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守住荆州原因在于东吴吗?
优质回答:
谢燕柳邀,从古至今,每一场战争的胜负,一半天合一半人谋,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战争的关键,巧妙利用是为人谋。三条具备是为天合。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在三国时期,荆州是个“四战之地”,是魏、蜀、吴三国必争之州。荆州也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赤壁之战前,曹操南征刘表,刘表死,一时荆州无主。长江以北原属荆州的南阳、南郡为曹操所占领;江陵以东的江夏郡为孙权夺得大半;刘备则乘机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及江夏郡部分地区。
曹操败于赤壁,南郡首先成为了孙、刘两家争夺的对象。可能孙、刘两家在战前确实是订了个口头协议也叫君子协议的,打败曹操后作为对孙权借兵的酬劳,南郡可以让孙权去夺取。当孙权费了很大代价打败曹操的南郡守军之时,却不料刘备早已乘孙、曹二人争斗之时袭取了南郡。这个真是有些不光彩了,孙权要不怀恨在心那就真是奇怪了。刘备既舍不得放弃南郡,又觉得理亏,就把先前占领的部分江夏郡的地盘给了孙权,并承诺待夺得了刘璋的西蜀之后,再把南郡让给孙权,这就是所谓“借荆州”的说法,其实只算是“借南郡”。
刘备夺得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之后,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守荆州,自率大军去夺刘璋的地盘去了。由于出战不利,副军师庞统战死,不得已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蜀,仅留下关羽守荆州了。
后来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曹操乘机从汉中攻打刘备,汉中争夺战开始了。刘备为了稳住孙权,派人与孙权讲和,答应把长沙、桂阳郡划归孙权,南郡、武陵归刘备。孙权向关羽讨要长沙、桂阳郡,关羽不但不许,还拒绝了孙权要与他结儿女亲家的提议,这使得孙权对关羽不得不痛下杀手了。刚好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大起荆州之兵攻取曹操的南阳郡,曹操在南阳的守军告急;曹操派兵救援南阳,也为关羽所败,一时威震中原,曹操甚至打算从许昌迁都了。这时有人向曹操提议,东结孙权,共伐刘备,让孙权乘荆州兵力空虚之机,夺取荆州。孙权羞恨交加之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真的派兵袭取了荆州;关羽在回援荆州的路上,被孙权的伏兵擒杀。至此,荆州除南阳郡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被孙权夺取了。
以关羽之威名,本来守守荆州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以大局为重,东和孙权,依两国之议划荆州而治,则荆州半壁江山还在;未来若刘备出汉中伐魏,关羽出荆州以应之,则中原鹿死谁手还真的难说。可惜关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丢了荆州,等于毁掉了刘备一半的家业。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战略要地。隆中对,诸葛亮明确提出要首先占领荆州,他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
结果,刘备得到了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得到了西川,荆州成了西川的门户。
如何守好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事关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但是由于攻取西川的战争受挫,特别是副军师庞统的阵亡,急需诸葛亮出马,于是刘备亲自任命关羽负责荆州的防务。
开始的时候,关羽还是比较谨慎的,但后来好话听多了,就逐渐骄傲自大了。更加上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于是自认为天下无敌了。
东吴大将吕蒙,看准了关羽的弱点,称病不出,并推荐当时不太出名的陆逊接替了自己的职务,陆逊更是写了一封称颂关羽的信,使得关羽更加飘飘然了,尽数撤掉了防守东吴方面的兵力,给了东吴可乘之机,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荆州。
当荆州失陷的消息传来时,关羽还认为那只是谣言,他说;“东吴吕蒙病重,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可见,他的思想麻木到了何种程度。
荆州之失,有多种原因造成,但主要的是关羽盲目自大,轻敌所致。人们常说“大意失荆州”,真是说中了要害。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一下。
三国时代,关羽镇守荆州,后丢失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蜀汉高层的战略失误,又有关羽本身的原因,还有孙权方面偷袭的原因。
(关羽剧照)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蜀汉的荆州失守的原因全算在东吴方面。
一、220年,关羽失荆州,蜀汉政权损失巨大
219年底,关羽趁着蜀汉集团在汉中大胜,也挥军北上攻打曹魏重镇襄樊。一开始,关羽打得很顺手,不仅曹魏重镇襄樊似乎唾手可得,就连“国都”许昌都受到强烈震撼。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描写: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关羽攻打曹仁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去解救,结果于禁的援军被关羽击败。于禁和部将庞德等都被俘或被杀。梁、郏、陆浑一带的盗贼(或者叫“起义军”)也和关羽遥相呼应,配合关羽。关羽此时“威震华夏”。
但是随后的事态发展急转直下,关羽先胜后败。
本来曹操见关羽势大,都准备迁都了。当时的“都城”是许昌。在下属的劝阻下,曹操放弃了这个念头,接着曹操使出了两招:
1、派遣徐晃出战,救援襄樊。再征调张辽,作为预备军团。
2、邀请孙权出兵,攻打关羽后方。
这两招分分钟要了关羽的命!随后关羽在前线被徐晃打败,后方被孙权的大将吕蒙偷袭。
二、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
很多人都说关羽失去荆州,是“大意”了。失去荆州的原因仅仅是“大意”两个字吗?
