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什么意思 俗话说色是刮骨钢刀

网友提问:

俗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有什么历史渊源?

优质回答:

这句俗语其实是源于王安石之笔。一日王安石陪同宋神宗到访大相国寺,参拜佛祖,祭祀上神。宋神宗望见殿内有一首诗,是佛印和著名诗人苏东坡各提一笔而成,饶有兴趣便上前看了看。其实早在王安石和宋神宗到达此地之前,苏东坡曾来探访印佛,但来得不巧,佛印出门,苏东坡只好在主持的招待下小憩一番。

苏东坡也常来此地闲谈,主持深知佛印和苏东坡的关系,苏东坡的才气更是让主持称赞,所以不怠慢,好酒好菜都叫小和尚上了。

苏东坡得到主持的款待,自然心情愉悦,独自斟酌间,忽见墙壁上有一首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见此诗,心境开阔,甚合他的心意。

苏东坡是大文豪,此情此景又吟比诗,自然有雅兴提笔。灵感突发的苏东坡把笔一挥: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与前一首诗相应而成,苏东坡又在旁边写下《和佛印禅师诗》。提笔完毕,苏东坡悄然离开了禅房,趁着月色,独步离去。

后来才有王安石来到的事情,王安石也是一个才子,宋神宗便问王安石何不来一首。王安石看到这首诗,心里面也是痒痒的。也想和大文豪苏东坡共作一首,只不过神宗在旁边,自己也不好随意动笔。如今神宗要求,岂能有推辞之说。

王安石领命也把笔一挥,写下:“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并在旁边写下《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宋神宗妙赞。

王安石的诗和苏东坡、佛印的诗不同,佛印是以一个僧人的心态写下人生之态。而苏东坡大起大落,人生亦是颠簸,只得留下一心态,让世人皆叹。

但王安石不一样,王安石是政治家、改革家,况且此时此刻他的身旁还有一位帝皇,若不写出一点治国之邦,有恐惹怒神宗。

前两句既与苏东坡、佛印的诗句有所相应之处,后两句又有治国安民之意,既不脱离前两首诗,也不会少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胸襟。

神宗大喜,又赋诗于旁边:“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与前三首诗被民间编制流传为《酒色财气歌》,王安石与神宗君臣提笔,也皆为广传。那么这句“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又该如何理解?色是刮骨钢刀说的是色不可过度,过度沉迷于色,无异于自寻死路。

这是对于帝王的惊醒,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诸如:红颜可祸水,苏妲己乱商,褒姒误周,杨玉环乱唐等等。

然而无色也不行,因为色关乎到传宗接代,倘若真的都像佛门一般戒色,那么岂不全部都会无后继之人而绝后?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四个男人围绕“酒色财气”四字发生的一段历史趣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对“酒色财气”的不同认识,也体现了四个男人的不同境界层次。

北宋神宗年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相传在大相国寺发生过一段趣事。

一日,大文豪苏东坡前往大相国寺,寻找好友佛印和尚饮酒,恰好佛印不在。苏东坡在相国寺内闲逛,在一堵墙上发现佛印题写了一首诗,内容是: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和尚,精通诗词歌赋,和当时很多名士都有往来,但他毕竟是空门中人,所以对“酒色财气”是抵制的,这首诗就是批判世人对酒色财气的沉迷,希望人们能跳出对酒色财气的执迷,不活百岁也能长寿。

苏东坡则不然,他儒释道皆通,却又十分超脱,于是随手在墙上附和一首,诗云: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苏东坡的境界明显比佛印更高一筹,他指出“酒色财气”是人之常情,不必刻意压制,但需要懂得节制,作为君子要做到“喝酒但不喝醉,欣赏女色而不沉迷,爱财而取之有道,谦让而不生气”,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对待“酒色财气”的理想态度。

过了几天,宰相王安石来到大相国寺闲逛,赶巧也看到了墙上的两首诗,当时王安石正在主持变法大事,所思所想都是民生国计,略一思忖,他也挥毫写下一首诗,诗云:

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

相比佛印和苏东坡的境界,王安石显然更胜一筹。他跳出了个人养生的范畴,从整个国计民生的高度提出对“酒色财气”的理解,提出酒是礼仪的重要道具不可或缺,色是人口繁衍的必需途径不可荒废,百姓只有爱财才能发奋工作,国家只有朝气才能蓬勃生机。

又过了几天,宋神宗也来到大相国寺视察,碰巧看到了墙上的三首诗,他逐一品读后,顿时诗兴大发,御笔留下一首诗,诗云: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宋神宗不愧是一国之主,他综合了佛印、苏东坡和王安石三者的观点,提出了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酒色财气”不可没有,不可过度,最重要的是要“量体裁衣”。

关于“酒色财气”的争议,自古至今就没有停息过,很多人都奉行“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及时行乐主义”,却忽略了“适可而止”的道理。古人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希望诸君能懂得节制,方能细水长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句俗语出自酒色财气歌: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酒色财气歌的出处暂无可考,但酒色财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书中说的杨秉,是东汉弘农华阴杨氏世家,平生以清廉著称。”结草衔环”的典故就是发生在其祖父杨宝身上。

