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曹操实力最强,为何没有统一全国?
优质回答:
曹操关键时刻出昏招错失统一大业!
在赤壁之战前夕,没有人怀疑曹操不能统一天下!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就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基础了。 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曹操很残忍,做了不少屠城坑卒的坏事!还有曹操用人观有问题,谋臣只管谋,武将只管打。武将不谋事,谋臣不带兵的现象。还有就是曹操不懂民心政治等等,实际上还有一条就是曹操关键时刻出昏招。我们看看那些关键时刻出错招。
一是放走刘备,这是他以后的对手。《三国志》程昱传记载:曹操派谴刘备到徐州邀击袁术,程昱和郭嘉对曹操说:公前日不算计刘备,我们考虑的确实不如你。但今天你把兵借给他,刘备是必然会有异心的。曹操后悔了,想派人追回刘备,但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刘备一到徐州就杀掉车胄造反。曹操鬼迷心窍,点都点不醒。
那么应该怎么对待刘备呢?一刀杀了,固然不是什么上策。正如曹操所说: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那么,上策是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东吴群臣也遇到了。赤壁之战后,刘表过去的官吏都跑到刘备那里了,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纳他的部下,就亲自到南京向孙权借荆州,其实刘备所借的只是一个南郡。周瑜向孙权上疏说:刘备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劝孙权为刘备“盛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把刘备软禁在东吴,和关羽、张飞分开。说“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如果曹操不知刘备是一位英雄到也罢了,偏偏他是最清楚的。大家都知道“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就把刘备的筷子吓掉了。
曹操放走刘备,他很快就明白了所犯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立马决定讨伐刘备。程昱问曹操:袁绍屯兵官渡,常常有图谋许都之心。若我们一旦东征,袁绍乘虚来袭怎么抵挡?曹操回答说:“刘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以成,急难图也。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从放走刘备后,曹操数次不顾强敌对刘备采取军事行动,一定要把刘备致之死地而后快来看,曹操对放走刘备这件事,一定把肠子都悔青了。
二是赤壁败北,错失荆州。
建安十三年,曹操举兵南征,刘表之子刘综望风而降。益州的刘璋这时也已经听从朝廷调遣,派兵供粮,形势一片大好。荆州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荆州北据汉沔,地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鲁肃也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曹操大军南征不战而得荆州,如果曹操措施得当,先把荆州巩固下来,不急于同孙刘两家拼命,那么刘备将没有立足之地。有周瑜“刘备寄寓犹似养虎”的清醒,刘备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寄人篱下。等荆州稳定巩固后,再同孙刘决战,那将容易的多。
是没有人提醒曹操吗?有的,这个人就是贾诩。《三国志.贾诩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贾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听。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急于决战,导致赤壁大败,天下三分,而刚刚到手的荆襄六郡也拱手让人,真是可惜呀!
三是马超、韩遂叛乱。
建安十六年,太原的商曜在大陵叛乱,被夏侯渊、徐晃镇压。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征讨汉中,命夏侯渊从河东出发与钟繇会合。曹军的行动引起了关中诸将的惊慌,大家都怀疑钟繇集结部队是为了偷袭自己。马超、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发动了叛乱。很显然,曹操并没有打马超的打算,但他没有和马超诸人做好沟通。马超是最早归附朝廷的,早在汉献帝迁都许昌的时候,马超诸人就宣布归顺朝廷,虽然这时的马超诸人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归附。如果曹操和马超沟通一下,至少可以推迟造反的时间,这样就会为征讨汉中赢得宝贵的时间。
四是轻视汉中,成全刘备。最后一次的失误是发生在曹操征汉中的时侯,《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曹操征张鲁,到了汉中,山路难登,军队的粮食又非常缺乏。曹操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就是可有可无的意思。
曹操得到东川,司马懿劝他:刘备以诈取刘璋,蜀人还没有归心。今主公已经得到汉中,益州震动,若乘机进兵,刘备势必土崩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刘晔也劝他说,刘备是一个人杰,有度量有算计,但反应慢,他得到蜀国的日子尚浅,应该赶快进攻。如果不抓紧,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等到蜀民安定了,然后据险守要,那就不能进攻了。他告诉曹操说:今天不取必为后忧。曹操不听。
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曹操却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认为可有可无,曹操的战略眼光确实是有问题的,他的失误成就了刘备的帝业。
曹操还有不少犯糊涂的时候,据《三国志》程昱传记: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袁绍就派人忽悠曹操想让曹操把家迁到邺城。曹操正准备答应,程昱这时恰巧回来了,对曹操说:这事考虑的不周到呀,以你的为人,你能心甘情愿的处于袁绍之下吗?为什么要投奔他?这次幸亏有程昱提醒曹操才没有铸成大错,否则,若按他的想法实行了,把家迁到邺诚,到了袁绍的地盘上,事情可由不得他了。
三国时期,曹操实力最强,没有统一全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上面很多关键茬口,曹操都没有把握住,才有后来的刘备孙权争雄。
其他网友回答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时期,曹操实力最强,为何没有统一全国?
