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后为何15年就灭亡(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网友提问:

为何大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是什么导致秦朝的灭亡?

优质回答:

秦国,存在了几百年,秦朝,存在了14年。

秦国时期,秦统治者的头衔是:子、伯、公、王。属于诸侯。不能叫帝国。秦朝建立,嬴政称始皇帝,有了皇帝的尊号,天下一统,这时候才能算是帝国。而且这个帝国也是咱们现代人根据西方人的概念套上去的,所以只能说算是帝国。以前中国并没有帝国的概念。帝国的概念也非常不准确,和中国传统天下的概念有很大的冲突,只能算是凑合用,某些人觉得好听,觉得很霸气,其实没有“朝”这种有着统一天下内涵的概念格局大。

老老实实的叫秦朝,比大秦帝国有气势,也更纯粹。而“大”字也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大元、大明、大清是正式名号,以前的朝代则没有大字,秦更没有大字前缀。“大”字加的也是略显浮夸。大秦帝国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城乡结合部的文学素养,和小说李自成、村口野狼网吧是一个档次。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

不是在这嚼字眼,而是这些概念必须定位准确,才能推理、判断准确。

秦国的几百年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总结:自强不息。非常值得后人敬佩。秦国奋斗了几百年,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秦朝是在始皇帝嬴政的手里建立的,他不敢贪天功为己有,要说奋六世余烈。六代秦王的努力奋斗,才在嬴政的时候,完成使命。

六世以前的秦是在为生存奋斗,是为了和其他诸侯抗衡而奋斗。最后六世,则是为了统一天下而奋斗。

这就是上面为什么要掰扯秦不是帝国的原因。为什么要统一天下:天下无国。

国是什么意思?在地下画个圈,这片区域是我们的地盘,那片区域是你们的地盘,你在你的地盘上过日子,我在我的地盘上过日子,你要是来我的地盘,咱就得打。然后给这个地盘起个名字叫:国。

帝国,是还有国。强大的帝国去奴役其他弱小的国家。只要还有国家,就有强的有弱的,然后强的国家欺负弱的国家。这叫帝国主义。

天下一统,“国”这个圈圈、地盘被打破了,被摧毁消灭了,全世界成为一个大地盘,大圈圈。看起来很美好:不会再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会再有大国欺负小国。没有国了,作为大一统的秦朝也就不能叫帝国。

过去赵国打魏国,吴国打楚国,齐国打燕国……等到秦朝建立,这些事自然不会再发生。秦灭的不是六国,而是七国。秦国在秦朝建立的那一刻,也灭了。

秦的政治理想是很丰满,但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人,即便是最高统治者,最高明的政治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的统治者对自己的这个理想估计是懵懵懂懂,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感觉这么干:对。必须这么干。也正是由于对自己的理想没能充分理解,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为统一天下,消灭国家,打破壁垒,天下一家,不再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再有大国欺负小国……这些统统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所有人最终都能获得真实的利益。

统一天下的最终目的,肯定要包括:让全天下的老百姓获得安宁幸福的生活。然后大家再歌颂皇帝伟大,统治者安然享受富贵供养。

这样的丰功伟绩才有价值、有意义。

对于个人修行而言,过程比结果重要。对于政治而言,结果比过程重要。甚至可以说过程根本不重要。要是能凭空给大家变出粮食来,完全可以接受。秦朝灭亡的原因很简单,在统一天下之后,没能及时的把利益反馈给天下百姓。既没给六国人民利益,也没给秦国人民利益。

抱着统一天下的理想,带着把其他国家都灭了,以后就不打仗的期望,秦人可以跟着统治者干。齐国是大国,不战而降,很多人觉得窝囊。但齐国有没有和秦国共同的理想?不好说。可能他们也是这样想的,我不打了,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安心过日子算了。

当时的人可能都想到这:天下统一了,以后就不用打仗了。再深一步的潜台词,不用打仗了,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可能都没明确认识到。不用再打仗了也是手段,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不是大家最终想要的结果。

