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把皇位给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能取代刘禅

网友提问: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

优质回答:

怕是“乐不思蜀”这四个字,阿斗没机会说了。

“烂泥巴扶不上墙”,这句话该是孔明的泪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会有任何改变

刘备走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开始自己的人生大舞台,刘禅基本上就是一个甩手掌柜,一切都是诸葛亮说了算。

假如诸葛亮当上蜀主,那些情况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都知道,蜀本是以匡扶汉室立足的,无论是当初的刘备还是后来的诸葛亮,另一方面,如果都休养生息,凭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对魏最有利,所以北伐是必须的。

如果诸葛亮当蜀主,带领蜀军北伐的主将选谁?

赵云、黄忠年事已高,魏延,诸葛亮又不能过于信任,总不能老是御驾亲征吧。

基本上就无法实现五次北伐,或者把权力交给刘禅代管(交给别人更不放心),自己去北伐,其结果还是一样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出所有人意外地成为蜀汉帝国的“相父”、没有帝号的皇帝。真正属于诸葛亮的时代,在他羞涩地走出草堂十六年后,才姗姗来迟。诸葛亮从踏进职场的第一天,他的角色就是刘备这家小公司的总经理,十六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虽然刘备的小公司早就发展成为大财团。

刘备死后,诸葛亮该做事都做了,无奈何国力实相差过于悬殊,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而且,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自北伐,就找不到姜维来继承遗命,估计来得更快。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刘备在临死前托孤,告诉诸葛亮,假如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刘禅能辅佐,丞相就辅佐他。如果不行,干脆由诸葛亮亲任蜀汉的皇帝,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

这让诸葛亮非常为难,虽然刘备的托孤现场不仅有诸葛亮,还有众多大臣从中作证,哪怕诸葛亮取代了刘禅成为蜀汉的皇帝,从法理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诸葛亮不能这样做,刘禅就算是个白痴,他也要待在蜀汉皇帝的位置上,因为这代表着蜀汉为刘氏正统,拥有统一天下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当汉献帝退位之后,大家都知道汉献帝退位所谓的禅让是他老曹家逼的,很多人还是希望蜀汉作为刘家王朝的继任者能打回来。

诸葛亮不姓刘,他姓诸葛,他代替刘禅,虽然有刘备的遗命,虽然有众多大臣在旁证明,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也和曹家没什么区别了。

甚至,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刘备临死前的无奈之举,就算诸葛亮再大爱无私,让刘禅作一个逍遥的王爷,他在人们的心中可能还不如曹操,被认为是一个比曹操还要奸诈的奸臣。

所以,不管刘备是否真心,无论刘禅有多白痴多扶不起,诸葛亮也永远不会代替刘禅执掌蜀国的天下。

关键的问题是,假如诸葛亮代替了刘禅,他不仅不能统一天下,很可能会被千夫所指,进而被灭掉。

因为,蜀汉作为外来政权,在四川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诸葛亮即位后,法统上的不合理,一定会陷入内忧外患,估计在曹丕时代就会被曹魏给灭掉了。

对诸葛亮来说,最优的解就是刘禅在继位之后出了意外,由他的长子刘璿继承皇位,诸葛亮掌控全局,蜀汉内部也不会因为幼主登基出现朝廷混乱的局面,就有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刘禅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子刘璿出生于公元224年,刘禅继位为大汉皇帝的第2年如果出意外,蜀汉的第3任皇帝刚刚出生,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就自然而然的代理了皇帝的职责,成为蜀汉的监国。

这就有了以下几个保障。

首先,蜀汉的法统还在;

第二,诸葛亮不再有人从中掣肘;

第三,他不能亲自率军北伐,避免了军中的劳顿,还能多活几年。

其实,诸葛亮这个人水平真是不错,在他的手中蜀汉巩固了政权,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三国末期,当地老百姓对诸葛亮那也是万分的拥戴,这是诸葛亮不断北伐捎带手随便治理一下取得的成绩,说明诸葛亮特别善于治理国家,但打仗差点意思。

