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有什么好的建议?
优质回答:
段医生答疑在线血脂高的治疗办法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5.1mmol/L,都超过正常范围,属于高血脂。因为这两项指标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所以应该尽早、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血脂的正常数值
血脂检查项目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有些血脂检查单中还有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有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体的数值范围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处于升高的范围,称为高脂血症,或者血脂异常。
针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办法:
因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如果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我们将这类人群称为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和调脂治疗必须同时启动。
①生活方式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少吃或者不吃肥肉、限制进食量不能过饱、炒菜少放油、 戒烟限酒、多吃新鲜绿色蔬菜、适量水果、蛋白质适量);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和腰围等。
②调脂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通过治疗,需要逐渐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一般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观察治疗的效果,应该<2.6mmol/L。
段医生特别提醒:
(1)生活方式的治改变是降低血脂的基础治疗,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不能只依靠药物。
(2)对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我们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3)为了预防和及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应该在服用前和后检查肌酸激酶、血糖、肝功。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其他网友回答
血脂异常是很多朋友都有的问题,但每个人高血脂的程度却不一样,总胆固醇的理想水平是5.2mmol/L以下,5.2~6.2属于边缘升高的情况,而高于6.2的话,就属于总胆固醇偏高了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是3.4mmol/L,高于3.4不高于4.,1,属于轻度的边缘升高,而高于4.1,则可以确认为低密度脂蛋白也偏高的情况了。因此,对于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的情况,已经可以确认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问题了,不知道甘油三酯水平如何,如果甘油三酯高于1.8mmol/L,那么就属于混合型高脂血症。
临床上对于高血脂是有明确的风险评估分级的,对于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的情况,不论是其中一个指标达到这个值,还是两个指标都达到这个值,已经可以明确判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了。ASCVD高危人群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血脂一直在这个水平,即使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如高血压,吸烟,肥胖,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也超过10%,属于风险较大的情况了。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是需要服药控制血脂的,他汀类药物一般是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通常常用的有老一代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也有较新的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等药物,各种药物性质不同,降血脂的效果,副作用发生的几率也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但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转氨酶升高,肌肉痛,血糖异常升高等方面的副作用,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血糖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上文中的高血脂情况,血脂的控制目标也要注意,并不是在合格范围内,就算是达标了,对于ASCVD高危患者,其血脂的控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以下才算达标,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应当控制在3.4以下,这两个值同时达到,才算达标的情况,而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以下,才算达标。
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身体出现了不耐受的副反应,减低剂量服用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因为减低剂量,血脂指标不能达标,可以考虑加服依折麦布或普罗布考等药物。
除了服药控制血脂,生活上的干预也同样重要,低脂低糖饮食,坚持运动锻炼,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助于血脂的控制和调节,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加上适当合理的用药,才能将血脂降下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他网友回答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胆固醇胆固醇是血脂检查的重要项目,这两项指标升高后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早发现并早干预。那么,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5.1mmol/L,该怎么办?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从诊断标准来看,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已达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所有成人均应定期检测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后可大量进入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内膜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动脉斑块,当动脉显著狭窄或动脉斑块破裂,则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且在动脉病变早期通常无显著症状,因此成人需要定期检测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下人群每五年检测一次,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一次,总胆固醇的正常值应低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应低于3.4mmol/L,超过上述数值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因此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已达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来看,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属高危患者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幅度越大,对心脑血管损害越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当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预示着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0%,更重要的是高脂血症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易同时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疾病,或存在肥胖、吸烟、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意味着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因此这些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可协同高脂血症损害心脑血管。
