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嗨~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是玲珑的回答~
本文只论商鞅之治国思想,并不讨论商鞅之平生,以及其两次变法的施政方针和治国策略。
如果要讨论商鞅之思想,就不得不提《商君书》。商鞅希望国家强盛,并且希望借由战争来颂扬国威,《商君书》中保存有许多这样的思想。
虽然《商君书》曾几乎被认为是伪作,但现如今比较客观的观点是:《商君书》的的确确是商鞅思想之所寄。
我们从《商君书》中可以窥探到商鞅之强烈的企图心,字里行间遍布着“富”、“强”等字眼,由此可见商鞅的思想主张,就在使国家富强,而他“强国之术”的重要思想,在“重农战”和“以法治国”,此两项政策,已有许多先贤详细论述,故玲珑不在此赘述。
要注意的是,商鞅要的是“国强”,而不是“民强”,这是商鞅治国思想中饱受诟病的一点。
《商鞅书·弱民》云:“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鞅书·定分》云:“民愚则易治也。”
商鞅的“弱民”和“愚民”思想,主旨是担心百姓思想受到干扰,会造成意志混乱、不坚定等现象产生,以致妨碍国家号令之执行。如果百姓意见太多,政策便无法彻底贯彻。
正因如此,商鞅种种政策之核心思想,便是要求人民不要有太多想法,只要明白法令并且切实贯彻就够了,如此一来,国家就容易管理,再去实现“国强”,即如探囊取物。
其他网友回答
就如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臭名昭著的《君主论》一样,商鞅的《商君书》一直是中国统治者们的枕边书。商鞅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噩梦的开始,等到中国人真正放眼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历史虽然选择了儒家,但在君主的脑袋里,儒家一直都是表,商鞅的法家才是里。帝王们一直在用商鞅的"阴和损"操纵着中国的兴衰。马基雅维利只不过强调君主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量,用冷酷和阴谋治国。而商鞅的歹毒程度和阴损力度远远超过马基雅维利。商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商君书》中,短短的三万字就将历朝历代的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让我们看这是如何做到的吧。
辱民:让百姓生活在屈辱之中,没有自尊和思考,没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尊严",成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以奸治善民",实行"连座"之法,人与人相互监视,人人自危。
贫民:除了生存必须之外,不能让百姓有富余的财产,百姓疲于奔命就不会造反了。而且抑制商业,不让百姓精于算计,无论怎样苦干都富不起来。
愚民:不能使百姓有知识,自我感觉良好,只有没脑子、没主见、没知识,才会唯命是从。同时,要让百姓时时没有安全感,感到外国的敌视和威胁,这样百姓才能对君王有依附感,全心全意为君王效命。
役民:只有贫弱的人民,才会有富强的国家。不能让百姓有恒产,有恒产就会有恒心,因此就要把富的搞穷,穷的让他富然后再搞穷,反复折腾,百姓只牵挂贫富,不作它想,国家就安全了。
商鞅通过《商君书》把专制君主治国手段的细枝未节阐述得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以上的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仅这冰山一角,我们就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商鞅的确是集法家丑陋和阴损的大成者,对历代统治者影响深远,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其他网友回答
商君在被甘龙等人算计被杀的时刻说了一句话:老甘龙 我卫yang 虽死犹生!尔等虽生犹死…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等改革方略。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 、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 、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其次,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一样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还有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汉书·艺文志》在法家论著中记载商鞅著有《商君》29篇,兵家权谋论著中著有《公孙鞅》27篇。其中《公孙鞅》已失传,现存的《商君书》共有24篇,其中第16篇刑约和第21篇御盗内容已失传。《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的内容是农耕产业的兴起时期,那个时代,作为自然产业,农耕被简单的鼓励为量的增加。立木为信的商鞅,以第一次的垦草和奖励为核心内容,做土地经济的加法
第二次在农业新经济得到确立的时候,做减法,废除了旧有的奴隶体制国制。同时把国力对接军力进行输出,是一场农业生产革命和军事法家化齐头并轨的经济和军事革命,同时开了中国传统的先河,照着他的名字似的,弃商从农,并开启了土地自由买卖的兼并长河。促成了分封诸侯以来的第一次大一统,铸就了秦始皇封建史上的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