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从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三》说起,如何作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
优质回答: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八首均为七言律诗,其结构严密,抒情深挚,体现了诗人晚年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其中第三首,是写晨曦中的夔州,描写了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抒发了自己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全诗对仗工整,格律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律诗典范。
本诗格律:首联平起首句押韵,颔联、颈联均采用对仗格式,尾联直抒胸臆,结束全篇。这也是一般七律需要遵循的格式。
不才学习对联绝句律诗半年有余,写过一些律诗,拿一首出来献丑。
《元旦跨年有感》
多少楼台夜未央,霓虹放彩媲兴唐。
金阶玉树奢尤贵,画栋雕阑灿更煌。
几换钦差频拆建,惟图私绩那铺张。
尔曹厚禄三千石,还刬膏脂与庶伤。
其他网友回答
765年,严武暴病离世,失去关照的杜甫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四月到达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
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秋兴八首》组诗就成于夔州,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思想为主题,以夔州秋景,诗人的身世飘零为基调。在第一首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的描写后,经过第二首独处古城,翘首北望长安的情绪烘托,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我们具体来看这首诗,从这首诗看律诗的标准: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律诗作为近体诗,是需要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杜甫作为近体诗的巨擘,特别是在老年诗作成熟之际,言必有章法,意必有纵横。
我们来看杜甫的律诗。起句“千家山郭静朝晖”,很容易得出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第二字为平,尾字为平,所以这是平起押韵的平仄格式,押平水韵“五微韵部”,正格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第三字可平可仄,这里的“山”字为平声,不会影响整首律诗平仄关系的推导。根据“对、粘”规则,得出整首诗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可以自行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平仄相符。第六句“刘向传经心事违”,“心”字和首句“山”字一样,这个位置可平可仄。可以看出整首七律是合平仄格式的,韵脚“晖”、“微”、“飞”、“违”、“肥”均属于平水韵“五微韵部”,合韵。
律诗格式要求第三点就是对仗,颌联“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都是对仗的。
所以,从格式上来讲,这是一首完全符合规则的七言律诗。当然这只是格律,诗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内容和写法。律诗类似于一篇小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我们逐句来看。
起句“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从写景入手,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和状况。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朝晖里,我天天去江边高楼里,坐看江岸翠峰。这大概就有些了时间空耗,身不由己的况味。
承句“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承接首句,继续写景,用对仗手法开始铺陈细写,并用“清秋”点出具体时间。“信宿”就是连住两夜的意思,“信宿渔人”其实就是指一直在江上劳作不上岸的渔民。那些几日不曾上岸的渔人还在江上泛舟,时间已经是清秋了,燕子却还在飞来飞去。这两句是继续写景,但是隐隐透着人在江湖飘,清秋燕子不得归的意思。
转句“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不再看眼前景色,写起了典故,点明诗意所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对仗,也是诗人回忆自己的仕途遭遇的两次重大变故。《后汉书·匡衡传》载,汉元帝初,匡衡数上疏陈便宜,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汉书·刘向传》载,汉宣帝令刘向讲论五经于石渠,成帝即位,诏向领校五经秘书。
天宝十年,杜甫在长安献“三大礼赋”,玄宗却只给了个参军之类的小官。安史之乱中,杜甫亡命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琯,被贬。杜甫借用匡衡抗疏、刘向传经影射自己的两次重大遭遇,感叹自己不如匡衡、刘向,功名事业一事无成,悲愤感慨隐而不发。
合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用少年时同学飞黄腾达来反衬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地。人家都是“五陵裘马自轻肥”,而我呢?“日日江楼坐翠微”。从意思上合回首句的登楼傻坐,也加深了颈联中仕途不遇的哀怨。
这么样细细捋清楚,大家对这首律诗也就没有疑问了吧。至于说如何从这首诗说起,作一首标准的律诗。其实——每一首合标准的律诗都是可以作为样板的,只要做到前面分析这首诗的平仄格律、韵脚、对仗和诗意文笔上的“起承转合”,就跑不了调。
如果还有些文采和别出心裁的构思,那就是一首好的律诗了。
你看,这就是近体诗格律化的好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为诗圣,是名符其实的。虽不是律诗的开山鼻祖,可是古往今来律诗界的泰山北斗,这点应该是大家公认的。
至于秋兴八首之三,无论意境,还是格律,当仁不让为规范之作。小可不才,偿想照貓画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正的原因还是不敢班门弄斧。不过近来有首习作,貌似与秋兴八首之三的平仄相仿,特附于后,敬请各位大师指教斧正。
七律,看病贵
偶因小恙看医生,
静卧深思久不平。
查肺查肝依惯例,
验溲验屎按流程。
三年积蓄三天尽,
一世劬劳一病倾。
身病未痊心病至,
归来无米向谁呈?
其他网友回答
诗体格律编辑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格律对照编辑(一)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对照例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对照例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三)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律对照例诗: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其他网友回答
《秋兴》是大型组诗,是无与伦比的作品,更不是一两本书能说完的。你要写诗最好不要以《秋兴》为例,从古到今都没人能学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