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蒙古国和内蒙人民语言文字一样吗?有哪些区别?
优质回答:
我在内蒙上过学,也接触过内蒙蒙族和外蒙留学生,下面简单的说说看。蒙古国和我国内蒙的蒙族同属一个民族,他们都说蒙语,彼此语言交流没有多大障碍,仅有口音上的区别。但他们使用的文字却不一样,无法进行书面文字交流。蒙古国主要使用的是西里尔蒙古文,这种文字是蒙古国独立后借鉴俄文发明的字母文字,1937年开始推广,1946年起正式推行。但是,蒙古国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只不过仅限于学术研究,一般老百姓是不用的。
我国内蒙古蒙族使用的是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这种文字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还有一部分居住于新疆的蒙族使用的是托忒文,和传统蒙文有些差别。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国开始意识到在国内恢复传统蒙古文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传承民族历史、方便与中国交流有重要意义。2014年蒙古国决定,于当年在公文中恢复传统蒙文,并在2020年前彻底废除西里尔蒙古文。到时候蒙古国人民和我国内蒙蒙族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语言文字交流了,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两个不一样的行政单位。蒙古国属于独立主权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单位。
其次,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语言文字差别非常大,作为一个内蒙古人,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蒙古国原属我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复杂的原因,现在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这个国家曾长时间成为苏联的傀儡政权,因此,语言文字文化受到了苏联极大的影响。蒙古国的语言主体为蒙古语的卫拉特方言,俄语在这里的使用也十分普遍。在文字方面,由于苏联的影响,蒙古国废弃了传统的蒙古文字,而采用了西里尔字母拼写蒙古语。西里尔字母与拉丁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蒙古国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域的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因此,实际上,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再定义为民族自治区实际上有失偏颇。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文为汉语文和蒙古语文,但实际上,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听到一句蒙语交谈,汉语文已经成为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各民族人民通用的语文。
因为民族政策的关系,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以及非官方公共场合也常常使用蒙古文,包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由于蒙古族聚居人数较多,蒙古语文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是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蒙古语方言为标准方言的蒙古语,而蒙古文使用的是传统蒙古文,即由元朝的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
其他网友回答
内蒙古现在基本上是通用汉语汉字的,应该问外蒙古的语言文字跟内蒙古的蒙古族语言文字有什么区别。语言上肯定有口音区别,基本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现当代出现的新词汇,外蒙古主要借用俄语词汇,内蒙古蒙古族借用汉语词汇。文字上区别就大了,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内蒙古蒙古族用的是“老蒙文”(回鹘蒙古文),外蒙古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即斯拉夫蒙古文。
畏兀儿学者塔塔统阿奉成吉思汗之命创制的“回鹘蒙古文”,也称“老蒙文”,这是使用最广泛,时间最修久的一套蒙古文字,在内蒙古一直用到今天。
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俘获了乃蛮部的大学者塔塔统阿,成吉思汗很钦佩他的学识,也很羡慕乃蛮部有文字,就命塔塔统阿帮助创制了蒙古文字。塔塔统阿创制的蒙古文字称为“回鹘蒙古文”,也叫“畏兀儿蒙古文”。
后来的七八百年,出现了很多套蒙古文字,如元朝忽必烈皇帝请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蒙古文”,随着元朝结束八思巴蒙文也就消亡了;漠西蒙古集团(卫拉特蒙古)学者那木海扎木苏根据卫拉特蒙语方言创制的“托忒蒙古文”;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根据印度文字和藏文字创制的“索永布蒙古文”……但是,没有一套蒙古文字的使用有回鹘蒙古文那久远,影响那么广泛,生命力那么强。这套文字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中一直用到今天。
元朝忽必烈请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蒙古文”,图为一份八思巴文诏书。八思巴蒙文根据吐蕃文字创制,但除了在宫廷中强制使用,在民间不受欢迎,随着元朝灭亡,八思巴文也没人用了。
