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成区面积那么小 香港开发面积为什么这么少

网友提问:

香港建成区面积并不大,是真的缺地吗?

优质回答: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在的陆地面积是1106.34平方千米,不包括所属海域,陆地面积是逐年增加的,因为要不断通过填海造地来解决建设用地的不足。几十年来香港通过填海造地累计增加将近上百平方千米的土地用于城建开发。比如在大屿山沿海填海造地几平方千米新建香港新机场,把原来的启德机场土地腾出来用作新的城市建设用地。

香港建成区面积大不大,2012年建成区面积26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有76%的面积尚未开发,香港整体开发程度有多高,我们来看两张图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2012年数据香港,深圳,东莞,上海四座城市建成区面积及建成区占比对比图。香港的整体开发程度是四座城市里最低的。

2015年全国主要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图。由此可见香港的建成区面积和山东省的地级市淄博差不多。

2012年香港建成区面积只有265平方千米,约占所属陆地面积的24%,香港有大片的土地是郊野公园,绿地和自然保护区,有些是永久禁止开发的土地。

2016年深圳的建成区面积是923.34平方千米。深圳的整体开发程度已经达到50%,深圳的生态控制线,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禁止开发的土地为50%,深圳也到了几无土地可供开发的程度。所以不得不通过填海造地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前海开发区要填海造地五十平方千米,打造前海新城。

通过这三张图便可一目了然,深圳的开发程度比香港高多了。

深圳河两侧,深圳一侧已经是高楼林立,密密麻麻,而香港一侧依然是一片水乡风光呢。会不会感觉时空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呢?

深圳建成区与未开发区域对比卫星图。灰色为城区,绿色为自然保护区,绿地等。

香港建成区与未开发区域对比图。由此图可见香港有大片土地是未开发区域。

那么香港还有这么多土地没开发为什么不开发这些土地而选择填海造地来新增城建用地呢?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条:

1、香港通过立法把一些地区设立为永久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是永久禁止开发的。要把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和永久绿地转变为城建用地法律程序十分繁琐复杂。

香港人法制意识强,环保意识强,破坏自然生态和绿地会面临严重的法律诉讼和环保组织的激烈抗议。比如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就因为香港一位老太太诉讼说这座桥会破坏香港环境导致香港一侧延期开工好几年。所以这一条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2、香港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都转移到内地或东南亚或世界其他劳动力便宜的地区,香港本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型工厂和大型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等服务业。所以无需像内地一些城市要建设众多的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增加大量的建设用地。

香港只有740万人口,常住人口数量远低于深圳和东莞,所以适度填海造地新建住宅面积便可满足新增市民的住房需求。

3、香港很多未开发土地都是山地,在香港开发山地的成本远比填海造地高得多,出于成本考虑房地产开发商宁愿选择购买政府填海造地的建设用地也不会去开发山地。沿海地区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房子售价更高,建在山上的房子如果是一般的民宅,因为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到位,很难卖上好价钱。如果是半山豪宅的话,动辄几亿十几亿的售价是一般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的。

香港一些风景优美的半山上都是用来建豪宅的,比如浅水湾。

最后总结一点:虽然香港房价很高(北上广深房价同样很高),有大批香港市民买不起宽敞的房子只能住在“鸽子笼”,“棺材房”等面积窄小的房子里。香港政府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但是香港政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护自然生态和绿地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的这种做法值得称道,也值得内地很多城市借鉴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几年前就看到过这样的介绍: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的国土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30%),珠海、广州也已逼近该强度。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最高,接近50%。而同时期香港土地开发强度只有东莞、佛山等城市的一半,所以香港虽然面积不大,不过还保留很多未开发的土地,当然含有一些山地,但总的来说,应该是不缺地。去到香港,给人的印象也是如此。从罗湖口岸乘坐东铁到港岛,新界一带除了上水、粉岭等市镇,大片的地方还是郊野,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高楼林立形成很大的反差。在大屿山、落马洲往香港机场的道路两侧也是如此。这么低的土地开发率,让香港保留了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市民也拥有更多的绿地。这样不可避免也会挤占城市建设的土地,使得香港成为全球高房价的城市之一。是好是坏,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自己才清楚。

其他网友回答

缺地不知道 缺钱是真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