正因为没认识到这一点,没能认识到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目的,导致秦完成统一之后,继续折腾老百姓。而且是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嬴政以为天下统一了,各国之间不打仗了,目的就达到了,实际上没达到。

继续开发大工程,徭役劳役不断的加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不但没过上好日子,反而和以前一样痛苦。这样一来,统一天下的意义就没了。和以前各国纷争一样,还是痛苦难受。

统一天下,老百姓没能获得实际好处,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没意义的事。

当痛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家一反抗,秦朝的大房子像纸糊的一样,瞬间坍塌。很简单,老百姓是基础,基础动摇了,上面越高大,倒塌的也越快。所以灭亡秦朝也不是六国,还是七国,包括秦人自己。刘邦带着自己的杂牌军进关中的时候,秦人百姓没抵抗,而是一路绿灯。大家都想他亡。

现在总有人拿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的照片说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只不过秦朝没照相机而已。再往前追,春秋这类的事就不稀奇。八国联军来了搬梯子,李自成来了他也搬梯子,八旗军来了、刘邦来了,他还搬梯子。吃不饱饭还得天天干活,动不动就被罚,谁来他给谁搬梯子。伊拉克、利比亚人民都是搬梯子行家……

而且搬梯子最拿手的就是那些平时表态最坚决,外表最驯服那群人。这些人没廉耻,说跪下立即跪下歌功颂德,然后翻脸就叛变。

秦始皇把统一的概念带给了中国,后世的政治家也都把统一奉为圭臬。统一,是中国人最大、最终甚至是唯一理想。所以不管天下乱到什么程度,最后都会有人站出来来完成统一。但凡有半点理想,即便差劲到宋徽宗的程度,他也都希望能完成统一。不管你是多大的人物,再膨胀,再逆天,也不敢碰分裂国家、分裂天下的红线。当年苏联人主张划江而治,属于典型的不了解中国国情。这个大罪在中国谁都不敢碰。

秦以后大家也都觉得统一是正道。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本能。但另一方面,后来的人,跟始皇帝一样,也都没能认清统一的真正意义:让老百姓获得好处。他们只是把统一看成丰功伟绩。所以新的朝代建立以后,统治者往往还会继续折腾,与民争利。老百姓失去统一带来的好处,最后活不下去了,又是大厦坍塌。

如此循环。

很多时候不一定是老百姓直接造反,像陈胜吴广那样。饭都让你统治者吃了,老百姓没饭吃,到时候想帮你也帮不了。就像大明朝,老百姓都饿死了,人吃人,怎么还能再帮朝廷?不一定老百姓反你,老百姓不帮忙,就废了。我连饭都吃不上,怎么帮你。

你少吃点,让老百姓吃饱点,再加上人多,出了事大家有力气帮你,毕竟还是自家人,别人想动你也动不了。

这道理放到现在已经容易懂了,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上面说的是:秦的统一天下没意义,因为他没能让所有人获得真实的利益。所有人,不仅仅指的是老百姓。还包括秦的统治者自己。

道理很简单,人都是会死的。

秦始皇后期求长生,派方士出海求仙丹,如果认为他迷信是把事情看浅了。秦始皇这么做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是他开悟了,一点点。因为他发现如果不能长生不老,即便是君临天下,亿万人臣服于脚下,也根本就是没意义的事。两腿一蹬,眼睛一闭,终究还是梦幻泡影,白忙一场。他为什么要修陵墓、造兵马俑、求仙丹?确实,一想到死,太不甘心了。这么大的功绩,相当于现在统一地球,60亿人跪拜。权利、荣誉、金钱、美女、好吃的,全是我的,转眼要死……