曹操没有统一全国,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孙权搅局。
曹操平定北方后,征战荆州,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
此时的曹操也算逮住了天赐良机:刘表病死,刘表小儿子刘琮主动投降曹操。
曹操由此不但轻松占领了荆州,而且收降了刘表的水军,补齐了曹操水军力量不足的短板。
长坂坡一战,又大败刘备。
正当曹操准备从江陵顺江而下,与孙权“会猎于吴”,一举荡平孙权江东势力的时候,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联手刘备,在赤壁江边火烧曹操,将曹操赶出了江南。
如果曹操不是过分嚣张,此时稳住孙权,全力对付刘备,消灭刘备之后,再来对付孙权,也许此时的曹操就可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可惜的是曹操面对刘琮投降,面对来得太快的胜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让孙权联手刘备,毁掉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大局。
二,关羽搅局。
赤壁之战后,曹操出兵西北,驱除马超,平定了凉州。
之后,曹操趁刘备进军益州的时候,又占领了汉中,收降了张鲁。
曹操及时占领汉中,派夏侯渊与张合驻守汉中。
此时的曹操又为自己创造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在曹操看来,刘备进驻益州,自己堵住汉中这个出口,不让刘备出汉中。
孙权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会让刘备从荆州这个出口,进入中原。
曹操以为,天赐良机,将刘备关进了益州这个笼子。
曹操趁此良机,带着大军,从东边进攻孙权。
孙权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主动求降。
曹操接受孙权投降的主张,并承诺与孙权再次结为姻亲。
此时是建安二十二年。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倾举国之力,征战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黄忠斩杀夏侯渊,占领汉中。
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趁机发动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让曹操震惊,不得已与孙权联手,对付关羽。
尽管消灭了关羽,但是孙权趁此良机,占领了荆州,实力进一步壮大。
面对实力进一步壮大的孙权,让曹操再一次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三,被迫放弃。
从外部看:
刘备虽然被关进了益州这个笼子里,如果刘备闭关自守,曹操也奈何不了刘备。
孙权占据江东,曹操也无法对孙权用兵。
如果强行对孙权用兵,孙权与刘备联合,曹操麻烦更大。
从内部看:曹操也有很多难缠的事情。
其一,继承人问题困扰曹操。
曹丕与曹植围绕继承权问题,两人纠缠不休,这牵扯了曹操很大的精力。
其二,汉献帝身边的人对曹操虎视眈眈。
建安二十三年春,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等人带头闹事,焚烧了曹操许昌官邸。
其三,连年征战,让百姓苦不堪言。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期间,宛城守将趁机起兵反对曹操。
曹操征战赤壁的时候,满怀壮志,面对明月,横槊赋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时的曹操,却是“烈士暮年,内外交困。”
为了解决继承人问题,为了根除潜伏在汉献帝身边的隐患,为了平息社会怨恨,曹操被迫放弃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全力处理内部危机。
当忙完这一切后,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战时期,英雄豪杰辈出,经过不断的征战,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何综合实力最强的曹操没有一统三国,推进历史进入新篇章:
众所周知:一统天下需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点,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达到了在政治上先声夺人的目地,我们可以认为曹操得到了“天时”;孙权占据长江以南,有长江天险的庇护,实在是难以被侵略,由此,地利被孙权占据;刘备有“刘皇叔”之称,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并且说出“勿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古名句,对待百姓更是全心全意,刘备败退新野之时,10万民众扶老携幼跟随刘备,竟无一人觉得不值,所以,刘备占据了“人和”,三大要点被三个国家分别占据,因此才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时机不足,根本无法统一啊。
魏国依仗北方富庶之地,综合国力超过吴蜀两国总和,但是最后魏国能一统三国(此时应该叫晋朝了,毕竟司马懿已经当家做主把歌唱了),仍然是等着时机到来,才能一举成功,统一天下。灭蜀,是因为蜀国发生黄皓乱政、民生凋敝;灭吴,是因为吴主孙皓实行暴政,吴国百姓民不聊生,实力没有达到能够一举剿灭对手的时候,那就必须保证自己不犯错误,然后静待对手出昏招,这就是所谓的“时机”。
其次,那就是曹操本人视生命如草芥,公元一百九十三年,为了报仇居然屠杀整个徐州城,这是什么行径,这是强盗啊,只有强盗、匪徒才会做屠城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如果为君,那必定是暴君,在官渡之战中亦是如此,袁绍部下有七万多士兵投降,可惜曹操却将其全部杀之,如此一来,失去了民心,更被百姓冠以“暴虐”的名号,如何能得到大统,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那便是鬼才郭嘉的去世,使得曹操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且失去了这么一个旷古奇才的辅佐和提醒,曹操也变得更加容易犯错,曹操年龄的逐渐增大,也使得其变得更加自我,更加听不进去意见。当初张绣投降后,曹操实力大增,结果就因为看上了张绣的婶婶,还用强,使得张绣率领部下进行反击,最终使得忠心耿耿典韦也死于此地,大将典韦没有战死于沙场,居然死于此地,哎,侮辱啊!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占据天时,孙孙占据地利,刘备占据人和。官渡之战后孟德兄逐渐统一北方,并且占据着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其一曹操协天子已令诸侯,在道义上占据上风,其二曹操击败袁绍,军队士气正盛,在军队思想上大家都极其热情,其三在兵力人数上也比孙刘两家总数还要多,可以说这时候的曹操自己对大街上的老百姓说统一不了全国我想老百姓都不带信的。可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曹操做出了数项错误决策后被周瑜打的差点命丧赤壁。搭进去约数十万军队,战船就更别提了,除了烧没得剩下都让孙刘废物利用了。而且更要命的是失去了对长江的控制权,荆州大部分地区都让孙刘占领了,此时的曹操可谓是损失惨重,剩余兵力跟孙刘相比已经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士气低落,对打仗没有了必胜心。打仗打的是钱,此时国库也不允许曹操在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此时的曹操知道不能在南下征战,需安抚军心民心,发展经济为日后统一战争做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我得缓一缓)。
经过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士气大振,军民一心空前团结,双方趁着这股热乎劲开始巩固实力,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逐渐向益州延伸,孙权也牢牢稳住了江东。从此三分天下势力已定。
曹操虽然没有统一中国,但他却为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魏国仍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篡权的司马家族就是用曹家的兵马统一了全国。
其他网友回答
你们分析的好复杂 其实有些历史就是被“砖家”分析的太复杂了,我认为曹操不能一统天下的局面来自以下几个原因:外不能安邦定国: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马腾和马超内蒙古的草原骑士 ,无法去招揽其内心 ,外有孟获就是见谁好就跟谁过。在有荆州刘表满口仁义实属平庸之辈,最关键的是曹操忽略了巴蜀的重要性。他没有派重兵把守和防守。刘备不一样了虽然满口仁义但懂得笼络人心 其实曹操到后面才知道 。安天下必先取天下人之心。曹操在后期军师和将才缺乏了,曹仁去世典韦赤壁败亡!这样就缺乏了一统三军的将才,天时地利人和他都缺了还能一统天下吗?其实后面遇到司马懿他是一直不敢用,否则可以安邦于外 定于内。自己的寿命也就加长了点。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