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角度出发,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需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高危人群的首要治疗措施为降低血胆固醇,以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降胆固醇有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但非药物治疗属于基础治疗,降血脂幅度有限,对于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的患者而言,无法控制血脂达标,因此需要给予药物降脂,首选他汀类药物;在服用他汀的同时,应同时启动抗血小板治疗,这是因为高危患者在动脉破损处易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抗血小板药物可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可降低动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减少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给予他汀降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了解血脂达标情况、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应复查血脂是否达标,同时了解是否发生他汀不良反应,复查通常在用药后4-8周进行,首先应复查血脂是否达标,重点观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因此血脂达标与否重点参考该指标,高危患者将其控制在2.6mmol/L以下即可;其次应注意复查是否出现他汀药物不良反应,需要检测转氨酶、肌酸激酶与血糖,当转氨酶升高达3倍正常值上限应停用他汀,当肌酸激酶达到5倍正常上限或出现不能耐受的肌肉疼痛时,也应停用他汀,同时需定期检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但血糖异常的患者不能停用他汀,应对症控制血糖,因为他汀为心脑血管带来的益处远高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使用阿司匹林后重点观察有无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血尿以及解黑大便等,若出现出血相关症状,应就诊专科评估是否能继续使用阿司匹林。
综上,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预示着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0%,因此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的患者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疼痛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以降低急性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风险,用药后应定期检测血脂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其他网友回答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总胆固醇含量在2.8mmol/L~5.17mmol/L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3.12mmol/L以下;当二者含量高出上述标准时就成了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高危因素,所以,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并给予及时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的最优策略!
对于并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健康人而言,偶尔出现血脂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总胆固醇含量≤7.2mmol/L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4.9mmol/L就无需服药,此时,我们推荐的首选降脂方案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如果该方案进行1个月后上述指标仍不能降低至以下范围(总胆固醇≤5.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就需要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了;
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上述指标控制的将更为严格,除了总胆固醇含量必须控制在≤5.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也应该≤1.8mmol/L;为了达到并维持这个目标,我们建议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最后,对于没有患病却有着肥胖、吸烟、高血脂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也应该将胆固醇含量控制在≤5.17mmol/L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但却不必长期服药,只要血脂被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就可以停药了,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却必须继续执行,并注意监测自身血脂水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5.1mmol/L,这是典型的高胆固醇血症的表现,属于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对于该类患者来说,最怕的就是胆固醇升高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必须高度重视。
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有什么好的建议?
简单来说,我们所说的血脂主要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其中,血脂检查报告中最主要的三项就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一般而言,总胆固醇的正常值为5.7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为3.4mmol/L以下,由此可知题目中所说的TC和LDL-C的检查结果均超出了正常范围。那么,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该怎么办呢?
首先,建议先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5.1mmol/L,已经可以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而且属于比较危险的高胆固醇血症。不过,究竟有什么好的建议,还得看患者所面临的风险有多大,这就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看,不能光看血脂水平。我们都知道,胆固醇升高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使得血管狭窄、堵塞,诱发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像是心梗、脑梗、冠心病等都与之相关。
因此,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建议先要对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一般来说,TC≥7.2mmol/L以上、LDL-C≥4.9mmol/L,就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若再伴有其他风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史等,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极高风险人群,必须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如瑞旨瑞舒伐他汀钙片等,当然必要时还得加服阿司匹林等,帮助预防血栓形成。当然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还得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建议降脂目标应为,高危者LDL-C低于2.6mmol/L,极高危者降至1.8mmol/L以下。
其次,建议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改善生活方式。除了上述的用药建议外,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定的。这就要求患者做到合理安排三餐,控制高胆固醇食物、高脂肪食物摄入,尤其要远离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肝、蟹黄、鱼籽、蛋黄、肥肉等,烹饪少油炸,少吃肉多吃菜,适当吃些粗粮,保证三餐定时定量,不能吃的太饱太快;戒烟限酒,尽量戒酒;适度运动,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进行运动;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保持健康体重;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好个人情绪等,这些都是基础的要求,尤其是饮食和运动,必须有所为。
总之,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较大,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这个号称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疾病,一直都是阻碍老年人长寿的关键病因,所以说发现胆固醇升高时,必须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胆固醇升高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