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书法的价值,与哪些因素有关?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大家都知道,书法作为艺术品,它有与其他艺术品相同的价格决定因素,也有一些特殊性。
不少人参加拍卖会或到古玩市场观赏书法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么难看的字,还这么贵?一些人也会碰到不少写得很漂亮或很有功力、特色的书法却并没有市场?出现类似情况,说怪也不怪,因为市场对书法的价格判断有它自己的标准。那么决定书法的价值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汉字艺术,好坏自然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继承古人上,是否有扎实的功夫,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础;其二,是是否有独特的面貌。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因此一个书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独特的面貌也是关键因素;其三,作品风格不断有新突破。人是发展的,艺术自然也是境界日新,这方面反映一个书法家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如果作品面貌总是一成不变,其艺术质量断然是不高的。
第二:名气
名气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地位、个人魅力以及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等等。靠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而支撑、积累起来的名气,这类艺术家的作品是依靠艺术创造性而获得的,往往市场具有较为长远的持久性。但书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应而达到的名气,例如各行各业的名人、官员、演艺界明星或是在专业协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她)们中可能因个人爱好喜爱书法,但书法水平并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时期获得市场认可,那是因为人们买他们的书法是看是他(她)们的名气或手中的权利。一旦他(她)们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气削弱后,其书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无人问津了。收藏投资者对此应警惕!
第三:年代性
历史久远是艺术品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但今人谁要拥有一片,那价值也不菲。三国时期陆机因著有《文赋》而在古代文学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复帖》系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名人墨迹。之前也有墨迹流传下来,例如写在竹简、木简、帛等上面的墨迹,大多是记事之用,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也体现了书法一步步发展的轨迹。
第四:稀缺性
物以稀为贵,在艺术品市场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现代书法作品中,同等名气、同等年代的艺术家,作品相对稀缺,其价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书法作品流传甚多,因此其价格最高不过百万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黄道周,因其书法作品流传相对较少,最高价已过千万元。当代书法作品价格为何一直不高,人们担心书法家的创作量太大有很大关系。不少书法家成名或获奖后,频频走穴,以尽量低价格出售作品。初期,为了铺垫市场还可以,时间长了,必然会严重影响作品价格的逐步增长,也会令收藏投资者望而却步。对当代书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于书法家本身。另一方面还需要经纪机构的参与和运作。并不是稀缺就值钱,还取决于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第五:作品的时代性
书法作品的时代性是指书法作品的风格在一定时期符合主流的推崇,获得大多数的认可,成为当时书风的引领者。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时期都有其主流书风,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时期,“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动全国上下以学习“二王”书法为时尚,不仅当朝搜罗他们的墨迹,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获得了后世历代认可,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影响至今。被尊为行书之祖的《唐集王圣教序》便是怀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从王羲之流传下来的碑帖中,选集而成的。在当时可谓无人不学“二王”,一些学习上有所建树并发展的书法家都获得认可,并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薛稷等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堪称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时期,康熙爱董(董其昌),乾隆好赵(赵孟頫),董赵书风风靡天下。董、赵的书法受到皇帝的喜爱,他们的书体被衍生成为了清代科举考试的规范体例,一时全国学习他的书法成风,不仅成为获取功名的敲门砖,也是市场中的香饽饽,洛阳纸贵。学习他们的书法的佼佼者,也流传于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陈奕禧等。
第六:作品的来源
