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甄嬛传里的太后说话一语双关,堪称中国式台词,请举出两个事例?
优质回答:
太后教育皇上的时候,向来一句明话都没有,但是皇上每次都听得真真的。
比如第九集,甄嬛承宠以后 ,太后本意很鲜明地要求皇上不要专宠莞贵人,但是太后并没有直接说——我们来看看太后是怎么打通这九曲十八弯的:
太后由新进的可人儿——莞贵人为引子,“顺口”提起十七爷,说他“这么大了还没有可人儿,还没纳福晋……”
因为太后看似不经意,所以皇上还顺着说:如果皇额娘想老十七了,下次叫他进宫看望太后。
“突然”,太后又想起十七爷的妈——舒妃,康熙健在时的妃子,以前是专宠,惹得后宫怨气。
这才落到正题上来,太后是惜字如金的人,一句话放出来不达到什么目的,是绝不会随便说着玩的。她最终想说的是:“皇帝呀,你可不要专宠后宫哦!”但表现得完全不是那么严肃死板,而好像只是“人老了,喜欢碎嘴儿了,喜欢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想提点皇帝一句话,要做这么多前期铺垫和层层深入,这就是真正的中国式台词。
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呢?无他,太后要让皇上明白她的意思,又不至于脸面挂不住。
腹黑儿子完全明白他娘的意思,立即表态:娘金字金言,儿子受教。
太后又哄又骗,对前来告状的华妃实施安抚
第20集,华妃去见太后一节,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是华妃除家族获罪外,少有的素装。
华妃给太后正式请安的戏只有这么一次,穿了一身白色水墨花纹的素雅旗袍,同时送了份费心思的礼物:墨狐皮大衣,还有专门的信佛的绣案底子,恭恭敬敬地献给太后。
太后知道华妃此来必有用意,但是她绝对不会直接问:你是不是哪个地方受委屈了?
那样就不是太后了。太后问的是:你今儿怎么穿得这么素啊?
华妃说话一向直接,但在太后跟前,完全收敛了锋芒,换了另一番风格,她没有冲口而出:甄嬛那个贱人狐媚惑主,太后你要给我做主啊。而是谨小慎微地回答:我要保持朴素,给后宫作个典范。
太后是聪明人,自然明白此中深意。
接着华妃才正式将皇帝赏赐甄嬛蜀锦玉鞋一事缓缓告诉太后,言语间醋意大发。
太后怎么个态度呢?太后微微一笑,将自己头上戴着的凤穿步摇赠与华妃,同时用语言着意安慰了一番,顺利送走了华妃。
这出婆婆安抚儿媳妇的戏确实好看,同时惊心动魄。
这么一个单纯,肯花心思孝顺的儿媳妇,太后嘴上说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却拿对她伤害最深、欺骗最重的欢宜香来举例说“皇帝心里是最看重你的”,来劝导吃醋的华妃,这就有点阴险了!
一个稍微有点同情心和内疚心的人都断不能这样一本正经地说出来——也许给华妃欢宜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一点心虚和愧疚都没有,更别说还像太后这样把它当作打压华妃的小性子的挡剑牌,这只有心狠手辣的人才做得出来。
我不再奇怪为什么太后知道皇后残害了这么多未出生的子嗣和怀孕的嫔妃也可以泰然自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后宫生存到最后的都是“只有狠而没有心”的人。
华妃这向日葵一样的性子是听不出味道来的,她很容易被安抚,得了金步摇后,华妃欣然道:太后到底待我不错。
华妃不是白来的,太后立刻请来皇帝,侧面告诫皇帝对待后宫佳丽需雨露均沾,更强调了华妃的地位,皇帝心知肚明。
不知道历史上的这个太后是不是也如此厉害。母子俩的心照不宣,一起商量着害一个毫不知情的华妃,看起来倒有点怕人。我真心觉得心都碎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太后,先是太后,皇帝的生母,乌雅氏的荣耀,先帝的德妃,最后是她自己。这一生都不能自给支配自己,被自己的青梅足马隆科多送入宫中,先是扶持自己的姐姐,后来自己的姐姐没有孩子,就扶持她一路走下去,在后宫中一步步走到了太后的位置。
隆科多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可谓是对太后也是个无情的人,可太后腿不好时,他又知道送药,松小菜,可他做的一切,却因此招来皇帝的恨意,因为年幼时看到过,自己的母亲和他抱在一起,始终对他愤恨难平。
当皇帝言语中说要除掉隆科多的时候,太后提出隆科多年老可以让他回乡颐养天年了,皇上并不为所动,表示,别人都可以放过,隆科多非死不可。最终,逼得太后自己动手杀了自己曾经爱过的人,这个和逼着甄嬛去杀果郡王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