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李斯是荀子学生为什么是法家(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吗)

网友提问:

韩非和李斯师从儒家荀子,为何最终却成为法家代表人物?

优质回答:

感谢头条邀请。

所谓诸子百家,其实只是后人将先秦诸家学说分门别类,加以总结。例如孔子为儒者,后来学习和传承他学说的人,大多都被分类称为儒家。

荀子是当時比较著名的学者,更是当时先秦諸家学說的集大成者,所以,不能简单的将荀子定义为“儒家”。韩非作为他的学生,又身为韩国宗室贵族,自然有机会博览群书,或在更早時候就接触过刑名之术。再有就是韩国当时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韓非急于富国强兵,并且因此而看重商鞅的学说,也是在情理之中。

另外,荀子虽强调礼,但是也主张“性恶论”。这和法家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法是礼的延伸。而如何保障礼的实行,便是法。所以,韩非不仅实践并丰富,拓展了老师的学说。而且吸收了诸多其他学派的思想。他的目标是不断削弱贵族权力,最终达成中央集权的社会制度。

所以严格来讲,韩非并不是师从于儒家,然后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应该说,他是师从于荀子,所以他吸收、继承了部分荀子的学说和理论精华,再把商鞅、申不害、慎到三人的学说合而为一,做了最全面的总结。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医家、农家这些学派的分类,最早都是由西汉学者分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这个说法。当时除了农家、医家这两个只重视技术的学派、墨家这个高度组织的学派和小说家这个专注于讲故事的学派之外,其他几个学派其实分的并不是特别清楚。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和杂家都注重于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学问。这几家的学者为了研究治国之术,通常会对多种学术都加以研究,然后将自己认为有道理的学说记录下来,然后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先秦典籍。荀子虽然信奉的是儒家学说,但是荀子的学说和孔孟之道还是有相当大的出入的。相对于孔孟,荀子的法家倾向更加明显。荀子认为人性恶,所以才有那么多奸佞邪恶犯上作乱之人。为了实现把社会纳入正轨,荀子认为不仅要对人民实行王道教化,还要用刑法等霸道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礼乐制度来统帅刑法。这样人们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什么有些能做有些不能做,做了不能做的事情会遭到怎样的惩罚,这样社会才会纳入正轨。李斯、韩非两人在学习的时候,侧重学习了荀子学说当中用霸道治国的这一块,而荀子对礼乐制度的提倡反而忽视了。这就是为什么荀子是儒家,而他的学生李斯、韩非都是法家人物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世上的事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思想就更是如此。儒墨名法道也不过是人们构建出来的,在自然当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大概是为了后人更加便利的了解。一些精巧而伟大的发明,本就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懒些,更舒服些。

那么思想既然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么谁又能肯定荀子的思想里没有法家的思想?我读过《荀子》感觉《王制》里就有些法家的思想。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毕竟我不是搞研究的。

荀子的思想很多,学生自然也不少。韩非子和李斯恰巧认同了他思想中关于法制的部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两人都出了名。学生的名气大了,师傅肯定也会跟着沾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真正读过《韩非子》的朋友就该明白,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哲学来源是《道德经》。

总而言之: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当你名气够大,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你的出名是老师的功劳。但到底是不是?个人心里有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