艺术品的价格高了,自然就有赝品出现,自古以来,对作品来源考究都很注重。在当代书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为,但与古代、近现代书法作品,当代书法的鉴定相对难度小些。对于当代书法的作品来源,依据主要包括:艺术家的合影和确认;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画册;与知名画廊画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题跋;与艺术家交往的当事人和艺术家后辈、亲属的确认等等。通过这些途径的综合判断,基本能辨认作品的真伪。为了免除鉴定的烦恼,许多人迷信于艺术家所作作品与艺术家本人的合影,这个也需要谨慎看待。一些通过电脑制作也能达到很逼真的状态。那些经过市场多年历练的个人和品牌较好的画廊等机构也能在作品的来源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当然,对于作品来源的研究很重要,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最终还体现在作品本身和你对它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可程度。
第七: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质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质是书法作品的载体如纸、墨、印章等。书法发展也伴随着材质的发展。书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后有了帛、绢,再后来有了宣纸。墨也如是,从朱砂、松烟墨到后来各种特色的制墨,对书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印章的发展历程也是波澜壮阔,钤印对书法作品的好坏也至关重要。同等条件下,品相越好、材质越高的作品越值钱,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书法、圣旨在目前市场是价格颇高,除书法本身之外,还在于大家追慕皇帝的贵气和圣旨所承载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书写的材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对收藏投资来说,对艺术品的保存和保管和材质的鉴别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则也会严重影响你手中作品的价值。
以上是决定书法价格的主要因素,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买家对一些书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对于书法作品的价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时也要从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收藏的方面来衡量。周全考虑,不打无准备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资到自己喜爱的书法的作品。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所见:价值和价格区别
1、真正有功力的未必有价值,现实情况来讲价值产生需要具备历史传承价值,当今艺术价值,社会背景和地位等……
2、没有实力未必没有价格,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地位,自然就会演绎出很多所谓的艺术价值。或者有一些博眼球,卖噱头的奇葩另类,都有一个好的价格。
3、实质上真正的一个研习书法者,做的就都是有价值的事情,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国之萃宝。书者,自然受益一生。
个人的想法一家之言。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的价值,与书法的艺术性因素有关。
书法的艺术性,即书法的美,是书法的惟一的、本质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毛笔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所创造的笔法。
因此,我们所说的书法,具有两种规定性:一是用毛笔来创造,硬笔不行;二是由毛笔使用过程中升华的笔法来创造,而不是用毛笔一般书写汉字。毛笔的一般书写和硬笔书写汉字,创造不出书法美。
这个问题在书法产生的魏晋时期,早已由古人解决了。书法,就是在书写汉字过程中使用一种独特的能创造美的笔法,而不是一般的仅仅写成字形的方法。所以古人称之为书法或法书,而把后者称为俗书或说是但得点画耳。
不过这种能创造书法价值的笔法也具有二个特点:
一是比较难掌握,要经过专业训练,二是差别很微小,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就说过是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那么这个微小差异为什么会有价值呢?因为虽然差别小,但是笔法让汉字起死为生了。笔法让笔画有力了,成活了,变美了,也就成为艺术了。
只要学习训练方法对,运腕中锋用笔写出圆润生动的笔画,就能让汉字成为审美载体,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由发挥个性的艺术品,当然,只能是汉字,英文等不行,因为不具备中国文字的多变造型。
现代人写字不用毛笔了,所以对书法的价值有误会,这个问题很普遍,需要做大量的、艰巨的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书法这个中华艺术发扬光大,而不是把毛笔字当国宝。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
一幅书法作品的价值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
1,跟书法本身的作品质量有关。
一幅有价值的书法作品应当具有艺术美,在字法,墨法,笔法,章法等方面协调统一,格调高雅,具有古意又能表现自己的风格和。
2,跟书法作品的作者有关。
知名书法家的作品,知名领导的作品,知名演员自己其他知名人士的作品,比起同样水平普通人的作品更被认为有价值。
3,跟书法作品本身的知名度有关。
同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大家比较熟知的作品比不被熟知的作品很有市场价值。
4,当代书法作品的价值还跟是否参展了高级别展览有关。
5,当代书法作品的价值还跟是否得过大奖有关。
6,故去书法家的作品价值还跟作品存世量有关。
以上供参考d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的价值,可以分为短期价值与长期(经典艺术价值)。
书法的短期价值,主要与作者身份,名人效应,宣传力度,传播广度和互捧夸赞等有关,此时书法价值主要以市场经济来体现,因为广大普通群众对书法艺虽然热爱,但欣赏起来并非专业,毕竟真正的书法还是小众艺术。
书法的艺术价值,主要与作者名望,人品优异,创新程度,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相关,此时书法价值主要以传播时长,广度深度,专业人士认可推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