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穿越回古代上学啊啊啊啊!!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什么想和小印分享的呢?这一个星期小印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情绪。有人庆幸终于摆脱了家里父母控制的魔爪,有人却把学校看作是龙潭虎穴。
小印首先要告诉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希望所有的同学们可以在新的学期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能够得到非凡的收获!
忙碌的开学生活之余,小伙伴们有没有很好奇,古代的开学仪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古代,“开学仪式”更是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
一起去看看古代的“开学礼”是什么样子吧~
古代开学第一课怎么上
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汉代 汉画像石 官学授课场景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开学的时间自然也跟着农业生产的周期来转了。
《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
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的记载,“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
可见古代的上学时间都是控制在农忙停歇之时的,说明古代的学生也是农活的劳动力呀,现在可以安心上学的小伙伴要好好珍惜啦。
古时候的“开学仪式”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的,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正衣冠,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在现代也是这样的,开大会的时教导主任一遍一遍强调我们着装的样子现在还历历在目。
进入学堂后,就要举行拜师礼啦。学生首先要叩拜的是至圣先师孔子,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才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六礼束脩是行拜师礼时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芹菜:寓意勤奋好学;
莲子: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鸿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
《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可见送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
和“金盆洗手”寓意有些像,在于净手净心。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像不像暑假回来后班主任的谆谆教诲?
最后一道程序是朱砂启智,先生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
因为“痣”与“智”谐音,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明清时期秀才入学还有个特殊的仪式,称为“秀才跨泮池”。
明清时代,在各府、州、县的学宫挖掘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名曰泮池。凡考中秀才者,即取得入学资格,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入了泮也就进入了孔学的大门。
“入泮”这天,生员穿戴有一定讲究,所有生员必须戴雀顶、穿蓝袍,在学官的统一带领下祭拜孔子,跨过泮池,拜谒自己的恩师。
满满的仪式感呀~
古代女生真的不用上学吗?
男性的入学仪式指南我们知道了,可古代女性该怎么上学呢?
关于古代女子上学留给我们比较刻板的印象是,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能请得了私塾家教进行学习。
即使在古代的戏文中,女子想要进入学堂,也需要女扮男装。如:祝英台,花木兰等人。
但,如果小印告诉你,在两千年前左右的东汉时期,古代女子不仅能上学,还可以男女同校。很不可思议吧!
东汉临朝的邓太后曾下一道旨意:征召五岁以上的皇室和邓氏子女共七十余人,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
虽然进学堂的女子,主要还是身份贵重的宗室女或外戚女,但是也足以证明,古人同样重视培养有学识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教育一般会分为哪几个类型呢?
傅母之教:
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
“养在深闺人未识”,古代闺秀大多足不出户,要怎么接受教育呢?于是“傅母”一职就应运而生,最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有之。
关于傅母的所负责的工作在《元史列女传序》、《白虎通嫁娶》中也有介绍。
东汉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曾说自己“赖母师之典训”,她认为自己可以获得的成就离不开傅母的教诲。
春秋时期的齐国公主庄姜,嫁给卫庄公后,打扮越发妖艳,言行偏离妇德。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傅母,便即时出言劝止。
庄姜的傅母说:“您的家族世代尊荣,当成为百姓的典范。您的天资,聪颖敏慧,应当成为世人的表率。”庄姜被傅母点醒,修正自身品性,成为一代贤女。
在古代,傅母对于女性的影响还是极大的。
父母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放在古代也没毛病。
许多著名的大才女,都由父亲栽培而成。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还有宋朝的李清照。
而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明清四大才女之一的沈宜修育有五子三女,并亲自教他们读诗明礼,特别是三个女儿,个个都是擅长吟诗作对的淑女。
沈宜修和女儿们办过诗社,并告诉女儿们,才华不是男子的专属,女子亦可依靠才华活得光彩照人,她始终相信自己的女儿可以比自己活得更加恣意从容。
不过最后她的两个女儿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沈宜修很是自责,正是自己带领女儿们打破束缚,鼓励她们以才立世,不做男人的附庸。才导致两个女儿因不甘愿平庸而早逝。
但我想女儿一定不会怪她,那是一个无法让她们突破束缚的时代。
学校教育:
因其大胆,异端的思想,而被正统人士视为“诳诞悖戾”,“惑乱人心”的李贽就曾公开招收女弟子;

由于知识女性群体的壮大,清代女子还曾创办文学团体。康熙年间,顾之琼创建蕉园诗社;清中叶,女诗人张清溪曾创办清溪吟社。
虽然小说具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红楼梦》中出现的菊花赋诗、海棠结社、怡红行令、潇湘论文等情景,可以说是清代贵族女子文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除此这些教育形式之外,因为古代的妓院还是很多的,青楼教育也是可以数得上名的。而且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哦~
孔子:最愤怒的老师
除了仪式上的相似性,无论古今,好好学习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电视剧《知否》里面,有这么一个片段,在科举考试放榜后,周围的老爷子都在说抢女婿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榜下捉婿”的情况呢。
宋代朝廷选拔官员也主要依据科举考试,很多人觉得为了好的仕途,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考试。而且只要是取得功名,就一定能“名利双收”。
可见古今好好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表现不好都会被老师骂。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遇上弟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也会气得骂人。
在《论语·公冶长》中,就记载了关于孔子骂弟子宰予的一件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大觉,孔子气的骂道:“腐朽的木头经不起雕琢,粪土垒的墙没有办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可以看出孔老师内心的无奈,这个成语放到如今也是骂人不争气,不可救药的最经典词句。
而下面一句的“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句话就更狠了,孔老师也真是生气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孔夫子的经典名言大家都不会忘吧。
如此一位珍惜时光的人,看到白天呼呼睡大觉的弟子宰予,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想想自己有没有上课的时候睡觉?同学们可千万不要让老师内心觉得“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才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古代“开学典礼”有哪些内容
2、试论中国传统的母教观
3、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推一个美好的物品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商务合作微信号 shaohe0102

长得好看的人,都在点“在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