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 春秋五霸不同说法

网友提问:

为什么对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会有不一样的?

优质回答:

谢问!春秋五霸是谁?历来诸说不一。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名实之分,二是断限之分。

第一,五霸之说源头。

五霸之说,源于《左传*鲁成公二年》,是年齐国被晋国打败,齐顷公幸免被俘逃走,晋军抓了协助齐顷公逃跑的逢丑父。齐顷公请求与晋国和解。派国佐带上消灭纪国缴获的礼器纪獻、玉磬和土地文书等厚礼献给战胜诸国。但晋国将帅又加条件,要求把齐顷公的母亲作抵押,並且要把齐国境内田垅由南北向全部改为东西向。齐国佐反驳:第一,论地位齐国君母亲与晋国君母亲同等,你们在列国中首开抵押国君之母先例,一则违背周天子命令,二则是用不孝号召诸侯。第二,周天分封诸侯时规定,各国根据地理实际,或南向或东向开辟田垅。如今你们晋国让齐国全部改成东西向田垅,难道只为你们兵车通行。不顾周天子命令和齐国地理宾际?违天子命令又违道义,如何做盟主?”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霸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如今齐国求和献礼,你们却求满足无止境的私欲。那么齐国只能与之死拼到底!后来鲁、卫两国劝说,我们与齐都是亲戚,晋得宝器,鲁、卫得土地已经很荣耀了。再说没有永远强大的霸主。这事也就和平解决了。

第二,《左传》首提五霸之事,发生在鲁成公二年,即公元前589年。齐国佐所指五霸应是:

1、齐桓公(前685一一643年)、

2、宋襄公(前650一一637年)、

3、晋文公(前636一一628年)、

4、秦穆公(前659一一621年)、

5、楚庄王(前613一一591年)。

第三,《荀子》、《史记*索引》等书所列五霸,下限延長111年至公元前468年,五霸人选各有不同。有的按周天子封伯致胙算,也有的按国家执力算,结果纷纭。

我个人认为,若论整个春秋时期242年间,按周天子封伯致胙不只五霸。按实际发挥霸主作用算比较合理。应该删除宋襄公和阖闾。宋襄公已经是春秋时期四公爵之一,並不需要再封伯,而宋名望最高,势力最弱,以自己崇高地位称霸诸侯属自已拔高。春秋礼崩乐坏,拳头大的是爷。吴王阖闾刚与晋国争出头,就被越王勾践消灭,也不宜算。越王勾践应该算。天子封伯致胙,雄霸江淮及齐国鲁国以南几代。春秋末期,周天子的封伯几乎没什么用。《荀子》删秦穆公是因为有伯之名,控制不了晋魏趙等国。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五个代表性人物,古代学者和史家看法不一致。霸,即伯。会合诸侯,朝见天子,以令诸候。《史记索隐》中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齐桓公姜小白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进进改革,…尊王攘夷,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王霸之首。二,宋襄公兹甫守信率曹邾四小国伐齐立齐孝公。伐郑国,泓水之战被楚国打败,受伤而死。并没有真正称霸诸国。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重用先轸,孤偃,设三军六卿,成濮之战打败楚国。秦穆公任好,用百里溪,蹇叔,由余伐西戎灭国十二,隊霸西戎,西方诸戎之伯。楚庄王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由孙叔敖,武举扶佐楚国大治,马踏黄河,问鼎中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争霸吴越,北威齐晋。

其他网友回答

鄙人首次听闻春秋五霸之名,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秦穆公和宋襄公根本不是霸主。应以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来代替之。

  荀子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之论。时至今日,春秋五霸以荀子之论最为权威。今日笨笨献上拙文一篇,再议春秋五霸。

  首先,《荀子》并非史书,是与《孟子》、《庄子》、《韩非子》相同的“子书”类文学著作。其目的是为宣扬儒家学派的思想和主张。所以,以文学作品的视角来看,荀子的春秋五霸之说,是最权威的。若以史学的视角来看,春秋五霸是否是真正的霸主?春秋时期的霸主究竟有哪些?

  若以三大标准评判霸主:一是取得争霸战的胜利或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是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三是被周天子承认和册封。此外,成为霸主之后,他干的好与坏?要看是否救危济困,主持公道。

  春秋时期有三个超级霸主: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

春秋第一霸,就是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的晋悼公。悼公时期的晋国,就像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一样,无人能出其右。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近三百年的历史,“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之初,相传有大小诸侯国140余个,经过多年的兼并,到了春秋末期仅剩硕果仅存的几个大国了,可见各国之间战争之激烈!这些有影响的大国之间互相争斗,胜者即为霸主。也就是历史上的“春秋五霸”。

对春秋五霸之说,历代争议较大,光说法就达九种之多,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可见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位霸主是普遍得到公认的,争议就在剩下的那两位到底是谁?

宋襄公

宋桓公之子,在首霸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打到齐国,在齐人的里应外合下,拥立齐孝公,因此而成名。一直羡慕齐桓公霸主地位的宋襄公自恃定齐有功,野心膨胀,不顾公子目夷的多次劝阻,妄图称霸中原,在没有任何资本的情况下,宋襄公匆匆发起诸侯会盟,却反被楚国设伏擒获羞辱。泓水之战中,他又大讲仁义道德,死守古代“不鼓不成列”的决斗式战法,结果兵败身死,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样的人,若称为霸主,实在令人汗颜。

秦穆公

秦德公之少子,在位长达38年,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从他始,秦国开始崛起。秦穆公在位期间,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推行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政策,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在成功完成秦晋联盟之后,秦穆公急欲进兵中原,完成霸业,在袭郑灭滑之后,一度引起中原震动,但很快被晋襄公遏制,并于肴山惨败,此后虽然成功复仇,但一直受到晋国的压制,遂改往西发展,后来征服西戎,在西方辟地千里,终成大国。所以可以称为霸,虽然是偏霸。

吴王阖闾

阖闾主要的事迹就是楚国亡臣伍子胥为辅佐,修建城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又重用军事家孙武,提高战术素养。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但后来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斩落脚趾,重伤而死。从他的事迹来看,影响力仅及于楚,远未及中原,所以也难以算一霸。

越王勾践

勾践的事迹都比较熟悉了,二十年卧薪尝胆,由弱转强,一举击败吴国,然后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东方之伯。而后越兵渡淮南,把淮上地还楚,把吴所侵的宋国之地还于宋,泗水以东的百里地还给鲁国。从此越兵横行于江淮,诸侯都到往庆贺。从其事迹来看,勾践可称为一霸。

所以在鄙人看来,春秋五霸应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这五位相对合适一些。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对于该问题,史学界争议颇大。但目前《左传》里的说法支持最多。个人还是认为以《左传》里的为对。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左传·成公二年》杜预注)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

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楚庄王、吴王阖闾(《荀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诸侯王表》颜师古注)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全祖望《鲒埼亭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