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唐以后各朝代文人都写诗为什么很多没法超越唐诗?
优质回答: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色,是没有可比性的,唐诗的成就最高,宋词的成就最高,元曲的成就最高,明.清的小说成就最高,是不能以一盖全只偏面强调一方面的。如果单说诗的话,那是因为唐代人把各种题材的诗都写遍了,后人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和新的高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主要是由时代的特质造成的,时势造就英雄,时势也造就文化。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对固定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时代文化特征归类。唐诗是历代诗文化的巅峰,群星璀璨,经典无数,好诗句基本被唐人写尽(非夸张)。后代的诗从总体质量上无法超越唐诗,这其中有四个重要的原因:后来的朝代不具备唐代的特殊历史节点、与唐朝的政权特质有差别、与唐朝的文化风尚有差别、受素材资源的限制。
首先唐朝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是后来的朝代不具备的,唐朝之前的隋朝,虽然国运不长,但隋朝是一个世界性的朝代,它前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距离唐朝并不远,那是一个战乱纷争、民族交融、南渡北上呈现出无限“动态”的历史时期。魏晋的玄学、外来佛学等思辨哲学经过华夏文明的彻底洗礼,给中国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隋朝终结了南北朝的乱局,文化也渐渐出现交融聚合的新气象,而唐朝很快就从隋朝拿到了接力棒,所以唐朝具有一个文化蓬勃向上发展的先天优势,魏晋时赋文是相当华美,华丽转身之后,便给唐诗奠定了深厚基础。
其次是唐朝的政权特质,它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统一王朝,其开放程度居中国历代之冠,是后来的宋朝、明朝和清朝完全无法相比的。唐朝是个文武并重的王朝,没有进入文官官僚控制的社会模式,武将的活跃度对文化是有着间接影响的,使得唐朝的文化没有死水一潭。诗作为唐人最常用的文化文学表现形式,也被注入了相当的活力。后来的宋朝的宋词虽然也很厉害,但词的限制是很严格的,远不如诗的活跃度,这也是唐宋在文化特质上的重大区别。
再次是唐朝的文化风尚与后代不同,由于唐朝皇帝与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整个王朝的性格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形态。各种西域人士、外来使节在唐代的文章小说中出镜率非常高,在朝为官的也多不可数,日本是最服中国唐朝的,当时派遣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风气变得相对宽松,看唐代女子的服饰和性格表现,就明显与后来的宋明清不同,因为此时中国文化还没有被理教所束缚。“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明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这样的生活味时足的诗了。
最后是受资源的限制,后代的人写诗再也跳不出唐人的范围。诗所描绘的无外乎景色、人情、社会、情感,这些方面几乎都被唐人写到了。宋人搞出来的词,是一种“工整美”,而唐人的诗是一种“自由美”,元朝受限于统治者的文化素质,流行的是元曲这种民间俚俗文学,明清在这方面没有建树,转而投向了小说体。
我们随便翻一翻书,就可以找到无数唐人的绝代经典,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它是时代所造就的灿烂文化,已经成绝响,无法超越。
其他网友回答
唐以后的诗之所以无法超越唐代,那是与唐代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历史使命有关的。后朝历史无法复制这样的机缘巧合,自然也就无法超越了。
之所以会产生唐诗的鼎盛,无外乎有以下九种情况:
其一,百花齐放。