另有一种说法,问题中第二句俗语的原文是: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关于这四句诗,还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天苏东坡前往大相国寺探望好友了元,也就是佛印和尚。谁知了元外出云游,苏东坡只好在禅房休息,偶然一抬头,见白墙上题着一首诗,署名正是了元: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东坡觉得诗蕴禅机,颇有人生哲理,但四大皆空,显得太过消极。于是,就取过笔墨,在诗的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也不与知客僧说一声,就悄然离开。

翌日,宋神宗赵顼与王安石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到这两首诗,饶有兴趣地对王安石说:“爱卿何不也和一首?”

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了元诗的左侧题上《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注: 后两句有多种说法,各不相同)

王安石巧妙地变害为利,将酒色财气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结合起来,赋予这四个原本的贬义字以新的勃勃生机。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别开生面且各有见地,从此被传为佳话。

其他网友回答

古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其实说的很对,不单单在古代具有很强的启示,即便放在当今社会,仍旧是意义重大,这些话都是古代老祖宗所留下来的警示名言,总结教训,让我们看看这句古语的历史渊源以及给我们后世留下的警示到底是什么吧!

一,古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出处渊源

此古语出自北宋时期的《酒色财气歌》,原话是:“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至于说这首歌的来历,就得从大文豪苏东坡说起,有一次,苏东坡大相国寺探望好友佛印,恰巧,好友不在,四处闲诳之余无意中发现墙上有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本身这首诗也没有大的问题,只是前代和尚们留下的警示打油诗而已,告诫和尚们佛门重地,必须把持戒除酒色财气四戒。可是,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却有着自己的见解,没办法,文人嘛酸腐气重,总得显露一把,因此,也在墙上做了一首诗:“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这首诗格局和前代和尚们的说法截然不同,和尚们警示的是佛门重地,酒色财气四戒必须戒除,苏东坡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提的诗阐明了文人嘛饮个酒作个诗,贪色都属于正常,可以适当为之。

再到后来,又是一位文豪大家王安石也来到了大相国寺,也是无意中看到了这两首诗,好吧,前代和尚和文豪苏东坡都留下墨宝诗词了,自己也并非等闲之辈,怎么能不露一首呢?何况同行大相国寺的还有宋神宗,自己的主子在边上还不趁机露一手,想到这里,王安石信笔写上“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后人们根据以上三人对于酒色财气的各种看法加以综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酒色财气歌》。

二,俗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带给我们的启示

其实不管是前代和尚留下的诗词也好还是苏东坡留下的诗词也罢,亦或者是王安石留下的墨宝,说到底,这几首诗的寓意非常明显,对于佛门重地的和尚们来说,酒色财气是必须戒持的,碰都不能碰,那是戒律,对于文豪苏东坡来说,文人嘛,放荡不羁,有时候喝点酒,诳诳青楼,找找美女,作作诗也是人间一大美事。王安石也是这个观点,酒色财气都得占一点。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是无酒无色,纵酒贪色那是两个极端,拿当今社会来说,办个事,聚个会哪里不饮酒做不成事,同理,苗条淑女君子好逑,美女谁都喜欢,有一点点色趣也属于自然,但是话说回来,在生活中,酒色财气不能不占但是必须适可而止,不占没有生活情趣,多占对生活家庭无益。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有什么历史源源?

无色无味,味同嚼蜡,活色生香,狼吞虎咽。这是说吃。古人说,食色,性也。把吃饭和好色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说吃饭和好色是一样的重要,是人的本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一生,无非是吃喝拉撒睡,文雅的说法就是酒色财气。古人对于酒色财气就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有的说酒色财气是人的“四气”,是人活在世上的动力。还有的说酒色财气是“四戒”,都是人生中的不良习气和品德。到底是谁对谁错,还没有结论。

其实这个问题要分开了来看。俗话说得好,人不坏没后代。如果人人都做了清规戒律的和尚,哪里还会再有人类的存在?但是四季有时,一饮一啄都是气数。过多过早的纵情欲海,就会夭折不寿。古代夜夜笙歌不早朝的君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后宫佳丽三千,每个都要临幸,还不累死?因此说“色是刮骨钢刀”没错,人是要节欲克制住自己的,要有个度的问题。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爽是爽了,最后皮包骨头的死的快。

但是人类要繁衍生息啊,又不能不色。不然真的是人断路稀了,想象就很恐怖的了,到处野兽横行,看不到人类,那该如何是好?因此看问题要辩证,从矛盾中寻求平衡点。那就是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做到百事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敬君亲师,不敬畏天地鬼神,但不能不结婚生孩子。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生活有节有度,一张一弛,不能天天吃喝夜夜笙歌。那样会吃不消,别说干活了,走路都得扶墙。

因此来说,“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也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古代圣贤王安石说到:“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看来,老百姓的色事,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有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