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为什么要杀死商鞅(秦国为什么要杀商鞅)

网友提问:

商鞅明明是秦国的大功臣,为何秦王还要杀他?

优质回答:

的确,好多人都不能理解,明明是商鞅的变法才使得秦国强大的,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最主要的原因,商鞅变法的支持者和推行者可以说少之又少,主要支持者是秦孝公。人少就意味触动了好多人的利益也就是那些大贵族集团。并且不为过的讲,不是触动这么简单,而是伤害了贵族利益。惹怒了贵族。当秦孝公离世后,剩下的全是反对者,包括秦惠王。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商鞅。也是给其他蠢蠢欲动想要变法的人一大警告以维护他们的利益。相同的例子还有吴起变法,随着支持者离世被万箭射死在楚悼王的身旁。

其二,虽然商鞅为秦国强大做出了大的贡献。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任何正确的变法都要经历一个执行和检验期。商鞅去世时,变法的成效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就算显示出来,旧贵族旧保守势力也不会接受。

3. 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具体操作来看,商鞅变法虽然很彻底,但太锋芒毕露了。而且对待旧贵族总是强硬手段和针锋相对。太激进了容易给自己树敌!也就更进一步为自己的被害增添了几率!

最后,谢谢大家百忙之中的观看,谢谢谢谢,非常感谢![微笑][微笑][赞][赞][玫瑰][玫瑰][啤酒][啤酒]

其他网友回答

战国时期大争之世,争的事是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国力。

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是各国君主首要所想。

秦国作为战国初期被压迫于西陲边境,几近亡国。孝公励精图治,求贤令更是情深意切。商鞅等六国士子能人纷纷入秦献策效力。商鞅也确实是不世出之大才。耕战之法从上而下无不变通。商鞅背靠秦孝公于秦国变法二十余年,虽然效果卓著,为秦国东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得罪了秦国一大批利益既得者。也得罪了一大批包括当时的太子等王族。

待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受商鞅变法打击的老贵族率先发难指责商鞅叛变。秦惠文王虽然知道商鞅是冤枉的,但是也担心商鞅权柄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也批准对商鞅予以打击。

商鞅虽然被车裂身死,然其法未改。秦惠文王以及后世秦国君主均以商鞅之法为基础不断努力,终一统八荒。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提问。

导语

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作为一个改革家,商鞅对于秦国功不可没。

然而在公元前339年,功勋卓著的商鞅依旧被秦惠文王处死。

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得罪了太子

商鞅在贯彻迁都咸阳的政令中时,咸阳并不是秦国国君直辖,而是世家的封地,商鞅毫不犹豫,直接将土地收回,顺便处死了土地的原主人,也就是太子的舅舅。

秦国的世家们眼见对商鞅无能为力,便唆使太子知法犯法,商鞅如实向秦孝公禀报。“秦国可以没有太子,但寡人不可没有秦国”,面对秦孝公的硬核回答,商鞅并没有真对太子下手,而是选择了处罚太子的两位老师,毕竟“教不严,师之惰”。于是商鞅割掉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又在太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刺字,以此表明自己推行新法的决心无可动摇。

与宗室贵族结怨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商鞅入秦十年,与秦国的宗室贵族一直处于对立状态,而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和贵族的利益。

商鞅入秦之前,秦国的贵族一直是世袭的,拥有对封地的绝对大权。但是这一切从商鞅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商鞅奖励军功的新法规定,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不许无功受禄。相反,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成为新贵族。

商鞅变法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宗室贵族的权力,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所以才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但却得罪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损害了一大批宗室贵族的利益。

但是由于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即使秦国的贵族对商鞅有再多的不满,他们也并没有把商鞅怎么样,但是这一切终归会随着秦孝公的死而发生改变。

功高震主为人臣大忌

秦孝公死后,继位的是秦惠文王,但是秦国上下对商鞅的认知要绝对的多过秦惠文王。而且随着秦孝公的病故,秦国贵族对商鞅的不满也到达了顶点,即将爆发。

商鞅的变法使得秦国的王权空前加强,而贵族的权力则不断削弱。因此,虽然贵族对于变法不满,但地位权力均遭到削弱的他们已经无法对秦惠文王造成威胁,只能将矛头对准商鞅。

新君即位后,以公子虔为首的秦国旧贵族告发商鞅谋反。而对于秦惠文王而言,商鞅与贵族,他只能选择一个,这是没有第三个选项的单选题。

秦惠文王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君王,冲他没有废除商鞅之法就能看出此人并不昏庸,自然也不会一直拿着商鞅对他的不敬说事。

但是对于他而言,杀死商鞅似乎利益更大,因为经过十年时间,商鞅之法已经深入人心,变法也已经全面实施,国家已经走向了正轨,商鞅对于秦国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

而贵族则不同,即使是旧贵族依旧有着强大的势力,对于他秦王而言,还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因此解决与宗室贵族的矛盾是迫切的,而杀掉商鞅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再者商鞅是旧臣,秦惠文王下手没有心里障碍。

结语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经说过,“在列国变法都是要死人的!”,“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切。

商鞅的宿命也是自古以来大多数的改革者特别是法家改革者的宿命。改革常常在一个志在图强的国君支持下进行,必然触动、牺牲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也必然遭至怨恨。

