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为何是蒙古人种(蒙古人和汉人是一个人种吗)

网友提问:

为什么把“汉人”叫蒙古人种?

优质回答:

(考古学家李济)

中国的考古学家、人类学之父李济曾说过,中国人在1644年以后向蒙古人种转移;明末清初的钱谦益也说过,“崖山之后无华夏”。前者是说,中国的欧罗巴和蒙古人种,在1644年清军入关后全部转化为蒙古人种;后者是说,唐宋以后开放和宽容的风气一扫而光,以及华夏汉人全部转化成夷狄(胡人)。

(德国人类学家)

1775年,德国的布鲁门巴哈根据人类的发型、肤色、身高等体型特征,把人类划分为五个人种:高加索人种(欧罗巴)俗称白种;蒙古人种,俗称黄种;尼格罗人种,俗称黑种;亚美利亚人种,俗称红种;马来人种,俗称棕种。大约4000年前,黑海北岸高加索地区的欧洲人进入蒙古高原,到达(北)新疆,再进入河套地区,到达中原,被称为大月氏人;大约3500年前,东波斯人,从昆仑山到达(南)新疆,从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被称为斯基太人,也被称为塞人。(以后的回纥、鲜卑拓跋一部分、回鹘)

(汉代画像,黄帝是一个女的。)

中国的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在汉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是一个女的,说明他们非常崇拜女性,是欧洲人的早期的信仰“性崇拜”,也就是说炎黄来源于高加索的欧洲大月氏人。从描述春秋末期的孔子高大有1.8米以上之高,战国时期的墨子的脸墨墨黑,他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东夷(商朝)后人,都是外来者。汉初的高祖刘邦、三国时期的关云长都是美髯胡、高大伟岸,都是欧罗巴人种。东晋晋明帝司马昭金发碧眼,原因是他母亲是荀氏燕代人,就是黄头鲜卑。

(晋明帝司马昭)

说起鲜卑,那就是五胡乱华时,大量汉人被杀,鲜卑进入中原。鲜卑有三大姓,拓跋、宇文、慕容。其中鲜卑拓跋来源于(南)新疆,他们与回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你现在到新疆乌鲁木齐历史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就能看到唐朝时期的文物,大量文物比西安博物馆还多。鲜卑宇文来源于中国东北;慕容鲜卑来源于蒙古。鲜卑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在孝文帝时汉化,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就是北宋的百家姓。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有变成了北齐和北周,这些与宇文和慕容鲜卑加入有关,并且再一次胡化。

隋唐建立,鲜卑人又一次汉化。与此同时,唐朝建立将留在中原的“匈奴、鲜卑、羯(匈奴别部)羌、氐、柔然、突厥”等胡人都汉化了。在“安史之乱”和“黄巢造反”时,大量的汉代的胡人都进入南方,被称为客家人。唐灭以后是“五代十国”,当时的沙陀崛起,(沙陀是突厥的别部,原名叫处月,他们是从南疆进入中原的。)赵匡胤的高祖父赵眺是安禄山的部将,沙陀人。但是到了赵匡胤时,他变成了汉人。应该说,在南宋以前,中国的人种是有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杂居的。

女真灭掉了契丹,又灭掉了北宋,女真建立金国享年120年。女真进入中原先杀戮后融合,北宋有靖康之难和第四次“衣冠南渡”,大量的人口被杀。蒙古灭西夏(党项)、又灭南宋,南宋最后一战是崖山海战,蒙古灭南宋也是先杀戮后融合。金国享年120年,中原的北宋人都被灭,(空白区)先后进入中原的契丹、党项、回鹘、突厥、女真、沙陀,等等胡人都汉化了,他们都是汉姓、汉字、汉文化(儒释道)。蒙元忽必烈进入中原,他分不清在中原的汉人和胡人,所以将蒙元人分四等,那就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汉化的胡人)、南人”。

朱元璋本是色目人,祖先是西亚的钦察.吐吐哈。朱元璋早年信仰摩尼教,与西亚的钦察.吐吐哈为一个信仰。明朝建立,留在中原的胡人都变成了汉人,蒙古人也汉化了,他们将168个蒙古姓改为汉姓,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色目人一部分汉化,另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变成了回回。到了1644年,满清入关,在中国的人口中,欧罗巴人种全部消失,留下来的就是蒙古人种!

其他网友回答

欧美故意在矮化我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