对于始皇帝这类的统治者而言,确实是享受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享受到了权利带来的快感,享受了被臣下歌颂赞美的愉悦,享受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骄傲,享受了掌握着亿万人生死的豪迈……但问题是你终究是人,不是神。人终究都有一死。人死了,享受的这些也就烟消云散了。

获得的、享受的,都不是真实利益。

可以操纵亿万人的人生甚至是生命,这种权利肯定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快感。但这种快感也只是人类动物性的一种本能欲望。沉迷于这种低级的快感之中,觉得自己了不起、伟大,本身就是愚昧。这种快感也会很快的随着人死灯灭而消失。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匆匆十几年,几十年的当权,跟火花一样的短暂。死死的把握这种东西,明显是想不开。但作为统治者几乎不可能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想想,自己终究会死,现在死死把握的这些东西,维护的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

所以在四十二章经的最后,佛说:吾视侯王之为如过隙尘。确实,如果生死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王侯皇帝对于个人而言,根本没什么价值。

康熙王朝的主题歌: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这句词要深刻理解。

我一直觉得现在民主社会搞政治实在没啥意思。过去当官,衣锦还乡,鸣锣开道,多光彩。让父老乡亲都看看。现在,怎么都不行……总是差点意思。而也只有当了皇帝,才能真正执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全自己说了算,没有有议会、反对派瞎掺和。这样的政治才有价值搞一搞。

但还不够,还得加上时间期限:希望是一万年。长生不老、一万年不可能,500年是最低限。奋斗几十年,坐天下。然后把这个世界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需要几代人,200年。然后留200多年,享受自己的荣耀。

这样的事才值得搞一搞。秦始皇这些人只享受十几年、几十年,很多事还没办,很多理想还没实现,最终成果自己也没见到。都是瞎折腾。所以我觉得搞政治,当皇上和活500年,这两条是底线。但很明显哪一条都不可能实现,那就不如出家了。

享受是一方面,对于大人物而言,理想很重要。由于人生老病死的限制,不可能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理想实现,所以只能来个政治遗产,希望后世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古往今来,能把理想坚持过两代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秦二世,也就亡了。

上下加一起,秦朝的一统天下,实际上是从老百姓到皇帝,所有人都没获得真实的利益。忙了几十年,死了那么多人,办的事又让所有人都没有获利,这就叫:没意义。瞎折腾、空欢喜。

没意义的东西不会长久。

开个公司,干五年,所有人累的要死,连家都顾不上,但没赚钱,肯定要倒闭的。

统一天下、长城、阿房宫、骊山陵以及其他朝代的伟大功绩,都只是手段,不能当成终极目标去歌颂跪拜。让老百姓获利、让所有人获利才是最终目的,这样才有价值有意义。而且秦始皇的理想,后世所有统治者的理想,统一天下,也是一把双刃剑。

理论上,确实可以让老百姓获得好处。但另一面,也更方便统治者压榨剥削。

而只有走让老百姓获利这条路,秦始皇们做的事才有意义,才能长久。不幸的是,几千年来,大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所以从秦到大清,2000年中国没进步,一直在死循环。

所以我也不能判断秦始皇统一天下理想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可能是为了老百姓幸福快乐。但从他后来的作为看,这种可能恐怕很低、很低。他的初衷应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的权利欲,享受一下统治天下人命运的快感。所以即便完成了统一,他依旧驱使民力,不管死活。

建立在这样初衷、初心之上的朝代,也是不会长久的。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秦政暴虐、徭役沉重,直接逼起了农民起义,且天下云集响应。

其次,刚刚统一,六国遗老遗少尚在,且都试图恢复故国。如项羽等。

第三,政治和军事上统一,但思想上却没有统一,整个秦国天下没有形成统一国民意志的意识形态。

第四,战争的不确定性,章邯伐楚不够彻底,导致河北之战腹背受敌。

第五,朝局出现了剧烈变动,李斯等能干臣能吏在内部斗争中退出权力舞台,赵高专权、二世昏庸。

以上这些因素的集中爆发导致秦的快速殒灭。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为什么灭亡,有很多解读,大都与秦朝残暴有关。但秦朝残暴又不是一天两天,那么多年都残暴过来了,为何会在统一六合后14年就灭亡了呢?

