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是个怎样的人 评价纳兰容若

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纳兰容若这个人?

优质回答:

只知道是个才子,别的不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词至清代,正是因为有了纳兰,才有了些许“振兴”之气。但个人还是觉得,无论是内容上或表现形式上,清词还是无法与宋词相提并论。

纳兰荣若这个被梁启超称为“翩翩一浊世公子”的词人,也很受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推崇,王国维是人性论者,他认为人皆有“赤子之心”,他在《人间词话》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个思想,王国维不仅在分析李后主词的时候提到过,而且在分析纳兰荣若的词的时候也提到了,他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也曾被一些旧派红学家揣测为《红楼梦》的男一号——贾宝王的原型。但是,真的要把两人身世对比一下来看,《红楼梦》所表现的思想意境与“纳兰词”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好像还是差那么点深层次的关联。

再说身世,纳兰荣若是康熙的宠儿,“选授三等侍卫,出入扈从,服劳惟谨,上眷注异于他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而贾宝玉却是大观园出了名的叛逆者,离经叛道之事很多,显然没有纳兰那么乖,这种的反差是巨大的。

纳兰词被词评家评为“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当然,纳兰自己也最崇后主,他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对于宋代苏辛二家之词,纳兰喜爱辛弃疾更胜于苏轼。他说:“词虽苏辛并称,而辛实胜苏。苏诗伤学,词伤才。”

纳兰宣称,“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非慧男子,不能善愁”等,这些语句我们倒是能在贾宝玉身上能体会到一些。但是,真的要非把二人混为一谈,却还是有些荒谬吧。

对于诗词,纳兰有着独到了解:“曲起而词废,词起而诗废,唐体起而古诗废。作诗欲以言情耳,生乎今之世,近体足以言情矣。好古之士,本无其情,而强效其体,以作古乐府,殊觉无谓!”

其他网友回答

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潇然历史答案:这是一个有钱还那么惆怅的男子-纳兰容若,真的也是醉了。

两段爱情

纳兰容若,生活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金堂玉马,轩车广厦。他该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然而他却是人间惆怅客。

因为啥?因为他的感情之路非常不顺。

在容若还是一个风流少年时,初遇表妹。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只可惜,命运弄人,表妹被选入宫,从此宫墙一隔,山海难平。

容若的心一点点灰淡下去,直到卢氏闯进他的生命里,卢氏的美貌贤淑,善解人意,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有一日,忽降大雨,容若遍寻不见卢氏,心焦之时,却见她在池边撑起两把伞,一把遮着自己,一把这遮着刚开的荷花,那一瞬间容若心里的花也开了个遍,绣塌闲时,并吹红雨,秀她闲时,雕栏曲处,同椅斜阳,这便是岁月静好最真实的写照。

奈何老天,非要这好时光引颈就戮,卢氏在月满临盆的那一天,香消玉殒。无人知晓纳兰的悲痛,只知他的悼亡之音,在饮水词中字字泣血,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往后的岁月里遇到的佳人再多,和卢氏的缱绻情义他不愿再给第二个人。

惨啊,两个喜欢的女人都没了,这下咋整。

汉人文士

那爱情没了,就奔事业吧。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长相思原本是唐朝时期教坊的曲名,后来变成了词牌,它描述的大多是留守女子的哀怨,但纳兰容若也借着一首长相思发了一通牢骚。谁能懂他两次失去心爱之人的痛。

他在长相思当中不但写下了关外风光,而且更记下了行进中,将士们的男儿气质,而他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更是成了长相思的点睛之笔。

康熙21年三藩灭,27岁的纳兰容若扈从康熙皇帝盛京谒陵途遇山海关,而这个时候三月份的关外依然是风雪交加,夜晚在帐中的纳兰容若,听得帐外风雪的嘶吼,勾起了他对故园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原本就是满洲人,关外才是故乡,而此时他把北京当作故园,足以看得出他心中要已把自己当作了汉人文士,而汉文化对他的洗涤也已经是差不多了,而此时纳兰容若心中的‘故园声’又是什么呢?

摆脱束缚的文人

绝不是关外的风雪交加,而是他家中的高床美枕,是家人对他殷切伺候,更是一众好友对他的理解和关怀,纳兰容若他此生再也抹不去的,就是这种世俗带给他的温暖并且赖以生存。

可纳兰容若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摆脱世俗对他的束缚,但是他的骨子里又怎能逃脱这样的安逸。

纳兰容若幸运的是出生在了康熙朝,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权倾朝野,而纳兰容若更是得到了康熙的眷顾,所以他才能把这通牢骚发的如此的有诗意,有艺术性,而且如此的优雅。

假若他生在乾隆朝,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乾隆皇帝就曾经得到了盛京礼部侍郎世臣的一首诗,一轮明月新秋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当时乾隆皇帝看到这首诗大怒不止,说盛京乃是我们祖宗的发祥之地那才是故乡,而世臣把长安当做故乡,实在是大不。,所以假如纳兰容若变成了世臣,那还真的要替纳兰容若捏一把汗了。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在三十一岁时溘然长逝,他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我们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我们凡夫俗子的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本名:纳兰性德,别名:纳兰成德,纳兰容若(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族,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主要作品:

《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纳兰词》等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书法成就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

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辑有《全唐诗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

评价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