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死给刘备的影响(为什么说刘备害死了庞统)

网友提问:

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优质回答:

庞统的死,《三国志·庞统传》里的记载是“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意思是,庞统攻城时不小心被乱箭射杀了,运气不好!在这里,庞统的死是有很大的疑点的,有极大的可能性是被刘备借刀杀人给杀了!理由有三:

一、庞统是谋士而非武将!

攻城略地是武将该做的事,而不是让文官去打先锋。庞统的武力值有多少?这个没详细的资料可以查询,但是估计和诸葛亮、郭嘉等人差不多,都是靠脑子吃饭的。刘备让庞统率军攻城,行为动机是很值得怀疑的。在整个三国时期,有让文官打战的,但是绝对没有让文官带兵攻城的。因为攻城危险太大了,谋士又是很稀缺的,比将军还宝贝,轻易折损不得。

而且刘备身边不缺少猛将,不是没将可用!身边还有黄忠、魏延、冯习、张南、傅彤、卓膺、霍峻等几员大将,根本就不需要让谋士去攻城。再者,谋士向来是军中最弱势的存在,也是最优先保护和照顾的对象,没道理拿谋士去填旋——划不来。

二、攻雒城是的策略是“围攻”。

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攻打雒城是采用了“围攻”方式,围打了一年!战术策略,侧重“围”而不是“攻”,他在等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的援军(已入川但还没来汇合,正分兵攻打白帝、江州、江阳)。刘备根本就不急着去打雒城,但是为什么偏偏是武力值最弱的庞统一方去进攻呢?还那么急切呢?

《庞统传》讲,刘备在庞统死后一听到庞统的名字就流泪!既然感情那么深,刘备为何又不替庞统报仇?而且用庞统的死来激起士兵复仇的怒火是一个不错的战争契机。

三、庞统和刘备有嫌隙。

庞统是很有才的!能和诸葛亮并称的,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江表传》中说庞统当过周瑜的功曹,得鲁肃和诸葛亮的联名举荐,当了刘备的治中从事兼军师中郎将。

有才是不假,但是桀骜不驯,不听话就是罪。庞统和刘备的相处不是很愉快的。庞统的多次建议刘备都没有完全采纳。双方最大的矛盾冲突是在涪城的庆功宴上。庞统说:“攻占别人的国土引为乐事,不是仁义之师的做法!”折了刘备的颜面,被赶出去。后来刘备后悔,把庞统叫了回来。庞统对刘备不理不睬,也不道歉。刘备问:“刚才我们谁错了?”庞统说:“我们都有错了!”

这是很致命的!君王有错没错不是臣子能评价的,除非君王很大度,不顾脸面了。庞统的回答,在刘备的眼里,就是庞统一直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刘备,他只是曲于刘备的权威。君王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有时只需凭感觉和个人喜好!像韩信的“点兵多多益善”让刘邦有杀他的心思;刘封因“刚猛难制御“的担忧就被冤杀。庞统的回答,足够给了刘备产生杀他的念头。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庞统率军攻打雒城,结果在攻城战中被流矢命中,就此殒命。庞统死的时候年仅为三十六岁,安葬的地方被改名为落凤坡。

庞统死于雒城既是因为刘备的决策,也是因为庞统的疏忽大意。

第一、刘备决策失误

由于刘备的两次决策失误,直接把庞统送入危局之中。

第一次是入川之时,庞统向刘备献策,上策是乘着刘璋不备,奇袭成都,一举拿下西川。中策是佯装撤回荆州,实则偷袭刘璋手下杨怀、高沛的兵马消灭刘璋军的有生力量,再进取成都。下策是退回荆州,再做打算。刘备采取了中策,随后刘备虽然通过突袭削弱了刘璋的军力,但是却被阻挡在雒城。如果采取上策,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庞统献策)

第二次是派遣庞统上前线督战。庞统是军师,又没有什么武力值,出谋划策、调兵谴将或许尚可,但是排兵布阵,引兵攻城是万万不行的。一个战斗力为五的军师怎么能去干将军做的事情呢?况且当时刘备账下还是颇有些战将的,怎么也轮不到庞统去督军啊。

不管刘备出于什么心思,但是他这两次决策确实是把庞统送入危局之中。

(身披铠甲的庞统)

第二、庞统急于建功、疏忽大意

庞统自己是个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他当然知道自己战力不行。但还是去了前线,这反映出了他不顾一切、急于建功的侥幸心里。庞统和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在蜀汉势力中已经颇有威望,但是庞统虽然获得重用却没有什么功绩。他知道如果刘备占据西川那么天下三分,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有攻占一整个州的情况,诸葛亮帮刘备拿了荆州,他凤雏也要帮刘备拿一个州,入川之战是他唯一的机会。眼看大军被堵在雒城城下,短时间内无法突破,于是急于建功立业的庞统安奈不住,亲自督军去了。