外蒙古放弃用回鹘蒙古文不是自愿的,真实的情况是1921年开始,外蒙古就被苏俄占领和控制了。至1930年代,莫斯科先后在外蒙古完成了经济改造、社会改造、文化改造,这个过程是相当血腥的,这个时期也实现了对外蒙的高度和全面控制。1941年,莫斯科正式迫使外蒙放弃以回鹘蒙古文,改用苏联帮创制的斯拉夫蒙文,外蒙古根本不能作主,只能奉命全国强推斯拉夫蒙文。近年,外蒙古恢复回鹘蒙古文的呼声也比较高,政府在学校开设了学习课程,但是这个进度很慢,因为经过几十年三代人之后,年轻人已经不识回鹘蒙古文,学习起来也困难,他们用惯了斯拉夫字母,电脑手机上敲字也方便。
外蒙古的报刊杂志,所用文字是斯拉夫字蒙古文。
其实在苏联的要求下,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的蒙古族也差点改用斯拉夫蒙古文。1955年,内蒙古根据中央的指示,试推行了两年改用斯拉夫字母,但是到了1957年秋天,根据中央青岛会议最新精神,停止推行斯拉夫蒙古文,继续采用回鹘蒙古文。
其他网友回答
外蒙和内蒙的语言是一样的,但是文字并不一样。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明明交流沟通都无障碍,但是写出来的却是两种文字,是不是感觉很奇怪?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就不那么奇怪了。
外蒙通用文字是在1940年开始改革的,并于1946年全面使用这种文字——以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文,又称西里尔蒙古文、喀尔喀蒙古文,这是借用当时的苏联词汇,受到苏联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字,在蒙古族内部称为新蒙文。
而内蒙古用的是老蒙文,又叫回鹘式蒙古文,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老蒙文和新蒙文最大的差别就是,老蒙文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而新蒙文是从左往右,横着写的。
而现在,外蒙用了七十多年的文字,又要在2020年全面废除,开始继续使用老蒙文。
说到底,还是人被统治久了,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侵略文化用久了,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用得很舒适。
其他网友回答
蒙古自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重新扫平并被尊为新的大汗之后,到了大清国在中原站稳之后的康熙年间,蒙古部落又有一个葛尔丹开始搞事情,声势浩大,兵威赫赫,大有重复祖先也先当日土木堡击溃国威正隆的大明王朝的御驾亲征军主力、俘虏大明皇帝的荣光之志。
但架不住此时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而且整个大清帝国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所谓盛世气象。尽管葛尔丹刚刚开始的确给蒙古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先打和硕特、后伐哈萨克、继灭叶尔羌,不可一世的葛尔丹此后野心空前膨胀,瞄准着土谢图汗部一顿穷追猛打,目的非常明确——敲山震虎。要威逼一下北京的大清帝国。
但是大清帝国丝毫不慌,尤其是康熙皇帝简直觉得这是个夸耀自己武功的好机会,于是康熙发动了三征准格尔的大战,三次征战都是苦战,尤其是康熙发动第三次大战的时候,战况极为惨烈,最后大清凭借着将士用命,成功歼灭了准格尔主力,而葛尔丹也在同年死于乱军之中,准格尔此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在那以后除了大清,再也没有可以称霸蒙古的政权和部族了。
大清对蒙古建立了完整而有效的管理,终大清一朝,蒙古竟然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乱子,这都要归功于大清的一系列对于蒙古的政策,使得蒙古认可大清国,并为自己是大清国的子民而感到荣幸。
这一点大清做的比大明朝要好许多——在大清快要灭亡的那些日子,蒙古依旧不离不弃,甚至还能调出大量马队前往北京天津主持防御“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在走到天津近郊的时刻,蒙古马队如约而至、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城郊之时,蒙古马队如约而至”,难怪很多人说大清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
到了清末最后日子的那光景,清帝宣布退位,大清彻底完了,民国建立之前,袁世凯作为熟悉大清的官僚,特地和清政府强调了一波蒙古满洲以及新疆西藏都属于中华民国。这一波之后,蒙古地区依旧牢牢掌握在中华民国手里,而往后面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蒙古地区有一部分分裂并独立出去了,作为所谓的蒙古国缝——外蒙古,而没有分裂独立出去的便是今天的蒙古地区——内蒙古。
由于没有分裂之前这个地区历史沿革也有上千年了,同属蒙古人和蒙古地区,文化也同属蒙古文化,所以语言自然都是蒙古语,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正如汉语当中各省的方言都大不相同,蒙古由于草原辽阔,产生的部落极为多,所以各个地方的蒙古方言也会有一点区别,就如同吴语系一样。
一般情况下,由于独立出去的蒙古在传统意义上属于水草不那么丰美的贫苦漠北地区,而现在的内蒙古属于水草丰美、资源丰富的漠南草原,所以两边的方言区别确实有点大,在内蒙古,蒙语偏向察哈尔地区的那种口音,因为过去在察哈尔这个地方属于蒙古王爷们集会的一个好去处,后来在历史上一度还成为了旧中国——民国的察哈尔省,因为这里确实是水草最丰美的一块地方。
而蒙古国口音则接近以喀尔喀的口音,这是因为那里是外蒙古相对来讲,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而且在蒙古国官方来看,喀尔喀恰好就是清代关于漠北草原的称呼,用这种口音,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