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标是历史上最有权有势的太子 朱标为什么能稳坐太子之位

网友提问:

朱标为什么被有的人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

优质回答:

因为朱标背后有着朱元璋坚定不移的支持,明朝所有人都知道朱标一定会继承皇位,就连朱棣也不敢展现自己的锋芒。

常言道:“自古无情帝王家”,出生于皇家,虽然地位崇高,身份尊贵,但彼此之间勾心斗角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成仇、刀剑相向的例子比比皆是,太子之位上往往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位置上的人时刻面临着危险。

然而朱标是个例外。身为太子,他不但地位稳固至极,还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他也算得上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标权力之大,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几乎所有大臣都在东宫挂名

历代皇帝为了让太子日后能更好执政,允许他们在一定限度内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底,但绝不能和太多的大臣有牵连,否则会失去信任。

清朝康熙时期,皇八子胤禩本来是皇位的绝佳继承人,但因为朝中太多文武大臣支持他,康熙认为他交通大臣,不但将其臭骂了一顿,还直接取消了他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古代,太子交通大臣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往往会让现任统治者感到不安。因为太子本身就算潜力股,不出意外日后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争先恐后巴结他们以便之后能够加官进爵,久而久之他们心思也就从当朝统治者转移到太子身上,办事情不会像以前那么尽心竭力。

更严重的是,如果太子笼络到足够大的势力,一些人就会怂恿东宫发动政变,提前夺取皇位。当初李渊就是没有限制李世民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后导致玄武门事变的发生,自己被迫退位让贤。

李世民不是太子尚且能做到这一点,更不要说号召力更强的太子了。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提防着太子,不让他们过多接触朝中大臣。

然而朱标的待遇有所不同。朱元璋让明朝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东宫挂职,左丞相李善长兼东宫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东宫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同时还有冯胜、刘基、廖永忠、汤和、邓愈等兼领东宫职事,这些开国大臣共同组建了东宫历史上的最强班底。

这种待遇在整个历史上绝无仅有,可见朱标的权力有多大。

二、代为监国,全权处理政务

有时候皇帝御驾亲征或者巡游天下,他们就会暂时将权力给予东宫,让其代为处理政务。

不过这种权力下放是有一定条件的,皇帝通常会派人专门监视太子,与此同时太子必须时不时地向他们汇报工作情况,遇到一些重要的大事还必须上报给皇帝让他们亲自处理。

更多情况下,说是让太子监国,其实就是给他们长长见识,皇帝处理政务的时候太子站在一边看着,能够拥有的实权微乎其微。

相较之下朱标才算真正拥有监国的权力。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认为他的年纪已经足够了,便授予他监国的权力。

朱标在监国期间拥有“听断决定,然后奏闻”的极大权力,这意味着朝中文武大臣上报事情时,必须先先交给朱标处分,然后才上奏皇帝做最终决断。

很显然,朱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得上皇帝了,而朱元璋则扮演着兜底的角色,朱标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朱标监国时间长达十五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政治经验,但也正是因为长期协助朱元璋处理朝务,他本就不好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英年早逝,为后来朱棣篡位埋下伏笔。

为何朱元璋愿意给予朱标这么大的权力呢?笔者认为这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朱标对于朱元璋有特殊意义

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生活条件非常不好,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没有条件娶媳妇。

后来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混出点名堂,他才娶了马秀英,那时他已经24岁,在古代算是晚婚的年纪。

又过了几年,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一番事业,这时他就非常需要能够生下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

27岁那年,朱元璋率军在前线拼杀,突然收到儿子朱标出生的消息,一时间激动万分,随后他便攻下了南京,这让朱元璋更加重视朱标,认为他就是祥瑞的化身。

战事结束了,朱元璋兴奋地在在当地的一座山石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字样,可见当时朱元璋有多么害怕自己没有子嗣。而朱标的诞生满足了朱元璋这种迫切的需求,所以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才会如此宠爱朱标。

