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晋唐以后的书法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没有那样严重。我们先说说晋唐书法问题。
什么叫“晋唐书法”呢?说白了,就是指王羲之的这个书法体系的主流书写法。
这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大书法。
所以,唐代以后,书法就是这三种主流书法。其它书法,例如,隶书、篆书等等,都基本完全退出实用领域了。
顺便插一句话,篆书不像隶书,完全不使用,但是,仅仅是理论上的使用。比如,小学文化课,古人都要学《说文解字》,所以篆书也学习,但是,实用领域基本很少使用。
既然社会实用领域都在使用楷书、行书、草书,其他书法当然就要衰落。
所以,唐代以后,书法也只能按照晋唐规范来学习书法,而且,书法的主要价值,就是实用。
这种以实用为基础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代,官方进一步规范书法的实用性,所以,书法实际上就成为实用工具了,这样,书法也进一步的僵化了。因此,有一定的停滞不前。
那么,书法,是不是要永远“向前”呢?我们认为,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因为,书法的本体就是文字,就是一种实用工具。
你不可能因为书法,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把书法变成纯粹的艺术吧?
所以,不管是晋唐的书法艺术高峰,还是明清的书法僵化,书法的实用工具本体,始终没有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从唐代起,到今天为止,仍然还保持了王羲之创造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三大书法样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明晋唐书法体系,也是最符合汉字发展要求的,因此,没有根本改变的必要。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篆书和隶书、楷书的三次大的变革。
其中楷书是最后一次变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变革。
如果把隶书是变革成功从汉代算起到唐代,也只有八百年的时间,而楷书从唐代算起,至少1300年了!
历史证明,楷书体系下的行书和草书以及楷书,是最符合汉字的形式。
所以,我们今天的汉字,即使叫做简化字,也还是晋唐楷书体系。
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见证。
但是,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文字输入化的时代了。
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已经彻底分离。因此,今天我们谈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看,如果就艺术性来说,是无法与实用性并驾齐驱的。因为社会实用是第一位的,艺术只能是附属的第二位的。
因此,就会出现馆阁体书法。这种书法主要是实用性和社会规范流通性,从社会学来说,这不叫退步而叫进步。
但是从艺术性来说,当然是退步。
但是,晚清碑学的兴起,也是书法复兴的希望。
从实践来看,书法还是跳不出晋唐书法范式的,但是,引入碑学,也是对帖学的丰富。
我们希望更多的书法家积极参与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实践,振兴书法,创造奇迹,我想,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艺术不是空想,而是一种实践,究竟什么样的书法,会超越晋唐美学,只有实践能够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三日前一旧文,聊作答案。
??????? 目前中国青年的唯一任务是读书!
??????? 如果不读书,单独剔出“书法”,“字”其实毫无意义。
???????? 湘潭某先生一生哪曾推崇过谁的“字”?但是他博览群书,然后自“书”,他自己从不曾说过他的书法好,好,那都是后人和别人在说。
???????? 曾经追随他一生的蓝平女士是湘潭某先生的铁粉,其书惟妙惟肖,却少见有人为其称道,但是我坚信,蓝平女士在“学书”的过程中一定是愉快的,其心得感受也是真切的。
???????? 对于如何学习书法,述著汗牛充栋,从古至今大师辈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大多说法形而上,流于形式,流于技艺,洋洋洒洒却类似匠人学艺。就我主观而言,“书”的神品大都在偶然间,可能是某学者的一封平常书信,抑或是某大家的信笔小抄,期间的自然流露往往最真最为传神。是的,意韵中,断不能缺学养的滋润。
???????? 就我卑微的见识来看,“我书故我在”该才是大家热衷于“书法”的真实写照吧,但若脱离了伟大的思想,精致而趣味的意境,“书”也只是一个附庸,风不风雅全凭作者风度如何,与“字”没有半毛钱关系,ta只是一块敲门砖,唯当主体坚挺,挂靠其上的“书”才会有至上的价值。
??????? 比如王羲之之《兰亭序》,首先是其文采昭彰,然后审其字,原来其“书”得法,堪称楷模,后人就只知其为“书法”上品,而忘其文章内容为何物,确有“买珠还椟”之嫌疑吧?
????? 在《今日头条》里,对刘愚愚先生谈书法的见解我深以为然,这里,还有一段刘愚愚先生的自嘲~原文如下:“我于今日活人字画,几无特别喜欢的,但是生活无趣的像个活死人,日子总要寻个寄托,人又太粗俗,太着急找个什么正经东西装点遮羞,所以时常倾囊而买破财携归,不辨牛马岂分真假,悬悬挂挂附庸风雅,万方有罪,罪在无知装逼而已。”(摘录自《今日头条》~刘愚愚网文)我读此文,曾噴茶一地,继而兴叹于作者之智,作者之才情横溢。
???????? 当 “嵊州宾馆”四个大招牌字映入眼帘,我就觉得神奇,启功先生何时曾有此雅兴,跑到这么个小地方,来写这么四个字?后来常见些介绍启功先生的文章,说他老人家有此喜好。那么我就生发出一些自然联想~比如,他在挥毫前,肯定先去了金庭镇,在书圣墓前先祭奠一番,也未可知……
???????? 再说说马云售“字”受嘲讽,马云好学,马云教学,马云也好读书,只不过,这些都被马云后面巨大的成功所掩盖,而变得微不足道。马云的强项不是著“书”而是立“说”~演讲。马云兴致所致款款而书,其实不是马云存心嘲弄世道,实在是世道的解读失之偏颇。要喷,就只喷拿注射喷“书”的,估计不会喷错。
???????? ~归根结底,我书故我在。
????????? 综上所述,鄙人之见,读书比练字重要,你既登堂入室,总该有事相告,你若总持一块敲门砖满脸严肃矗立一边,接下去该怎么谈?
???????? 本人学浅才疏,泛泛而谈,期待指正,先作揖谢过。
其他网友回答
为何晋唐书法之后,停滯不前。甚至倒推,为何?
命题所说,宿命论之视点,晋唐以后,书法大发展,才形成了一部灿烂的书法史。
试看宋朝,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另外依有书家王巩,王之望,王安石,文天祥,司马光,米友仁,朱熹,苏洵,等等,有的因文淹书,而未留下笔迹。
宋高宗,赵构,宋徽宋赵佶,皇帝之笔,灿有神品。历代学者称南宋为“文艺复兴期。”可见于历史之高度。
再看元代赵孟頫,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之珍品。成就斐然,承前启后,之伟业。
元代文化交流于北方统一,书家有王庭筠,杨维贞,柯几思,倪瓒,鲜于枢,等等。
明时代,书法艺术,发展中有了创新,书家代表有,王宠,文征明,刘基,宋克,沈周,祝允明,唐寅,董其昌。
清代帖学与碑学同存,书法呈现了大变化。王昶,王铎,王文治,邓石如,包世臣,刘墉,朱耷,阮元,吴昌硕,何绍基,及扬州八怪。
书法发展史,在某一时代有滞不进,有退,但总体是一个向前推进过程。同是不断完备书法艺术。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事物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因此,此论断,不客观。只看到一时不进步,便可全否书法史。有武断之嫌。
其他网友回答
受二王影响太深,迷失了自我。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有3,
1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岁月里经过多次的烧杀抢掠,造成了艺术的遗失,倒退。
2,在历史不断推进,历史中许多王朝对文字,书画的要求是有所改变的。字体形式也有所改变。
3现代人对书画,文字都是甚少研究,学堂都没有课程。现代人都爱玩手机,打字,语音。等等互联网的快速交流。造成现在没有书信,甚至可以说有些人已经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