当诸葛亮被迫只能在朝中监国,北伐交给了魏延、姜维等人的时候,无论北伐能否成功,蜀汉一定会迎来大治。

同时,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蜀汉的第3任皇帝刘璿也会极为出色,拥有治国的大才。

刘璿这个人比他父亲可强多了,他喜欢骑马射箭,每日读书毫不懈怠,有古代世子的风范,并且显示出仁义宽恕之心。

蜀汉投降的时候,他还和姜维等人起兵准备复国,结果被乱兵所杀。

可以说,刘璿不像他的父亲,倒和他的爷爷刘备非常像,有诸葛亮的教导,他会更加出色。

在三国末期,他亲政之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君主。

再加上诸葛亮数10年对蜀汉的治理,蜀国的实力应该比历史上最少高出一倍,至少可以集结10万人北伐。

趁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内斗的时候,刘璿亲自率领10万大军北伐,只要夺下关中,其他地方就可以传檄而定了。

所以,诸葛亮直接取代刘禅统一不了天下,但如果刘禅倒霉,继位的第2年就出事,蜀汉马上进入第3代帝王统治期,由诸葛亮来监国,统一天下却是指日可待!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历史可以这样假设:刘备白帝城托孤,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刘禅即位,而是传位于才能卓著的丞相诸葛亮,那么蜀汉的命运将会如何?

如果真的存在量子力学中所讲的“平行世界”,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中,刘备真的这么做了。

因为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言中,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让他做个好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其实做父母的总希望儿女能平平安安,不需要大富大贵。把皇位交给诸葛亮,让儿子们不愁吃穿,或许是刘备更好的选择。

而如果让诸葛亮登基称帝,蜀国就能够逃脱被曹魏所灭的命运吗?

有人认为可以,因为没有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蜀国肯定是另外一番局面。

这恐怕对刘禅有所误会。刘禅在亡国被俘后,是曾说过“乐不思蜀”这种没心没肺的话,然而在当时寄人篱下的情况下,他的首要目的还是保命。

再者,刘禅不是李后主,更不是宋徽宗,虽然在英雄气概方面不如乃父刘备,但若没有两把刷子,不可能坐稳江山三十余年。刘禅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还是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蜀汉在三国之中第一个被灭,之所以如此让人遗憾,主要归因于《三国演义》对蜀汉英雄人物的过分衬托。

如果抛开这些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还原真实而冷冰冰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国的兴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综合国力的敌我对比,而非哪个人的能量所能改变的。

下面,我们从人口、经济因素,分析一下蜀国最先灭亡的原因:

一、人口因素

在农业社会、冷兵器时代,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人口数量对比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学者做出过估算:在公元221年,占有中原人口稠密地区的曹魏,治下拥有人口约682万,占到了三国人口的60%;而拥有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拥有人口约317万,占到当时总人口的28%;仅有益州一州之地的蜀汉,拥有人口132万,只占12%。

曹魏与蜀汉人口之间的悬殊对比,一目了然。

而人口的匮乏,其实隐藏着更加直接且要命的问题:劳动力的匮乏与人口增长的乏力。

我们先看一段蜀国灭亡时人口数的记录:

《三国志》记载,公元263年,蜀汉灭亡,邓艾接收户口统计,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

“男女九十四万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以上数字相加,可以算出当时的蜀汉大约拥有人口110万,这距离公元221年的数字132万,竟然还少了20万。

从公元221年算起,蜀汉经过40年的发展,人口不但没有增加,为何反而减少了呢?