笔者认为是因为秦国短期内吞并了六国,将六国改为郡县,但疆域太广,管理跟不上。秦始皇在世时,依靠强力到处巡视镇压,勉强维持。秦始皇一死,压力骤减,各地迅速大乱,秦朝因此而亡。

秦朝靠始皇帝强力维持着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在吞并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了古代的三皇五帝,改称号为皇帝,又想着千秋万代,自己是头一个,被称为始皇帝。

秦始皇吞并六国了,但知道各地人心不服,于是建驰道,修驿站,到处巡游镇压。秦始皇在位十二年竟然外出巡游六次,每次长达数月,而且死在巡游的路上。

秦始皇巡游,带着大臣,带着大军,目的在于“示疆威,服海内”,在各地刻石颂功,镇压各种叛乱。

即便如此,秦始皇巡游时还会遇到刺客,韩国贵族张良就谋划用大铁锤击杀秦始皇,楚国贵族项羽遇到巡游的秦始皇,还生出取而代之的豪情,刘邦也见到过巡游的秦始皇,叹息着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始皇帝这么卖力的巡游,镇压、勒石记功,甚至要毁掉东南的王气,归根到底是不自信,不相信天下的人们会真心服从、真心拥护。人总是越缺什么,越要宣扬什么的。

秦始皇是勤奋的,天才的,还会遇到各种不服,帝国靠他的强力还能维持。一旦秦始皇驾崩,帝国换了主人,秩序就会大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始皇死了,是暴毙,死在了巡游的路上。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并没有解决继承人问题,也许他还相信会长生不老,没想到自己死的事情。

巡游的路上,近臣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下伪诏赐死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赐死手握重兵的将军蒙恬,拥立了胡亥作为二世皇帝。

接着是赵高腰斩了李斯,赵高又指鹿为马,赵高又害死了二世皇帝,再接着赵高又被子婴设计害死。

这一切都发生在秦始皇死去的3年内,很显然秦国最高层陷入了残酷的帝国继承权的斗争中。

这一争,就没人关注六国的事情了,郡县的事情更没人管了。于是几百戍卒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关东烽烟四起。刘邦斩蛇起义,项羽也杀掉县令起义。

短时间内,六国竟然纷纷复辟了,秦朝又退回到了关中。之所以说秦朝二世而亡,一方面是因为子婴继位时间短,一方面是继位时关东已乱,六国已复辟,同时子婴也是自降为秦王,主动不管关东之事了,当然当时也管不了了。

说到底秦朝是蛇吞象,管理没跟上,得了消化不良症,给撑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换个角度来说,秦朝是“成也平民、败也平民”。

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之所以这么说,不单单是因为它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且它的成功过程也是非常积极的——秦国的胜利,其实也是平民阶层的胜利。

秦国为啥能吞并六强、一统天下?我们可以说是先进的制度、强大的军队、雄厚的国力,但这些优势最终都要靠人来落实,相较于东方诸侯,秦国有个最先进的地方:充分挖掘了贵族阶层之外的力量。

看似繁杂的商鞅变法,军功爵级制占据核心地位。凭军功定官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有政治权利、利益的获得只有一个标准——军功。通过这种一刀切的模式,除了能有效地鼓励攻战外,更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地方在于废除了由血统定终生的世卿世禄制,贵族想要享受特殊利益,也必须通过军功获得,这无疑从根本上冲击、瓦解了已沿用数百年的旧贵族体系。

这一体系的获利者分为两类人:

其一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秦国人。春秋战国以来,战火频仍、干戈不休,每个诸侯国的百姓都被不幸地卷入其中,为时代的推进付出了惨痛代价。秦国即使不变法,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围绕着农、战展开,与其他诸侯国没啥区别;但一旦当军功跟爵位挂钩,这件事就发生了质变:当其他国家还是“龙生龙凤生凤”、老百姓即使浴血沙场但仍然富贵无望时,无数的秦国普通人却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改变人生的渠道。这无疑是不幸中的幸运。

其二,就是全天下的才子,尤其是那些在传统贵族体系下郁郁不得志、顶多沦为权贵门客的草根阶层。秦国的军功爵制不单单对秦国人生效,而是对所有诸侯国的人才敞开了大门。为了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无数在各国森严阶级壁垒中寸步难行的梦想家来到秦国,在成就个人的同时,推动了秦国的富强。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蔡泽、吕不韦…..其中绝大多数都并非出自贵族阶级。可以猜想,但凡山东各国的贵族阶级愿意分享资源、打破传统世袭制,从而留住人才,秦国的成功必定没那么容易。

因此有种说法:秦国的胜利,是贵族(秦王室)与平民合作的胜利。

在统一六国后,秦朝那些看似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举动,其实都有着合理的动机:

被人诟病的“焚书”,本是分封、郡县两大主张激烈碰撞的产物。“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为了打压鼓吹复古、恢复分封的博士淳于越等人,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以焚书来统一思想。后世纷纷以此指责秦朝“残暴、文化毁灭”,实属断章取义,焚书其实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啥区别;

为了消除过去数百年间人为地在各诸侯国间设立的屏障,秦朝在北方连接各国长城的同时,在内部大力摧毁各国边境的城墙、堤坝(以往各国只修堤坝保护自己、将祸水引向邻国);同时,收兵器、铸金人十二,有人称其是专制、弱民,实际上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建设和平国度的理想?毕竟如果真的想弱民的话,秦朝大可限制民间冶炼锻造,否则后来的起义军何来的武器。

至于嬴政每次征服一国、就在咸阳复制其宫室建筑,本意是要打造一个融合全天下因素的全新都城,这可以理解为统一精神的辅助措施;修建皇家陵寝,契合儒家传统理论,其后移民更是充实首都的重要举措,因此后来的汉朝以及大部分朝代都沿用了这些方法。

秦始皇先后五次在全国巡狩,有些人解读为耀武扬威、劳民伤财,看但他在全国各地刻石内容来看,这更像是宣传中央朝廷政策、传递大一统政府威严、推进移风易俗的必要举措,比如在会稽的刻石中重点提及必须严防男女越界,在琅邪的刻石里着重要求尚孝、重农等等。考虑到那个时代宣传手段有限,这也许是无奈的办法。

至于北击匈奴、南戍五岭,更是防御外寇、开疆扩土的正义之举。

总而言之,如果不看结果、只看行为本身,秦朝的各项事业都是相当正义的。

但秦朝最终迅速崩溃,则在于节奏出现了问题:依靠平民创造了新时代,却忽视了平民的承受力。

当初的秦国全民皆兵,并且还被取了一个专门的名号“黔首”。这个词原本并没有歧视色彩,而是借鉴、模仿了魏国平民军队“苍头”军。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人的一生围绕着战争开展,虽然辛苦,但一来有应对他国威胁的现实压力,二来寄希望于战功改变人生,因此这种制度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随着时代的改变,秦朝仍旧延续了对民力的无节制使用习惯:卫戍长城30万,开发南越50万,修筑阿房宫70万……更不用说后来秦二世时期的变本加厉。

首先,上述服役,绝大部分没法获得军功;

其次,以往国土面积有限、百姓被调配的地理范围有限,还存在回家的盼头;如今国土庞大,东西南北纵横数千里,很多人被征调后几乎等同于有去无回,后来陈胜、吴广那些南方楚人被被征戍北方渔阳,就是当时的一大苦差,也难怪他们会揭竿而起。