而一旦国君去世,失去了支持者后改革就会遭到反对派的疯狂反扑,轻者离开政治中心,如范仲淹、王安石等;重则会人亡政息,流血成河。而中华历史五千年,商鞅则是第一个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这个变法深深的触动了这些旧贵族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的发生的,但是为了能够让变法顺利进行下去,秦孝公可以说是坚决的要支持商鞅,所以不管旧贵族势力怎样诋毁商鞅,秦孝公都不为所动。

所以商鞅变法还是顺利的进行了,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秦孝公去世了,但是这个时候,实际上变法也进行的差不多了,所以秦国的旧贵族对于商鞅可以说是恨之入骨,而秦孝公的去世也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贵族势力出来对抗商鞅,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商鞅已经没有了保护伞,而商鞅之所以会被杀害还有着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新一任的秦王他刚刚继位,所以这个时候他必须得到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贵族的支持。那个时候贵族势力在秦国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而秦王刚刚继位手中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所以这个时候,必须稳住贵族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在贵族都要求处置商鞅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王位,他也不得不牺牲商鞅一个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虽然最终统一了六国,但是在春秋前期,还是非常弱小的,就连秦孝公本人都说其他国家的国主都看不起秦国,秦国的面子都快丢光了。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有了一举做大实力。我们在看史书的时候,会发现秦史中秦孝公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为以后的统一六国的嬴政做了很多的铺垫,而这个时期的中兴和商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令人心寒。

秦孝公死后,新任君主掌权伊始,就下令将中兴功臣商鞅杀死。但是这个新王在杀掉商鞅之后,并没有将商鞅的新法废除。也就是说,新王明白商鞅的新法是可行的,商鞅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他还是将商鞅杀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商鞅的改革得罪了一批有权柄的秦国旧贵族。秦孝公在位的时候,贵族团体知道君主和商鞅的关系牢不可破,于是暂避锋芒,秦孝公去世,一些贵族就跑去新王那里告状,说商鞅要造反。关于商鞅造反这件事,新王是不信的,为什么呢?

因为秦孝公在临死前,第一个想到的继承人不是新王,而是商鞅本人!秦孝公担心如果另找新君,新君不认同商鞅的新法,秦国会重新衰落下去,所以干脆传位给商鞅,但是商鞅并没有接受。在商鞅没有接受王位的情况下,新王才能继位。如果当时商鞅答应了秦孝公,新王就得靠边站了。以前商鞅拒绝了堂堂正正继位,现在却说他要造反夺权?谁会相信呢?新王对于这件事情心里面非常的清楚,商鞅是绝对不可能造反的,他没有任何造反的理由,所以这些贵族的代表告发商鞅绝对是胡诌的罪名。

但是,既然新王认同商鞅的新法,相信商鞅的忠诚,明明知道商鞅是被诬陷的,为什么还是听信了这些贵族的胡言乱语,以造反的罪名将商鞅杀死了呢?缘由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因为他是秦国的君主,又是刚刚继位的新王,必须得到秦国贵族的支持。以公子虔为代表的的贵族团体在秦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句俗语叫做“百年的皇帝,千年的世家”,意思是,王权更迭的速度非常快,从来没有一个政权能够稳定延续一千年,但是,贵族势力的存在时间是可以比王权更长的。

在世家子弟、贵族的心目中,君主的位置谁来坐都可以,君主姓什么也不用管。王位只有一个,一人坐了另一人就得下台,但是无论谁坐王位,都不会影响的贵族世家的稳定,反而需要他们的支持。而贵族也容易发展势力操控国家的一些幕后事宜,甚至会影响到王位的更迭,政权的稳定。这也是贵族的可怕,他们虽然不是君主,但是就连君主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力量,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意无意之间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举个例子,秦献公在改革秦国政策时,冒出了点土地可以私有的苗头,这些贵族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相继阻挠。

最终死皮赖脸地分走了秦国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获得的土地,才渐渐平息怒火,而土地改革也没有再继续。虽然贵族不再追究,秦献公心中还是非常慌乱,为了秦国的发展方向不被这些贵族所操纵,就迁移了秦国的国都,逃离贵族的权力中心。贵族势力对改革的反弹非常的猛烈。商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是秦国腾飞的基础,但是也深深地得罪了秦国的贵族,因为商鞅的变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影响力,削弱了贵族对人民的压迫力,这是从贵族的碗里抢肉吃。所以,商鞅和贵族之间的嫌隙已经无法弥补,只有一方完全灭亡,才能维持国家的平衡。

新王继位后,暂时还没有来得及把所有的权利收在手中,正需要贵族的支持,这时,贵族的机会就到来了。新王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在逼迫新王在在商鞅和贵族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了商鞅,就得不到贵族势力的支持,自己的权力就会被削弱很多,甚至王位都会被动摇;如果选择了贵族,就必须杀死商鞅。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这其实很好选择,不是吗?商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的思想。如今变法已经成功,大势已经不可逆转,留着商鞅还有什么用处呢?不如放弃掉商鞅,换得贵族的支持,避免贵族势力对自己、对国家使坏。

把这一点想明白,做决定就非常简单了。新王在明知商鞅是被冤枉的情况下,宣布了商鞅谋反的罪名,将商鞅用酷刑杀死,还杀光了当时商鞅的家人。其实,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人得益,有人失去利益,这也是古代变法、改革成功率很低的原因所在,既得利益者对于改革的阻挠力度是难以想象的。商鞅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虽然流芳百世,又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致使变法成功,仍然逃不了贵族怒火的余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