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蜀汉灭亡时拥有士兵10万,如果加上此前因防御曹魏进攻而死去的人,总数应在15万以上。

按照古代战争中,作战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是1:3的比例计算,蜀汉若要动用15万大军,至少需要45万民夫、劳力为之服务,从事像粮草运输、物资生产等工作。

这样加起来,蜀国要做到全国总动员,起码就要出动60万以上的成年男性。

而如果按照男女性别比1:1计算,拥有130万人口的蜀国,几乎就要把他们所有的男人都要派出去,这还没有排除男性中的老人和儿童。

而即便蜀汉只是一次性出动数万军队,那也至少需要十几万成年男性联动。

这样的话,一国一旦突然少了20万人,相当于全国1/5的人口,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大多数男性上阵打仗,也会严重影响后方的人口再生产。

而蜀汉偏偏又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无论是刘备东征孙吴,诸葛亮“五出祁山”,还是姜维“九伐中原”,连年的征战,对人口繁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也让蜀国最后亡国时,人口反而出现了诡异的负增长!

二、经济因素

蜀汉“小国寡民”的状态,已经决定了其在经济方面要比魏、吴两国逊色许多。

在丢了荆州以后,除去蛮荒之地的南中,蜀汉仅有益州一地。

益州号称“天府之国”,拥有土地肥沃的四川盆地,不仅盛产盐铁,而且还有一项特产——“蜀锦”。

蜀锦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备受人们喜爱,因此在与魏、吴两国的国际贸易中,它也是蜀国重要的外汇来源。

诸葛亮曾经说过:“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蜀锦。”(《诸葛亮集》)

这句话虽然强调了蜀锦的重要性,但更让我们看到了蜀汉经济状况的窘迫:一个国家能拿来充当军费的,竟然只剩下蜀锦了!

川蜀地区在刘璋统治时期还是“民殷国富”的天府之国,为何在刘备入川以后,就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呢?

除了人口减少让益州的经济出现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个小小的益州,实在无法支撑刘备、诸葛亮、姜维的雄心壮志。

蜀汉从刘备称帝,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几乎处于连年征战的状态。

而打仗不光要吃粮食,还需要制作衣物、兵器,征集草料,还要对有功人员进行赏赐,对战死人员遗孤进行抚恤。这些巨大的军费开销,不是一个益州能够长期负担的。

所以,在诸葛亮连年征战以后,刘禅主动叫停了北伐。即使后面姜维屡次出兵,刘禅给他的军力也往往不超过一万。

尽管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姜维的北伐无功,但这也是蜀汉在糟糕的财政状况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但我们也不能批评刘备、诸葛亮、姜维好战。因为在他们所处的这种被动情况下,要想破题,要想翻身,还只能依靠军事手段:

与其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主动出击,用武力夺取凉州,进取关中,拿下更加富庶的根据地,作为下一步克复中原的基地。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看来,诸葛亮只适合做丞相。且不说他凭借着多年的功绩,已经奠定了在蜀国的地位,他本身就已经是事务繁忙,如果再做上皇帝之位,那么他很可能会更早的过劳而死。蜀国甚至会更早的消亡。

这里的适合与不适合是相对的,我们不能说诸葛亮没有做皇帝的才能,只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诸葛亮是不能成为皇帝的。

首先要考虑的一点是,刘备是通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而诸葛亮也答应了帮助刘备兴复汉室。可以说这是刘备一生的心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仔细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在街亭失守之后,他就已经明白蜀国大势已去,而他之所以要反反复复的北伐,就是为了心中的信念。

其次,刘备白帝城托孤难道不是为了试探诸葛亮吗?无论怎样,刘备应当明白,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这个位置的。而刘备的真实想法,就是让诸葛亮能够安下心来,辅佐少主巩固蜀国的江山,打下一片未来。

再者,无论是蜀国朝廷,还是其他各地都需要有人支持诸葛亮,他才能当上皇帝。而显然,诸葛亮的一些政策理念与一些大臣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站在这些大臣的角度上,就会发现诸葛亮的某些政策,其实也是有错误的。但是这其中的曲折也只有当事人明白了。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抱着信念为蜀国打拼江山的,所以他是没有精力,也没有想法去当皇帝的,而且蜀国人才凋零,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更不可能巩固自己的地位了。

所以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诸葛亮都不可能成为皇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