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为何有人说秦孝公功不可没?
优质回答: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年时间便取得了鲸吞天下、兼并六国的辉煌成就。并非全是在秦王嬴政的时代,秦国的国力突然之间有了爆炸式增涨所导致的,而是历代秦王播种而由秦王嬴政收获的结果!
故而秦始皇是在历代秦王为其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兼以其神威圣武的帝王素质,依靠站在巨人肩膀上起跳,才能取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般的成就!
(秦孝公)
秦孝公是历代秦王之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而其对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知耻而后勇、奋起而有为!秦孝公对秦国被列国所排斥的境遇深感耻辱,对秦国国力不振的现实也为之而痛心,更对在秦穆公时代曾经叱咤于一时的秦国之中衰,抱有深切的危机意识!
为了重新焕发秦国的青春,也为了使秦国重新迈入“国际”强国之林,志量恢宏的秦孝公开始主动延揽天下之人才,希望那些才学之士能够为秦国的强盛出谋划策。商鞅就是在这一时期,从正处于光茫四射时期的魏国来到了秦国的。而商鞅的确也是一位出类拔粹的改革家和实干家。在秦孝公的倾力支持下,商鞅开始主持改变秦国落后面貌的变法。
(商鞅)
商鞅变法几乎等同于重朔了秦国,它不仅大幅度改革了秦国统治集团的政治架构,而且还使得秦国得以足食、足兵。使秦得以耕战立其国,使民得以军功觅其爵。从而不仅激发了秦国人的斗志,而且还使得秦国一跃而转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而一旦人的意志被名与利凝聚起来,其斗志被利与禄调动起来,则必将爆发出极其可怕的战斗力。
故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得到了爆炸性的增涨,其兵锋之所指令六国为之而胆寒。所以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价值是无比重大的,实施了商鞅变法的商鞅,对秦国有辅佐其兴盛之奇功。而任用商鞅的秦孝公,更是以其过人的胆识恢宏的气量,成了促成秦国崛起的秦国雄主之一。从而为若干年以后,秦始皇时代秦国兼并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秦孝公功不可没!
(秦朝疆域)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能够统一全国,秦孝公功不可没。
我们念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贾谊的政论散文叫《过秦论》,上篇的开篇即讲到: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时,君臣上下已有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一统天下的野心。秦孝公即位之时即颁布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是时,卫国人商鞅听到这一消息后,即投奔秦国。秦孝公适时采纳商鞅建议,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快速提升,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秦孝公的作用之大,还需要通过前后对比来进行判断。在秦孝公之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一辈子都在战争中度过,为秦国留下了“积贫积弱”的问题,当时的内外环境都非常不理想:
外部:诸侯林立,秦国与魏国和楚国接壤,魏国曾大败秦国。秦因地处西北,诸侯列出都把秦国当做蛮夷之邦,不与秦国会盟,即意味着任何一国都可攻打秦国,任何一国都不会驰援秦国。
内部:连年的征战,致使百姓生活极为贫困,军队连年战争却多无功,战士缺乏为国而战的动力。国内保守派把持朝政,国君权力受到极大的制约。
以这样的一种状况,想要统一六国,那是痴人说梦。
但是,到了秦孝公时期,通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秦国于公元前358年在西山击败韩国;
公元前357年,楚国与秦国联姻;
公元前355年,秦魏两国会盟于杜平,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国会盟的局面终于结束了。
公元前348年,韩国前来求和;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
……
这一切的改变都在秦孝公时完成的。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秦孝公死后,其子孙等均沿袭秦孝公时期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到始皇帝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然后用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
因此,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秦孝公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秦孝公时期的变革,就没有后来的嬴政的一统天下。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错,一位喜欢历史做点原创,分享点有感触东西的小编!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本变化,秦孝公确实功不可没。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纷纷变法,企图通过变法改变自身的不足。然而,他们的变法是表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因为变法不彻底,持续时间不长,因而他们的变法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变法者的消失而消失。
秦国来看到东方六国变法纷纷有效,因而也想通过变法提升秦国的国力。但是,当时秦国比较偏僻,人才又没有那么多。秦孝公决定下一道《招贤令》,招募天下人才为秦国效力,争取能够改变秦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于是,卫国有一位大才,跑到魏国想一展抱负。然而,在魏国呆了多年,居然没受到国君的重用,加上有人劝国君要杀他。因此,他决定离开魏国,跑到秦国一展宏图。他就是卫鞅,一个经天纬地之才。
卫鞅来到秦国后,和秦孝公交谈许久,两人交谈甚欢。秦孝公决定要重用卫鞅,让他改掉秦国的弊端。而卫鞅也毫不客气,在秦国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因为变法肯定会损害一些,甚至一些势力的利益,尤其是皇室宗族。然而,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卫鞅才能进行彻底的变法,让秦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孝公临死前,把秦惠文王叫到跟前,反复叮嘱秦惠文王一定要把变法的政策继续推行,不能因为自己的离去而不实行变法的政策。因而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依旧实行变法的政策,使得秦国变法没有中断。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的努力,秦国的实力凌驾在东方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
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秦孝公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那胸襟和气魄,他绝对不敢重用卫鞅,而且还做到了用人不疑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刚看完《大秦帝国》分裂崛起纵横!三部片子。
第一部:是老秦人,秦国最危险的时期,随时都可以被六国吞并,最关键的是连年打仗,制度分配奖励体系几乎没有。
第二部:孝公深知秦国国情,又能识人用人,尤其能坚定维护变法的推行和保证变法人的安全,跟现在的私企一样,但现在的老板深知企业变革,但又能几个与秦孝公一样。从这一点上看,孝公也是现在企业变革的代表。
变法最大成果:
1.打破世族权贵在军队、土地、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树立变法的权威性!
2.做到法令必行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修养生息:变法的同时,是占时变法,风险较大,但又是机遇!
因此,统一六国,根基在孝公,没有孝公时代奠定经济基础,军队基础,法制管理系统,秦国难以强大,至于统一六国那就更遥远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孝公即位之后,开始冷静地分析当前国内外局势,然后大胆地改变了秦献公时期连年征战的既定国策,并成功地遏制了秦人急于复仇的求战之心。接着又同强大邻国魏国妥协,使秦国从刀兵连绵的战火中摆脱了出来。这一系列举措在当时是一招险棋,但竟没有引起朝野的剧烈震荡,可见秦孝公的斡旋才具非同一般。国家初步稳定之后,秦孝公便着手谋划富国强兵,并发布了五百年之雄文秦国“求贤令”,其中展现的求贤愿望、胸襟胆略,令人啧啧赞叹。以下是《史记》中记载的“求贤令”原文,各位可以拜读下。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