二、朱标具有嫡长子的身份

在封建社会血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宗法制皇位的第一顺承人是嫡长子,显然朱标满足这个条件,所以朱元璋注重培养他无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一直深爱着马皇后。在朱元璋还未飞黄腾达的时候,马皇后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了许多帮助,两人结婚三十年,积累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而朱标是他与马皇后的爱情结晶,自然得到朱元璋更多的宠爱。尽管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孩子都非常疼爱,想要通过藩王制度保证所有人都能世世代代尽享荣华富贵,但真正能够走入他内心的,只有马皇后与朱标这一脉,这也是为什么朱标能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

三、朱标本身就很优秀

前面说到,朱元璋很早就把朱标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而朱标也从没让他失望过。

朱标经常跟着朱元璋上下朝,耳濡目染不但积累了非常多的政治经验,还能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后来朱元璋让他代为监国,朱标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对此朱元璋非常满意。

同时朱标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朱标的几个兄弟当中,秦王、晋王、周王,哪怕是燕王朱棣都曾都犯过一些错误,而每次朱标都会从中调和,帮助他们减轻责罚或者免除责罚。久而久之朱标也就积累了一定的威信,其他几兄弟对他都很佩服。

正是因为朱标如此优秀,朱元璋才会愿意并且放心将大权交给他。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朱标的确可以算历史上地位最稳固、权力最大的太子,不但拥有最为豪华的班底,还能掌握监国的实权,如果不英年早逝,铁定坐上皇位。

而朱标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权力,是因为他拥有嫡长子的身份,并且本身非常优秀,同时对于朱元璋有着特殊的意义。毫无疑问,历朝历代的太子都希望有朱标这样的待遇!诸位读者,你们说呢?

其他网友回答

在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是九五至尊,最高权力的掌控者。即便太子是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国家未来的主宰,但大部分的太子并没有什么实权,在前任皇帝在世时,太子的权力一般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一个例外,尽管他一生没有做过皇帝,一直待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的权力却十分庞大,比之他的儿子,真正的皇帝建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许多人甚至称朱标为权力最大的太子。那么,朱标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他又为何能在一代枭雄朱元璋的手中取得如此大的权力?

朱标的权力,体现在方方面面。除掉乱世当中的太子,光论大一统王朝中正统的太子,朱标的手中握有的权力的确是十分惊人的,放在其他朝代,这简直是不敢想象。其实,大部分朝代中的太子只是身份尊贵,但没有多少实际权力,比如唐朝太子李承乾,隋朝太子杨勇,他们的废立不过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而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们既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又没有实权。

然而朱标不仅可以参与政务,还握有军权。朱标的生母是朱元璋最宠爱的马皇后,听闻马氏为自己诞下儿子以后,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朱元璋竟喜极而泣,到当地的一座山上刻字道:“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明史》)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他请来宋濂等名儒作为帝师,教授朱标。朱元璋自称吴王以后,立即立朱标为世子,足以可见他对于朱标的殷切期望。在朱元璋称帝以后,朱标名正言顺的被立为太子。与其他害怕太子夺权的君王不同,朱元璋任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可以说,朱元璋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能臣良将们全部交给朱标,送入太子东宫。

朱标二十二岁以后,朱元璋命一切事务都由朱标决断。尽管朱元璋常常插手政务,但要知道这时候朱元璋本就是皇帝,朱标仅仅是太子,但他却能决断诸事,权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与其他面对父皇时需要唯唯诺诺的太子不同,朱标性格敦厚宽容,却敢于和朱元璋争吵,坚持己见。这一方面说明太子朱标性格坚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朱标的权力之大。

而朱元璋敢于放权给朱标,原因有三。其一,朱标是马皇后所生,又是朱元璋嫡长子,朱元璋对朱标格外疼爱,放权给他,是想历练他,培养国家的继承人。其二,朱标性格敦厚,处理事务尽皆妥当,没有逾越之举,深得朱元璋信任。其三,朱标仁义宽厚,常调解争端,替人求情,在诸王以及朝中大臣中威望极高,朱元璋即使不给他实权他的影响力也是在的。

所以,朱元璋这位枭雄,可以对功臣狠辣无情,斩尽杀绝,但他对朱标却充满父爱。朱元璋不介意朱标权大,他相信以朱标的品行不会造反,而提前给他权力,有利于权力的过渡和交接。只可惜天妒英才,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最终还是没有做成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朱元璋:什么,标儿造反了?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快!颁布传位圣旨!嗯。。。对了,把龙椅抬过去!还有玉玺!龙袍都替咱给他送过去!哦,对了,拿咱的尚方宝剑把旧臣都砍了!派御林军给咱的标儿开道!让我想想还有啥!哦,后宫佳丽除了漂亮没侍过寝的,全部赏赐白绫一条!愣什么愣?赶快去办啊!

