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特赦1959》你觉得剧中几个多余并令人讨厌的人物是谁?
优质回答:
一哥“俗人看特赦1959”之——
这戏瑕疵真不少
看“特赦1959”是俗人的挚爱,整个故事剧情也吸引了我,除了点赞之外,说点关于不该发生的瑕疵。
其一,少了几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文强,早期的共产党员、脱党后成了国民党的将军,与杜聿明、程潜、陈明仁交厚,又是毛泽东的表弟,拒绝改造,是个典型,为啥没了踪影,用刘安国代替没有必要,当然这个刘安国应该还有王云辉的影子。第二个是张淦,桂系的代表,用蔡守元取代而且变成了淮海战役战俘,也没必要。第三个是杨伯涛,年轻军人,没必要搞个叶立三出来。第四个陈瑞章,是个综合体,可以保留。如果是仅仅照顾杨雪之死因,也没这个必要。
其二,戏份分配不均匀。淮海战役战犯戏份过多,特务的也不少,辽沈的一个廖耀湘,而且演员也太老了点,不大对头。平津的一个陈长捷和不怎么露面的杜建时,渡江后的一个宋希濂,不能全面地从军事上说服其失败的原因。
其三,既然是特赦,对于抚顺等战犯管理所的情况没有一个辅助的交待,如有的地方管理所政策上的执行有不一的情况来说明功德林的伟岸。
其四,外围的戏份过多、过繁、过杂。作者试图交待历史的脉络,有的甚至有强加于人之感,其实大可不必,观众是有一定分辨力的,不要说这段现代史,就是《大秦帝国》播映时,普通观众还会去了解一些历史加以研判呢。
其五,去掉了外出学习的一幕实在有点遗憾。让杜聿明开上国产车该多好啊。
其六,除了爱情真的不能开拍了,过多了,里面不够,还弄一对外边的,有泛滥之感,也冲淡了主题,再说那记者不怎的,那护士傻到了不可爱的程度了,过了。
其七,一些技术问题,一件衣服穿到底实在让人难受,英妈扫盲班后直接看宪法草案也太快了,一群人绑菜架子总是那几棵不死不活的菜,没有春天的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八,表现的就是所长、政委、副所长,刻画的也不错,但工作方式就是谈话、救人,让他们讨论时也是背书式的,比如讨论战役可以让他们还原战场,为抗美援朝提供资料时可以再具体一点,对于沈醉的申诉可以辩证一点,让几个战士也参与进来,比如投诚士兵见老长官、向人家学习知识等等。
其九,有几个人不该出现,梁冬芳的父亲不该出现,尤其是为女儿的事跑到功德林见政委,看起来有违于时代精神。杨局长是北京市公安局长,人家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开始可是直属公安部的,后来才归北京市局的 ,戏份有点牵强。高平这个角色争议较大,记者身份设计的好,但演员选择不知导演出于什么目的,实在有点差强人意。还有个英明,好像借用叶立三是哥俩的私事,实在不好。而中共高层除了主席总理罗长子外,各路大帅将军对于昔日对手竟无一点感受,毕竟这也是国之大事,连陈毅元帅的的那句响当当的名言都没有采用啊。同时,类如程潜之于文强,傅作义之于陈长捷,卢汉之于沈醉,还有张治中、邵力子诸公的努力都一笔勾消了不好。
其十,一些情节近乎荒诞,梁冬芳劝土匪投降,可能吗?广西的土匪可是出了名的恶,广西在全国剿匪是落后的,主席还因此换了张大将的将。
较之于上世纪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决战之后》,我个人认为还是逊色不少,虽说是部不错的正能量的作品,但瑕疵过多也真是难以恭维啊。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说一个也不多余。关键是演技。最出彩的是战犯,一群将官聚在一起,各怀心事,各有千秋,各有所虑,个个收放自如,拿捏到位。王陵基的狂傲,陈长捷的明理,傅作义的内敛,沈醉的阴沉,徐远举、周养浩的顽劣、康濯的多虑,王耀武的释然叶立三的嬗变,黄维的固执灬…让我们看到了一代?雄起伏跌宕的内心世界。所长政委是正面人物,精彩铿锵的道白,热烈欢快的情愫,刚中含柔的处事风格,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岳红饰演的母亲、细眼记者、艺人干女儿,对甬色的理解都是入木三分,给人以可亲可爱感,增强了剧情的份量。唯独欠缺的是胡副所长,处处充满着不成熟。奚望饰演的梁护士,肤浅、勉强、粗鄙的一次次自我陶醉的嘿嘿笑声,让人不知何故,与当时的环境、人群以及自己的经历很不相称,成为该剧的最大败笔。但总体来说不失一部难得的好剧。
其他网友回答
《特赦1959》作为一个主旋律献礼剧,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很多网友已经指出过的,整个剧的跨度达十年以上,但剧中的人物始终穿着棉衣,一直在冬天,这是很不合理的。还有一些本该有的情节和人物没有,却硬生生的强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人物,让这个剧打了折扣。
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让人感觉多余而且很烦人的角色,当然就是记者徐高平和护士梁冬芳,这两个虚构的人物的戏有点太多了。本来这个剧中的很多老演员的表演已经很精彩了,但是这两个人一出现,瞬间就让人感觉跳戏跳到现在流行的那种偶像剧去了,尤其梁冬芳还是一副傻白甜的样子,很没有必要。如果能像《亮剑》和《士兵突击》一样,就拍成一部男人戏,其实剧情会更紧凑,也会让观众感觉更严肃。
还有一些人物的虚构,比如蔡守元这个人物,表面上是综合了很多人的经历,尤其是张淦和范汉杰的一部分经历,但这个改编其实意义不是很大,还不如直接让范汉杰和张淦真名实姓的出现在剧中,反而效果会更好。因为范汉杰没有出现,廖耀湘的台词太少,戏也很少,导致整个剧中辽沈战役中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中,戏最多的反而成了廖耀湘指挥的四十九军军长中将郑庭笈。