(急于建功的庞统)

本来去督军也没什么,后来诸葛亮也常常督军作战,但是庞统进入敌军弓箭的射程之内确是疏忽大意了。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自然是被敌军盯着的,眼看庞统如此靠近前线,那敌军还不弓弩齐发。

攻城拔寨自有将军去做,庞统如果小心翼翼,远远的在后方督军攻城,未必会英年早逝。

(庞统亲自上前线是导致他死的原因)

综上所述:

刘备的两次决策失误让庞统陷入危险的境地,庞统自己又急于建功、疏忽大意。于是一代天才就此殒命,徒留唏嘘。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三维策论(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志》关于庞统之死说的很简单:“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从这里看庞统死于意外。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庞统之死就被加以演绎而变得复杂了。

一、庞统冒进:疑心诸葛亮嫉妒自己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谈笑间得了洛城,立下第一功,正欲攻打雒城,刘备受到了诸葛亮的书信,认为天象有异常,“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刘备见书信,打算回荆州商议此事,但是庞统却不这样想。

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州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这里把庞统塑造成心胸狭窄之人,和周瑜一样,其实都是文学塑造,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

庞统执意要攻打雒城,结果中了埋伏,“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

二、刘备换马,间接害死庞统

庞统率人攻城前,“忽坐下马眼生前失,把庞统掀将下来”。

一向仁义的刘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施展仁义,于是将自己的马换与庞统:

玄德跳下马,自来笼住那马。玄德曰:“军师何故乘此劣马?”庞统曰:“此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临阵眼生,误人性命。吾所骑白马,性极驯熟。军师可骑,万无一失。劣马吾自乘之。”遂与庞统更换所骑之马。

果然,庞统很感动,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

结果,敌将张任“急引三千军,先来抄小路埋伏”,“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放过去,休得惊动。”

等见到了庞统率军而来时,张任“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结果“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庞统最终被射死。

从这个角度来说,庞统的确因刘备而死的。

其他网友回答

庞统是大意而死,也可以说是意外而死。可能真的是在攻城战中被流箭射死;也有可能是刘备估计设计杀害的。并不是演义中为了给刘备一个攻击刘璋的理由而死的。

庞统出身

先说说庞统的出身。刘备兼任荆州牧以后,庞统才投靠刘备。庞统身怀惊世之才,但是为人耿直不露锋芒,导致大家不了解他。 投靠刘备后,任职来阳县令,任职期间不好好工作,被免除了官职。后来是诸葛亮和东吴的鲁肃传书给刘备,说庞统是个有大才的人,治理百里小县太过于浪费了。事后刘备召见庞统和庞统深谈了一次,让刘备对他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其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庞统书中记载的死亡

庞统随刘备领兵入蜀,准备大展身手建立功勋。在刘备入蜀期间,庞统出策在涪县直接擒住刘璋,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平定益州。刘备怕君心不稳,所以没有同意。

事后庞统又向刘备献上中下三策平定益州,刘备按照庞统的中策行动。擒杀刘璋两位把守关口的大将杨怀和高沛,并且整合了他们的兵马。

刘备率军杀向成都,一路连战连捷。但是在大军围攻雒县时,庞统不幸被守城兵将的流箭射死。

庞统的死可能另有原因

正史中在庞统死前有一段小插曲,也许庞统的死另有原因。

在刘备平定益州的途中一路畅通无阻,刘备在涪城大宴群臣。刘备醉酒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庞统说:“把征服别人领土当成欢乐,这恐怕不是仁义之师。”刘备说:“你说话不对,退出宴会吧!”就把庞统撵走了。后来刘备醒悟过来请回庞统。庞统对刘备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刘备确问庞统刚才是谁的过失,而庞统却说:“君臣都有失误。”

不久后围攻雒县,庞统就死了。个人怀疑,庞统死的这么意外其中可能与刘备有些关系。因为攻城战,将领的位置并不会特别靠前,至少是守城士兵弓箭攻击距离之外。中箭身亡是真的,但是很大几率中的是自己人射出的冷箭。

总结:无论庞统是怎么死的,对于蜀汉而言是个很大的损失。庞统若是活着诸葛亮的压力相对会减轻很多,蜀汉的发展也不会这么艰难。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庞统是为刘备而死,他看上的是刘备的才华,刘备为天下为人民的雄心壮志。

庞统为主而死,死的光荣,死的悲壮,这就是庞统自己感觉很满意很知足,后人的评价他都无所谓,因为他愿意为主而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