得不错,人家都是冲着柳剑南老师的名声来的,结果一看二瞎子是个独眼龙,慢慢时间长了,都打了退堂鼓,总觉得嫁给一个瞎子自己太吃亏。二瞎子也没有办法,这也不能埋怨柳老师啊,因为柳老师已经是尽了全力了。
一来二去,二瞎子觉得自己这样一直在戏班子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有一天二瞎子给柳老师讲了实话,想离开戏班子独闯天涯。柳老师也不好再挽留,因为凭二瞎子现在的唱技,在当时乡间混口饭吃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二瞎子给柳老师行了师生大礼离开了他那朝夕相伴的戏班子。后来听说二瞎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因为不管那个地方多穷,它也是自己的根啊!做人不能忘本!做人更不能忘家啊!二瞎子独自一人徒步走了三天三夜,沿途累了就随便在树下一躺,饿了就掏出柳老师送给自己的干粮啃几口,一大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喝得还剩半瓶。晚上,困了就找个桥头下捡些干草一铺,一觉到天亮。第四天早上终于回到了久别八年的故乡。走在大街上,别人认识他,他却认不出对方,因为他的独眼龙模样永远不会改变。别人家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经出落得矫健壮实、亭亭玉立。甚至有的发小已经结了婚、成了家,唯独自己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二瞎子心里面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下子想到了去死的念头。当年帮扶自己的邻居王大爷如今早已离开了人世,想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了。“哎!……”二瞎子低垂着脑袋哀声叹气!于是,自己偷偷挑上勾担去村东头打水,心里想借机跳井自杀。结果路过大马路时,被一辆大马车撞上,自己的腿疼得无法站立,一抬头,那辆马车连人都不见了。在地上躺了半天,被村里一个街坊看到,叫人把他驾到了家中。在床上躺着,又没有一个亲人照顾,自己咬着牙在床上躺了七天七夜,第八天,有个街坊去他家借铁锹,推门一看,二瞎子躺在床上连疼带饿已经昏迷过去了。有人连忙去村里喊来赤脚医生,结果一切都晚了,二瞎子虽然人是醒过来了,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可是他那条腿却成了终身残疾。哎!真应了那句俗语:“屋漏偏逢连阴雨,阴雨光打苦行僧!”人在倒霉的时候,连喝口凉水都会塞牙啊!……又过了几日,自己谢过众乡亲和街坊,决定沿街走村去卖唱谋生。
从此以后,乡间十里八村经常会看到一个拄着竹杆卖唱的艺人,他就是本文故事的主人翁——二瞎子!此时此刻,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当年二瞎子那抑扬顿挫、出神入化的二胡声和那字正腔圆、铿锵激昂的唱腔了……
往期精彩回顾:【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颗粒归仓⑥【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扬场⑤【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割麦④【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磨镰刀③【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箍场②【中州作家】张兰洲:故乡的桥【中州作家】张兰洲:端午节的记忆【中州作家】张兰洲:母亲的搓衣板【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小满会【中州作家】张兰洲:回荡在乡间的冰棍叫卖声【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故乡的老物件簸箕【中州作家】张兰洲:我那要强的母亲
【中州作家】张兰洲:奶奶的泡菜
【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故乡的老物件竹扒子
【中州作家】张兰洲:清明时节忆岳父
【中州作家】张兰洲: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和父亲一起植树的时光
【中州作家】张兰洲:二月再见,三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母亲的那双老腿
【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元宵节的记忆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除夕守岁
【中州作家】张兰洲:又忆三叔
【中州作家元旦特刊】张兰洲:元旦贺岁书人生
【中州作家】张兰洲:千古奇人毛泽东
【中州作家】张兰洲:冬至的记忆
【中州作家】张兰洲:田野上燃烧的红色诗行——内黄尖椒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枚顶针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抹秋色
【中州散文】张兰洲:乡愁在秋雨中生香
【中州诗歌】张兰洲:祖国颂
【中州散文】张兰洲:豆瓣酱飘香忆母亲
【中州散文】张兰洲:挥泪写母亲
【中州散文】张兰洲:一张通知书,辛酸求学路
【中州散文】张兰洲:部队的年夜饭
【中州散文】张兰洲:怀念故乡的养牛人
【父亲节特刊】张兰洲:年逾古稀的父亲
作 者 简 介
张兰洲,笔名张思清,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张王尉村人。本人平时爱好写作,尤其擅长散文、诗歌、小说等,曾自创长篇小说《我的自传》一书,诗歌集《津门勤工草诗汇》。曾向《中国诗歌网》投稿散文、诗歌达300多篇<首>,现为北京文学传媒签约作家。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