还有刘安国这个角色,其实所有人一眼都能看出来,这个虚构的人物的原型就是文强。在以前的老电影《决战之后》中,文强是真名实姓的出现的,但是到了这个剧里,却被改编成了刘安国。不过,刘安国这个人物形象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饱满的,也比较出彩,这和演员本身的拿捏、把握和表演比较到位是分不开的,刘安国也是这个剧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之一。但反过来说,如果把刘安国的名字换成文强,其实也一样可以这么处理,也不会让人跳戏。
因为主要角色都是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其中一些人还有上下级关系,比如郑庭笈是廖耀湘的下属,文强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时候是杜聿明的下属,融合了杨伯涛的经历的陈瑞章是黄维的下属等等,那么这些人在一起,讨论过往的战役中各自的表现,这肯定是少不了的,也是应该浓墨重彩的表现的。但这个剧中反映得却有点少了,比较集中的反而是虚构的人物蔡守元和在鲁南战役中被俘的马励武争论,但这个剧情和史实完全对不上。
还有黄维和杜聿明、王耀武等几个主要角色,黄维和杜聿明是不同的派系,黄维是陈诚土木系,而杜聿明是何应钦系的人,这也是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对救援黄维不太积极的原因,但在剧中两个人却相安无事,并没有讨论淮海战役的得失。作为整个剧中两个比较主要的角色,又都亲历了决定国共双方命运的淮海战役,两个人对此却闭口不提,相互之间既没有讨论,也没有埋怨和指责,这也是不太符合逻辑的。
还有剧中被当成主要反面典型人物处理的几个特务,包括康泽、刘安国、沈醉、徐远举、周养浩、曾扩情,其实处理得也都还不错,只不过,这个处理可能稍微有点过头了。因为,相比其他在战争中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而言,这些特务对党国的忠诚度似乎太高了一点,很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想起普京的故事。不过,这几个特务的形象总体而言还是控制住了,比较猥琐,不像《潜伏》里的李涯那样忠诚,以至于感动了观众。
其他网友回答
电视剧《特赦1959》是侧面再现新中国第一个十年伟大成就的一部电视剧,以特赦国民党重要战犯为主要内容,通过多方面展示我国第一个十年各方面取得的成绩。
这部电视剧一上映,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很多人都喜欢看,虽然光剧本就反复研磨了一年的时间,但毕竟不可能得到方方面面的全部赞许。
就如题目所问,有没有多余令人讨厌的人物,这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先从被教育方的角色来看。也就是扮演杜聿明、王耀武等战犯这些角色,因为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都是老戏骨,他们对于角色的把握和表演是非常到位的。所以,他们将战犯的那种桀骜不驯、思想顽固等表演的非常到位,所以,我们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本来对他们这一类就有一些感情倾向 ,他们越是蛮不讲理,我们认为他们每一个角色都非常好,他越让我们讨厌说明他们演的越好。
【二】其次是作为管理层面。这个层面包括所长王英光、政委贺春年、副所长胡大树和护士梁冬芳。也许很多人认为副所长胡大树和女护士梁冬芳两个绝色有点多余和讨厌,高大树在所长不在的期间,经常盲从,处理不好与战犯之间的关系,这让人十分讨厌。
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不完美,才能突出所长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他也完美,所长也完美,这部剧就太假了,在他身上展现的是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而护士梁冬芳很多人认为她的存在可有可无,但是他是故事发展的推动线索,是人物感情线索的关键人物,正是她与所长之间的感情,展现出的是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他们初了工作,也有自己的私下感情生活 。
【三】外围人,记者徐高平。有人认为他在这部剧中对于感化功德林中的战犯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角色。但是,别忘记了,这部电视剧不仅仅展示的是功德林中战犯的感化,同时还要展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变迁,而记者徐高平就是连接四合院中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故事推动线索,通过他的活动,展示出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电视剧《特赦1959》中,没有让人感觉到多余的人和角色,整体来说,《特赦1959》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
其他网友回答
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功德林的战犯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认知不时就会在某个历史事件中了解到,像杜聿明,王耀武,王维,康泽,李仙州,宋希濂等等。虚构的叶立三等等我觉得是一个败笔。他们太出名了。应该都是实名。通过一部电视剧普及了波澜壮阔的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这些人都是这段历史中的主角和标志性人物,虚构的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