笔者觉得:肯定不是!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有下述几个:
1、关羽本身的原因。历史书上记载,关羽是个傲慢的人,对自己人傲慢,对盟友傲慢。
先看看关羽对自己人傲慢:
(1)马超投降刘备,关羽问诸葛亮,马超的水平怎么样?诸葛亮回答,和张飞差不多,比不上关羽。关羽很得意,“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关羽竟然把书信拿给别人看,这摆明是炫耀嘛!
(2)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按惯例封赏手下百官。其中,封关羽当前将军,张飞当右将军,马超当左将军,黄忠当后将军。关羽得知这一安排,竟然大吼:”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闹了很久才接受封号。这也太看不起黄忠了吧?
(3)关羽独自镇守荆州时期,下属靡芳和士仁,也被他呼来喝去,动不动就是要打要杀。查了历史书,除了靡芳和士仁对前线的供给做得不和关羽心意外,似乎这二人没什么错啊。
再看看关羽对孙权的傲慢: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提亲,希望关羽嫁女儿。本来在古代,豪门之间的联姻并不罕见。刘备和孙权之间,孙权和曹操之间,其他很多达官显贵、地方实力派之间,都有这种“联姻”的传统。当然这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孙权和关羽“套近乎”,关羽不领情就罢了,还骂孙权的使者。这就有些过分了吧,关羽怎么也是刘备的手下,孙权却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关羽这样确实有失礼仪和体统啊!孙权恨不得宰了关羽(结果确实如此)。
2、关羽的北伐兵力其实不足,没有益州方面的援军。
刘备攻打益州,就是以荆州为基地的。但是,刘备占据的荆州并不是全部,在215年后,仅仅占有南郡(核心地带江陵)、零陵郡、武陵郡。
刘备攻打益州,带走了不少军队,此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益州支援,又带走了不少军队。这些军队的将士大多是荆州人。因此,关羽独自镇守荆州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
这些军队镇守荆州都很吃力,因为既要防着曹魏方面,还要防备孙吴方面呢!
果然,关羽北伐之后,没多久就感觉兵力不足了。益州的援军却一个没有。为什么刘备不派援兵?派不出来啊。汉中刚平定,益州也需要维持占领。
反观曹魏方面,可谓是大将尽出。襄樊之战时,曹仁本身就是一员名将,关羽打曹仁其实没讨什么便宜。曹魏方面那时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于禁、徐晃都参加了战斗,张辽虽然没参加战斗但是已经接到了调令。
也就是说,曹魏方面曹仁、于禁、徐晃三员大将抗击关羽,还有援军张辽。反观关羽方面,大将就关羽一个,蜀汉的益州援军一个没有。4打1,这实力悬殊太大了!
3、孙吴方面的背后偷袭
关羽在前方和曹魏军队打得难解难分,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致命的刀子是孙吴方面捅出来的。孙权派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发动偷袭战,直接端了关羽的后方基地。前文讲了,关羽对待靡芳和士仁态度恶劣,这一下这两个人感到横竖都是死,投降东吴还有活路。
一瞬间关羽没了基地,吕蒙还很会“攻心”——荆州的民心都收服的差不多了,关羽的士兵也大多逃散了。关羽瞬间成为“孤家寡人”。周围都是孙吴的军队,可怜的关二爷插翅难飞了!
(关羽被俘,剧照)
三、启示录
关羽丢失荆州,既有自身的原因——实力不如人强出头,对待下属苛刻;也有孙全方面偷袭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蜀汉高层(刘备、诸葛亮)战略的调整不足。要知道,刘备攻下了益州之后,没有也来不及增强关羽的力量,还让关羽孤军北伐不给援军,这就太冒险了!
(刘备丢失了荆州,实力大损)
归根到底,刘备觉得自己打下了益州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打下了汉中之后,就开始狂妄看不起曹操了。要知道,曹操此时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刘备一时轻敌,就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关羽北伐绝对不是自作主张,刘备不可能不知道的。当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备的势力随着荆州地区的陷落,也大大削弱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主要在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丢失荆州,那是迟早的事儿。刘备、诸葛亮也有责任,在人事安排上,任人唯亲,用人不当,为什么要安排关羽守荆州?而且没有谋臣辅佐,就是有以关羽的性格,也不会听,其一也;成都,荆州相隔千里,信息不畅,咋样协调工作?之间没有联系?施政办法?没有文书信使往来行走,以至关羽遇事只能独自决策,襄樊之战乃孤军奋战,地方之间也是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以至上庸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其二也,其三,违背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大政方针,当时国际形势不容关羽妄动,曹孙联手,以不动为上策,动则有可能处于不利境地,也因此,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封孟达为何见死不救?可能关羽目中无人早已得罪人家了,大将不和,关键时刻,互相拆台,在这方面刘备,诸葛亮明显不如孙权会做工作。当年甘宁与凌统因杀父之仇不和,是孙权从中调和,义释前嫌,重归于好!成为了孙权手下两员得力干将,保国的忠臣,东吴将与将之间能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这与领导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