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官修史书例如史记的可靠性如何?
优质回答:
史记不是官修的,是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多人修改,所以有许多错误,属于一般可靠性吧。汉书是官修的,但凡是官修,写实话毕竟是不可能的,只能做资料来综合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官修史书,不如直接说历史“史记”罢了。说到“史记”,不能不说这是司马祖親之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者。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能是一张白纸。只有有文字记载的才能称其为历史。说可靠性?我的回答:无讥之谈。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看记载的人,良史者不畏强暴,不亏本心。秽史者,自然就不可信了。
第二看记载的背景,由于我国历史为了保证不为了避讳本朝事,所以一般都是后朝记载前朝的历史。有些时候为了政治目的,会有些人篡改历史。
举几个例子:
例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里记载,齐国执政正卿催柕杀死齐庄公,大史记为:催柕弑其君。催柕恼怒,于是杀死大史。大史弟仍然记为:催柕弑其君。催柕又将他杀死。大史小弟还是记为:催柕弑其君。南史氏听说大史兄弟因如实记“催柕弑其君”,皆被催柕杀死,于是拿着竹简前往朝廷,准备如果大史小弟再被催柕杀死,他就秉承大史职守,恪尽职责,继续记载为:催柕弑其君。最后催柕无奈,不得已才放了他们。
例二:《北史·魏收传》:“﹝ 魏收 奉诏撰 魏 史﹞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 魏收 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 清钱谦益《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惟夫子哀而赐之铭,所以表国功,正秽史,修废典,胥於是乎在。”
关系的好的就写好,不好的就让他背负千古骂名,这样的历史不可信。
例三:《明史.胡传》如此写道:“先,(胡)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太监)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明史·胡传》记载,朱棣怀疑建文帝逃亡,派遣户科都给事中胡,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暗中侦查建文帝的踪迹。胡在外十四年之久,回朝后,把打听到的民间与传闻,向皇帝报告,终于使他的怀疑冰释。可见其实在明朝,大家一般认为建文帝未死,而清朝因为被朱三太子纠缠的太痛苦了,所以才记载说建文早就死了,朱三太子根本不存在。是个傀儡,直到近代大家逐渐考证出建文帝可能未死,这里清朝记载的历史就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