唐朝自李世民初创以来,便积极与周边夷盟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一来,无形中便为众多的文人骚客,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在创作的技巧和眼界上有所拓宽。他们可以写夷盟的各种题材,文风开阔了,素材也丰富多样。
各种文化的合融,这样的百花齐放的方式,给了诗歌以蓬勃的生命力。
其二,君臣表率。
唐朝有许多的皇帝,其本身便是一位诗人。譬如说李世民,他便是武能安天下,文能作翰林的皇帝。其中有一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诗,便是他写的。
正因为皇帝的表率,许多大臣便跟风而至。还有唐朝的科举制度,便有诗考的一项。文人要入仕,首先要诗写得好才行,学子们争相钻研诗歌,诗风大振,也便席卷天下了。
其三,国运昌盛。
唐朝在贞观之治的带动下,其经济和国力,可谓空前的兴盛。当时的毗邻无不望风称臣。
这样的鼎盛时期,无疑振奋了文人们的创作激情。他们那种打了鸡血的兴奋,正好可以尽情的释放在诗歌上。还有经济作为其后盾,让他们在创作中也无后顾之忧。
其四,文人不得重用。
唐朝的文人虽可通过科考进仕,但大多数官运不是很好,好多文人都是怀才不遇,抑郁而终的。一腔热血,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也只能舞文弄墨,倾注在诗歌上,借以自慰。写诗之风,自然成了人们打发时日最好的工具了。
其五,禅文化的兴起。
自从达摩来到中国,禅文化从南北朝,便慢慢兴盛起来,直至唐朝达到了鼎盛。文人们开口便是佛理,闭口便是参禅,如此便形成了文人禅。
文人禅的兴起,无疑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人们把禅理融入到诗里,写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哲理诗。譬如王维,他便是禅诗合一的诗人。
禅重意境,诗也重意境。以禅意入诗,自然也就提升了诗的意境。
其六,前朝的铺垫。
唐朝以前的时代,都陆续的有写诗的人存在,但他们的主流不在写诗上。譬如魏晋时期的大谈玄学之风,注重文章义理的学术研究,还有刘勰的声律学说的兴起,都为后期的诗歌,在用词技巧上作了铺垫。
唐朝以前的诗歌不是主流,自然无多好诗存在。可正因为他们在诗歌技巧上的考究,为唐诗的壮大埋下了伏笔。
其七,初兴时的雄起。
但凡每一个朝代的初兴时期,人们都是异常兴奋的。因为人们看到了好的盼头,觉得来之不易,自然也会倍加的雄起。在文化上也不例外
,尤其是诗歌。
而诗的为量,需要一种雄起的意境,让其无限拓展,初兴时的雄起便产生了这种意境。初唐时的四杰,也便应运而生了,借着初兴的雄起,也便写出了气吞山河的好诗。
其八,黎明前的企盼。
你可知道最让人生起向往之心,是什么时候?那便是黎明之前。正因为黎明未到,所以便向往得到,倘若离黎明尚久,人们便失去盼头。唯有这要到未到之时,最让人神往,也最让人为之奋进。
哪个朝代的更迭,不会生起无数为之奋进的志士豪杰?好诗也不例外。
好诗必须在好的土壤里,或是有企盼能催其发芽的土壤里,才能诞生。而唐朝的安史之乱后的复兴过度期,便产生了这样特殊的土壤。从而也便产生了像李白、杜甫这样的难以逾越的大诗人。
其九,好的素材已用尽。
唐朝繁荣的土壤,培育了唐诗的鼎盛,诗人层出不穷,好的题材也便让他们挖得殆尽,只剩下残羹剩饭让后人去拾掇。无异于江郎才尽,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所谓时势造英雄吗,过了这个村也就没这个店了。
都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再鼎盛的时期,它也只能昙花一现,只能让后世瞻仰了。唐诗便是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唐诗是中国诗最辉煌的时期,并不是完全体现在诗句上。宋诗也有佳句,就比方说元代的《题泷阳县青草湖》被误收入《全唐诗》相似,但它是真的被“误收”吗?恐怕说来说去也是这首诗的优秀吧,因为它含有唐诗的“风格”、“味道”再里面。
唐诗是辉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诗的意境最高,最杂。相比宋诗,宋诗也很辉煌,但宋诗大都是“哲理”诗,譬如“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中又很多含有消极情绪……相反唐诗,各式各样的题材,层出不穷,立意大多高亢激昂……
以上,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