所以说,秦朝的失败,说到底是皇室贵族习气作祟:肆意役使民力,却没有考虑对方的基本诉求。如此高傲的姿态,秦朝昙花一现并不冤枉。

其他网友回答

火烧的赤壁,钩沉的史书,我是东吴周郎,我来回答。

大秦帝国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短短十多年就覆亡了,究其原因,三个字:太年轻。

相比之下,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体制发展的巅峰,尤其是乾隆时期,如果秦始皇能拥有乾隆皇帝的政治经验,以秦始皇嬴政的政治天赋和政治家才华,秦朝一定能够存续很长时间,根本就没有刘邦什么事。

然而,大秦王朝还是失败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靠的是秦国这架高效率的战争机器,这架机器从商鞅变法开始,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它把羸弱的秦国变成了战国最强国家,没有之一。

扫平六合,一统八方,秦始皇嬴政靠的就是“枪杆子”,然而,马上得天下,不代表马上能够治理天下,秦始皇嬴政对这个问题认识的不够深刻,其实,不光是他,他整个的班子,包括李斯,蒙骜,尉缭子等人,等没有统治如此广袤帝国的政治经验。他们犯下了几个错误,正是这几个错误,导致大秦王朝崩溃。

首先,秦始皇嬴政进一步加强皇权,这倒是没错的,错在没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六国虽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被打败,毁灭,但它的思想民心基础还在,一个齐国人在当时是不可能自认为自己变成了一个秦国人的,各地故国的民心并没有认可秦朝,当时李斯他们对此也是有清醒的认识,但他们的野心太大,等不及慢慢教化,而是强行推动六国与秦朝统一。

秦始皇嬴政和他的幕僚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为秦国的秦半两,统一文字(李斯亲自出手,打造出小篆体,传播天下),车轨统一,没收民间所有的武器,还把全国的富户强行迁到咸阳,便于管理和掌控,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够扑灭六国故人的民心,可他们错了。

当秦始皇一死,秦胡亥乱来,秦朝脆弱的根基立马显出了原形。它得到了六国的领土,却没有得到六国的人心,秦末时农民起义打响了头炮,但很快,潜伏的六国精英们接管了战局,他们比农民起义有着更强的战斗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偏偏此时秦朝的官僚精英早已丧命自己人手里,李斯和蒙恬已死,扶苏也自尽而亡,秦朝再无翻盘点。

秦始皇正确的做法,就是像刘邦那样子,集权和分封制并行,广派自己的儿子到各地为王,起初掌控地方实权,后期通过推恩令消藩,但嬴胡亥即位后,把自己的哥哥们一概杀光,导致秦朝毫无宗室作为藩篱,真是不作不死。

秦朝短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继承人的问题,尽管这些年随着秦简的挖掘,推翻了秦始皇打算传位给扶苏的说法,但从嬴胡亥的表现来看,远远不足以担当皇位继承人。

扶苏其实也不行,有蒙恬三十万大军在侧,竟然因为一纸诏书就选择想不开……其实秦始皇嬴政的继承人问题无解,扶苏并不适合当“太宗”皇帝,他虽然看不下去老爹的暴力,但他除了善良劝谏之外,并不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质。曾有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如果把扶苏换成是李世民或者朱元璋,秦朝会怎么发展,有一位朋友回答了这么一句:如果换成李世民或者朱元璋,那么,秦始皇嬴政的“赐死诏书”能够送进蒙恬大营,就算我输。

扶苏背靠蒙家这棵大树,都不懂得怎么建立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人,还玩什么政治?

人家各方面势力不会看你善良讲道德,就不杀你或者推翻你。你得有实力,才配在天地之间活的像个人,别人才不敢碰你。也就是说,秦始皇嬴政根本没有重视继承人的培养,坑灰未冷山东乱,这样的乱世,不是扶苏嬴胡亥之流能够应对的,既然领航者掌舵人都不具备掌定乾坤的素质和能力,秦朝的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