其他网友回答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他的长子朱标,也确实是权力最大的太子,原因有这么三个方面。

其一、朱元璋解除了很多开国将帅的职权,留下的权力真空,必须有人填补,朱元璋开始是用太子,来填补这些权力真空,毕竟皇帝也是两只眼睛,很多行政事务顾不过来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从来不怕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在遗诏中说: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朱元璋曾经在8天时间内,就批阅内外官员奏折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这样的工作量,凭借他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很早他就让太子殿下分担政务

朱元璋见朱标已经成年,就命令一切政事先启奏太子处分,然后奏闻皇帝。他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官员不能解决的事情,以便朱标太子可以练习国政。

朱元璋告诫他,每日要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的报告,学习办事。

与此同时,他还教导太子办事情要有原则,要坚持仁政,才不会失于疏暴。能够明察秋毫,才不会惑于奸佞。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要有决断,就不致牵于文法。

事实上,朱元璋自己作皇帝以来,就从来没偷过懒,一切行政事务,他都惟恐处理得不当,从而有负上天的付托。

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休息,有朱元璋的言行身教,从此,朱标开始协助其父处理朝廷的日常政务。

可以看出,在朱元璋解除很多开国将帅的职权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必须有人填补,朱元璋开始是用太子和皇子们,来填补这些权力真空,毕竟皇帝也是两只眼睛,很多行政事务也顾不过来。

从朱标处理政务的角度看,事实上他就是朱元璋的半个宰相。可见朱标的行政权力是非常大的。

其二、朱标还是嫡长子,具有很大的家族权力,成为调和皇子矛盾的桥梁和纽带

朱标太子性格比较仁慈宽厚,对弟弟们非常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经多有过失,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过重的责罚,太子在诸王中威信也最高。

特别是马皇后病逝之后,朱标事实上成为朱元璋管理皇族的得力助手。

其三、朱标还有替父巡视地方的权力,比如视察西安和洛阳,然后解决是否迁都的问题

洪武24年,朱元璋曾经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

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的情况,比较两地的优劣得失,回京后,他还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患病了,在生病期间,他还向皇帝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情。

综上所述,朱元璋解除了很多开国将帅的职权,留下的权力真空必需有人填补,朱元璋开始是用太子,来填补这些权力真空,毕竟皇帝也是两只眼睛,很多行政事务顾不过来。

朱标还是嫡长子,具有很大的家族权力,成为调和皇子矛盾的桥梁和纽带。

朱标还有替父巡视地方的权力,比如视察西安和洛阳,然后解决是否迁都的问题。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朱标确实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其他网友回答

其他朝代的太子谋反要么被杀要么被贬,而如果朱元璋要知道朱标想登基,那一定是先把自己龙袍脱下来看朱标穿上合身不合身,虽然有点夸张,当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也确实如此。

龙凤元年(1355年),朱标出生在商人陈迪的家中,朱元璋至此算是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朱标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这自然便是嫡长子。

虽说当时朱元璋还是郭子兴帐下的一个将领,但他却没有轻视朱标的教育,因为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如今小有职权那就一定不能在教育上亏了孩子。

在朱标六岁的时候,朱元璋便找来当时的大儒宋濂等人来给朱标讲授学业,也正是因为朱标自小接受的都是最佳的儒家文化,所以日后跟朱元璋的思想有所不同也是可以理解。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朱标没有一点朱元璋那种暴躁的性格,取得代之的是温厚和宽容,这让朱元璋愈发的喜欢长子朱标。

