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现代诗不用标点符号是一种错误吗?
优质回答:
谢谢!没有错,我原来写也是这样。当然用标点符号也是可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个人认为,不管诗、句、若无标句,不成诗、句,比如:我今天想去到何处去干什么是一句完整话,表面完整,也表达整个意思。若:今天,天气晴朗,我去干什么?这句话表达了天气和我想干啥事,两种事态。两种听者都完整,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但表达层次有所差异。
诗,从古至今从无说无标句,比如:河(池)塘莲叶叶联叶,莲子美味花粉红。池(河)中藕节节结节 ,乔装打扮乐其中。这句诗是一种表述是叶与耦,一上一下,一个是叶与叶上下相连接,另一个是直接相连。尽管是相连接,但意不同。这诗整体表达了河(池)塘中的叶与叶相挨之中会参差有莲子和粉红色的荷(莲)花,藕藏泥中是根根相接的,人们将它们的(叶包着蒸美食、吃莲子,花既欣赏又可做菜,藕就不用说了)做成美味。每句表达意不同,在写作之中无标号,怎么分清意思,读者能否解题意,作者的主要目的表达了什么?个人见解,若不对之处,敬请指点。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认为不是错误。我写诗一直不用标点符号。
–梭罗曾说”最好的诗歌也是被驯服的”而袁枚又说”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
–诗应该像自然般狂野,静默,真实,充满灵性,但不同的诗人笔下的一切皆不会相同,没有谁能完全描述出此情此景,而标点符号恰恰如花盆或花架,有意无意的限制了想象的空间,所以,以留白不用代替符号,千人千眼千意,可能会更好些。
–春兰秋菊,自成风格,自已喜欢就好!个人浅见。
其他网友回答
一切来源于约定俗成和个性爱好,有什么办法呢!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错误。
甚至,可以说是优点。
标点是为文字服务的,标点有个变化的过程。
古代诗歌中的标点,比较规律。
实际上,即使不用标点,大家也能看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加不加标点都一样。
再就是,中国的新诗的标点,加与不加,还和西方诗歌影响有关。
西方的诗歌,一开始,也都是有标点的。
所以,从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也都是有标点的。
后来,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诗歌进入一个新纪元。
外国诗人对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探索,涉及到方方面面,
自然,也就涉及到标点。
像法国的马拉美,兰波,阿波利奈尔等,
他们的诗歌,开始尝试去掉标点符号。
中国的象征派李金发、冯乃超们,也就开始去掉标点。
这样一来,大家觉得,形式上还挺创新的,
甚至,有时候,没有了标点的标注和束缚,诗意还能更多意,更蔓延,更扩散。
具体到中国当代诗歌,解放以后,中国新诗,大都是带标点的。
新时期以后,开始出现了不带标点的新诗,艾青也有,北岛,顾城等人也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第三代诗人的兴起,不到标点的诗歌,越来越多起来。
后来,大家也就习惯了,反而觉得带标点符号,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干脆,不带表现符号的诗歌写作,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趋势,一种普遍现象。
这其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有一点来自台湾诗歌的影响。
那个时期的台湾新诗,现代性更强一些,探索性更强一些,像洛夫、郑愁予等人,
诗歌基本上都不带标点符号。那个时候的台湾新诗,在某些方面,走在大陆前面,
对大陆年青一代的诗歌写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年轻诗人的诗歌里,基本上都看不到标点符号了。
当然,也不能那么绝对,对于标点符号,带与不带,都不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意思明白,不出现歧义,不形成语病,都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诗意,要有诗歌的修养和情怀,要有诗歌的本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