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廖兰岑:荆紫关怀古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28】
荆紫关怀古
河南南阳 廖兰岑
早就知道荆紫关位于豫鄂陕交界处,是一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其地理位置不仅十分独特、重要,而且历史悠久,商业文化灿烂,古建筑遗存丰富。尤其是保存完整的清代一条街,记载着荆紫关厚重辉煌的历史。据说,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就如同在翻阅一本“古籍”,那鲜活的历史场景,就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兵家逐鹿,战马嘶鸣,丹水汤汤,百舸争流,商铺林立,贸易繁盛,人声鼎沸,万头攒动…..
庚子年的一个双休日,我专程去拜读了这本“古籍”。翻开荆紫关的历史,方知在公元前304年,楚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这里取名叫“荆紫口”。后世几经更名,到清代时演变为“荆子关”。民国初期又称“荆紫关”,并沿用至今。荆花之紫,象征吉祥。以“荆紫”为名,讨个口彩,这是古人的命名习惯。荆紫关面临丹江,背负群山,是豫鄂陕的咽喉之地。据《禹貢》记载,在战国以前,荆紫关就已是北接秦川,南通鄂渚的交通要塞。它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少朝代,每逢战争,这里都是战马啸啸,烽火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在这里迂回争夺,著名的“朝秦暮楚”典故,就发源于此。刘邦从这里西逃,攻武关,破咸阳而灭秦,建立了西汉。刘秀在荆紫关休养生息,而后一举夺得天下,建立了东汉。李自成商洛起义,白莲教转战豫西,李先念北上抗日,中原突围战役等,都曾发生在这里。这里自古水陆并通,商贾云集。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淤大道”。发源于商洛山的丹江,从荆紫关滚滚流过,使这里有了舟楫之利。航运与汉江、长江连为一体,成为东南诸省与西北地区货物贸易的中转站。山陕、荆襄、沪杭的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或顺流而下,或溯江而来。丹江航运的繁盛,成就了荆紫关的商业。大商贾云集于此,置产兴业,开设铺面。到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商业繁荣达到鼎盛。这里的几个码头,每天停靠数百艘大小船只,绵延十数里,可谓百舸连樯,千帆林立,数百码头工人搬运不止。当时形成了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三家骡马店,二十四家大商行,七十二家小商号。因此,这里有了“小上海”之称,其繁盛程度胜于当时的淅川县城。现存的清代一条街,是我国北方十三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镇街道,是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活标本。它形成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前后,南北走向,长1250米。街上当时有房舍楼阁2200多间,铺面1500多间。这些清代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翘檐雕饰,古色古香。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万寿宫、平浪宫等典型建筑,傲立街头。刘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富商住宅,鹤立鸡群。恒义兴、永和吉、天顺宏等老字号碑文匾额,耀眼夺目。商家的店门都是木板嵌入,昼抽夜闭,店面显得宽敞开阔。房屋多是进出几层院落,两边厢房对称。房顶均有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高低错落,相互重叠,近似徽派风格。街道青石铺地,平展整洁,坚实耐磨,与街两行的建筑陪衬和谐,显得古朴灵秀。
山陕会馆是古街上最大的建筑群。它是山西和陕西商人于清朝道光年间集资兴建的,规模宏达,建筑精美,气势宏伟。建筑结构新颖独特,装饰技艺精巧复杂,木雕石雕随处可见。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它是在这里发了财的山陕同乡们集会的场所。在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晋商和秦商,是清代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他们团结协作,相互帮衬,留下“秦晋之好”的佳话,实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愿望。当时,他们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山陕会馆,彰显晋商和秦商的实力及形象。著名的有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等。古街上的平浪宫,是船工娱乐和集会的地方。禹王宫是湖广商人的会馆。万寿宫是江西商人的会馆。
中午时分,饥肠鸣响,提醒我该进餐了。友人热情地把我请进了一个古民宅大院,点了荆紫关的特色美食,让我品尝“八大件”套餐。因为我们就餐的人少,就简化了套路,省略了“压桌菜”,减少了“大攒盘”的数量,上了条子肉、小炒肉、粉蒸肉、肚丝汤、蒸丸子、神仙凉粉,酸菜等。由于分量足,吃饱喝足后,仍绰绰有余。这顿饭,吃得很开眼,很开心,仿佛是被邀请到了当年的富商家做客一样。美餐之后,我们到三省交界处,去看那界碑和界石。一个精致的小亭子下面,贴地嵌入一块三棱锥体界石,界石的三面各刻有对应的省名。脚踏其上,也就真正“一脚踏三省”了。“一鸡鸣而三省闻”,是对这里特殊地理位置的另一种形象表述。据悉,荆紫关的周边还有千年古刹法海寺,神秘幽深的青龙山罗汉洞,开凿在悬崖绝壁上的千佛洞、万佛洞等胜景。荆紫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价值很大。拜读完荆紫关这本“古籍”,掩卷遐思,不禁想起了古人说过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事物的兴衰,都有其自然规律。民国二十年,丹江洪水暴涨,一夜之间,荆紫关的集市变为白沙之洲,河床淤塞,航道阻断,荆关镇随之百业凋零。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丹江口水库,通往汉江和长江的航运基本终止。加之淅川县城的持续发展,各种优质资源不断向那里集聚,荆紫关,这个昔日的流金淌银之地,已无利可图,人群便作鸟兽散,店铺开始空置,贸易日益萧条,继而关门闭户。一段盛大的商事就此败落,一场热闹的大戏终于谢幕。繁华散尽,归于落寞。
现在,荆紫关的古街上,空空荡荡,门可罗雀。偶尔会看到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打着盹,或者无聊地打望在街上出现的踽踽独行者。古街的原始风貌犹存,各种遗迹都在岁月中静默。昔日的店铺虽然大门紧闭,但不少老字号牌匾依然悬挂在门楣,它们似乎是在讲述着曾经的商业神话,彰显着各自昔日的辉煌,更象是在期待着那辉煌的重现。荆紫关,能否再重现昔日的繁盛,铸造新的辉煌?也许在某一个历史的瞬间,这沉睡的落寞者会从长梦中醒来,抖落覆盖在身上的尘埃,重拾记忆,重振雄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烟波浩渺的丹江湖上,千帆竞发,一路领先。往期精彩回顾:【中州作家】廖兰岑:闲言碎语“乞丐服”【中州作家】廖兰岑:记忆深处的小石桥【中州作家】廖兰岑:拜谒延安
【中州作家】廖兰岑:打油诗,很逗趣
【中州作家】廖兰岑:那些形形色色的宣传标语
【中州作家】廖兰岑:“散养”的童年
【中州作家】廖兰岑:歌里面,那些听着“得劲”的话儿
【中州作家】廖兰岑:也说“过年”
【中州作家】廖兰岑:恰逢其时的相会
【中州作家】廖兰岑:那“烟 火 味”
【中州作家】廖兰岑:儿时的“灶伙”
【中州作家】廖兰岑: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
作 者 简 介
廖兰岑,男,1962年生,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委部门工作。师范毕业后从教8年,后从政至今32年。早年偶有“豆腐块”新闻稿被地方媒体采用。近年来在网络平台发表散文等数十篇。喜欢的两句话是“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