龙凤十年,朱元璋在进入应天府后根据大臣们的建议便在这应天府中自立为吴王,被寄予厚望的长子朱标也自然是做了吴王的世子。

在朱标十三岁的时候朱元璋便让朱标亲自回老家祭祖,在祭祖前曾这样告诫朱标:古代的贤德之君之所以贤德,就是因为知晓百姓的疾苦从而在位期间勤俭持国。

而你生而富贵,长年生活于安乐的环境中,这次外出要沿途浏览好好观察民间疾苦体恤民情,回到老家后认真访老,这样你就知道我创业有多不容易。

此番话更像是老一辈君王在交代新一代君王如何管理国家,可见朱元璋是真的认定了朱标,要知道此时的朱标可才十三岁。

不过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对他的期望,在回去的路上是谨记朱元璋的教诲,这也导致朱标在做上皇太子后依旧经常去各地巡察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朱标顺势从世子改封为皇太子,整个过程中无一异议,可见朱标不仅得朱元璋的欢喜,更得大臣们的信任。

为了将朱标打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朱元璋在给太子选择的班底上可谓是费劲了心思,最终选出一套豪华的阵容来辅佐朱标政事和军事。

左丞相李善长是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是太子少傅,常遇春则是太子少保,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比如杨宪、冯胜、汤和、刘基等人,这些人相当于是大明的半壁江山,可见朱元璋对朱标器重到了哪种地步。

在朱元璋和一众文人学士的指导下,朱标随时生活在富贵的环境中,但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坏习惯,在学习上虚心求学,在为人上慈善且殷勤。

朱标的其他弟弟之间多有争端,每次都是朱标出面给他们做和事佬,于是朱标在一众兄弟间的人缘也是最好的,没有人敢违抗他。

在朝堂之上虽说朱元璋是其父亲,但每当朱元璋有不好之处朱标都会指出,有一次宋濂因为牵扯到了胡惟庸案要被杀头。

还是朱标出面拦下了朱元璋这个举动,以太子的身份阻拦皇帝,这地位放到历史上还真没几个太子能做到。

为了更早的退位,朱元璋多次以外出征战为由让朱标代理监国,在太子监国这段时间内国家太平,这结果令朱元璋非常的满意。

洪武四年,朱标继长子朱雄英之后又迎来了次子朱允炆,朱元璋看朱允炆也老大不小了,连孩子都有两个了,便有了退位让贤自己颐养天年的想法。

于是朱元璋便下令今后的政事要先经过太子那一关,过了太子那一关再向他奉命,此举不难看出朱元璋是想锻炼朱标登基后每天需要处理大量案件的能力。

对此朱元璋再次告诫朱标四点,分别是:仁、明、勤、断,只有仁义才能治国,只有明亮才能避免受到迷惑,勤劳方可避免懒惰,能决断才不会受限。

此时朱标已经完全有能力且有资格做皇帝,如果朱标提出要登基的话恐怕朱元璋也不会斥责,因为朱标无论是哪方面都太过于完美。

洪武二十年八月份,朱标被派遣巡视陕西地界,与此同时陕西的秦王朱樉因为屡次犯错被朱元璋交回京城,朱标此行目的便是巡视陕西和调查秦王。

回去之后还是朱标求情,朱樉这才得以继续回到自己的封地陕西,这也是为什么有朱标登基从而其他藩王不敢造反的说法。

因为朱标不仅是权力大,在为人长兄这一块也确实没话说,造反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这是连理由都找不到。

只可惜天妒英才,朱标自从陕西回来之后就患上了风寒,并且无论用什么疗法都不见其效,朱标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被朱元璋和满朝文武寄予厚望的朱标病逝,享年36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朱元璋痛苦不已。

也正是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晚年性情大变,原本还想着早点退位颐养天年的朱元璋也不得不重新培养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将近晚年,能辅佐朱允炆的时间实在有限,于是朱元璋就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屠杀对朱允炆有威胁的功臣。

只能说随着朱标的去世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朱元璋的政治屠杀是因为朱标不在朱允炆不能压制群臣,燕王朱棣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因为登基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标。

所以说朱标是权力最大的太子一点没错,他跟皇帝的距离已经不再受其他人影响了,而是全凭他想做或者不想做,一句话的事。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风云妹子在此谢过诸位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