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诺贝尔奖得奖的人怎么那么少?
优质回答:
这个话题说来太沉重。我们且不论社会科学方面的,因为这个确实有争议。就论自然科学方面吧,我们大陆这么多人,比人家美德日及欧洲一些国家差的远,就连我们的港、台都不如。其实陆港台百年来自然科学方面的诺奖得主己十位上下,杨振宁、李政道就是以台籍身份得奖的,之后才加入美国藉的。大陆仅一位屠呦呦。海外华人得诺贝尔奖的也有几位。我们现在重点谈一下我们大陆诺贝尔奖得主少的可怜的原因。
一、大家屈指数一下,我们这些年扼杀了多少自然科学方面很有诺贝尔奖可能的科学家?
二、检讨一下我们国人对待周围奇思异想的人的态度。也就是说欧美日的这类人,如果不违法犯罪,就会自然生存和奋斗。有时还能得到少数慧眼之人、善良之人的资助。而我们呢?有这些人的空间吗?!
三、我们属于后工业国家,时间上就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的时差。我们真正算工业正常国家仅四十年。而诺贝尔奖评审的观察时间有短有长,最长的达几十年。
四、我们的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我的看法:
1、我们现在的实行了四十年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有缺点,但总体是合格和良好的。这不是我说的,是广大的留学生的业绩说的,是世界科学高人,包括杨振宁先生说的。我们的缺陷是扼杀个性太多,偏面强调学习力,实际上就是弱化了创造力。
2、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公立大学根本就离不开裸分录取框架,一旦离开就被一帮苍蝇弄臭。而裸分录取确实会耽误少许富有创新力,而分不过硬的人才。这些人目前己破外国一些名校及我们的港大拾去,太可惜了。我们现在有了施一公们的西湖大学。我觉得还不够。
二是大学的严进宽出,己被实践证明浪费了一大批人才。尤其是十几年来,实际上成了一部分在考英语四六级考研,一部分在大力进修社会关系学,一部分成了网络游戏的俘掳。好在已开始改进了。
3、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最严重。一是如果我们当年是为了搭研究生培养这个台子,放松了学校和导师的资格认定的话,那么,也不需要四十年来搭台吧?!这个时间太长了。把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和发现创新人才,变成文凭工厂了。二是研究生招教里的笑话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建议:一是对搏士后站、博导、硕导进行一次大调整,定一个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包括毕业后成才的)硬杠子,降格一批,黄牌警告观察五年一批。二是对以后的考核以硬杠子(比这次整顿要高一节子)倒逼,然后给导师们更多招生权。三是下大力气用更切合实际的、更实用的英语考试代替四六级考试,目的是实用且不浪费考生更多精力和时间。
4、降低高考和研究生招考英(外)语权重,研究更切合实际的英(外)教学和考试方法。尽量腾出学子们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知识,用于创新。
五、我们的科技体制存在什么问题?最好让科学家们,尤其是海外归来的博硕士以上的人说。我不想再班门弄斧了。
其他网友回答
如今的诺贝尔奖已经不是当初的诺贝尔奖。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少数几个国家在操纵。在自然科学方面稍公正一点。在其他奖项上,其本上是美国说给谁就给谁,完全失去了诺贝尔奖的初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将战火烧到叙利亚,利比亚。将别国的总统弄死,千万难民流离失所,国土一片废虚。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应该获得诺贝尔战争奖才是),奖项失去了真谛!要奖何用???
其他网友回答
那是资本主义的标准,不屑。
其他网友回答
得奖者我为他祝贺,没有得奖者我劝他不要伤心。袁隆平、钱学森也没领到奖,他们依然是人们敬仰的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