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朝将要灭亡时为何没召回赵佗的几十万南征部队?
优质回答:
秦始皇驾崩后两年后,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起义,然后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燃爆大秦帝国的疆域。在中原混战不休之时,秦国的一支主力大军却选择隔岸观火,他们迅速关闭驰道,拥兵自重,不参与中原混战。秦国的这支主力大军就是岭南军团,人数有五十万之众,最高军事长官为赵佗。
秦朝为什么不召集岭南秦军回防呢?这要分两个阶段看,阶段的划分就是李斯死前死后。李斯死前,他作为大秦丞相负责平息各路叛军,他认为章邯的骊山军团、王离的长城军团足以平定各路叛军,因此没有必要召集岭南军团回防。秦国连年修建大型工程,政府已经资不抵债,筹集骊山军团的粮响已经十分困难了,召回岭南军团根本没有足够的粮响。
李斯被赵高阴谋杀害后,由赵高主政大秦,他的工作重心不在平息各路叛军,而在于弄死秦二世,自己当赵始皇。章邯前期能顺利击溃陈胜的百万大军,能顺利擒杀楚军首领项梁,除了章邯本身军事素养高外,还在于李斯把内政调度好了,让章邯大军有粮可吃,有爵可领。赵高弄权可以,但是治国的实际经验远远无法跟李斯相比,因此李斯死后骊山军团就军心不稳,粮草不继了。
赵高只想如何保证自己的权势,他不在乎秦朝的生死,他认为最坏的结果就是放弃东方六国的领土,他继续做一个秦王,再回战国时代。前文已经说了,中原大地已经不在秦朝控制范围内了,关中的粮草连骊山军团都维持不住,更不要说召回岭南军团了。长城军团五万大军南下协助章邯合击赵国,粮草都是自带的不能持久,更不要说岭南军团千里回防了。
军队的忠诚度用什么来保证,除了对国家的认同和军人荣誉感外,最实在的就是粮响了。岭南地区原本穷弱,秦军进驻后与百越族通婚杂居,当地经济基础十分差,要岭南军团北上援秦,粮草安在?百越族本来就没有完全归化,如果秦军北上击楚,背后百越再次反叛,那么岭南军团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全军覆没指日可待。基于这些原因,秦朝没有召他们,他们也没有主动回去。
赵高对章邯都十分不放心,怕他拥兵自重,引兵反叛,因此扣押了章邯的家小在咸阳。岭南军团是全家迁往岭南的,家小并不咸阳,因此赵高就更不会召岭南的秦军回来了,以防生变。赵佗最终在岭南建国称帝,号南越国武帝,汉朝建立后南越国成为汉朝属国。汉武帝时期,汉朝灭了南越国,最终岭南融入了华夏大家庭。
其他网友回答
岭南人文历史为您作答。
秦朝为什么没有召回赵佗的军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赵高隐瞒了起义军的严重程度
秦二世时期,赵高在朝廷一手遮天,报喜不报忧欺骗胡亥,把农民起义军说成是几个小毛贼。胡亥从心理上就没有真正重视过农民起义军,直到章邯投降项羽,起义军要攻进咸阳时,秦二世才真正害怕,质问赵高:丞相不是说关东盗贼不能成气候吗?怎么会搞成今天这样子。所以,从一开始秦二世就根本没想过要召回赵佗的部队,等到想召回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2、一开始章邯战斗力很强,没有必要召回
农民起义开始后,秦朝任用章邯为总指挥镇压起义军,章邯的战斗力很强,很快就消灭了陈胜、吴广起义,后来又打败齐楚联军,杀死了项梁。之后又杀死了魏相国和齐王。一直到前207年巨鹿之战前,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六国旧部纷纷战败被杀,因此,秦朝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召回赵佗军队。
3、赵佗不愿意回援秦朝
南征军的前一任长官任嚣不满秦二世的统治,早就有割据南粤,自立为王的打算了。在他临死前,他把赵佗叫到床前,嘱咐赵佗“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于是假传圣旨,让赵佗接替自己的职位。赵佗赶忙派人堵塞了北方通往南方的关口,杀死了秦朝的官吏,换上了自己的人,在南粤自立为王。这样一来,就算秦二世想派人来召回军队,也绝对不可能了。
4、岭南道路遥远,远水不解近渴
咸阳与岭南相隔千山万水,五岭山脉又是天险,当年汉朝时吕后曾派兵攻打南越国,士兵在翻越五岭时,就被瘟疫、暑热、猛兽困于五岭崇山峻岭之中,损兵折将,连山脉都没有翻过去,只好撤并。可想而知,部队回到北方的难度。就算赵佗愿意回援,一来一去,也是半年一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秦朝早灭亡了。
5、南征军成分差,秦二世对他们的战斗力不报希望
当年秦始皇给赵佗的部队,都是些秦朝的“弃儿”,有商人、罪犯、赘婿,都是些成分不好的人,用他们去打南越,其实是一种惩罚。打完后也不让他们回中原,而是让他们就地戍边,变作农民,开垦南疆。因此,在秦统治者的眼里,南征军根本就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被流放的罪犯。
综上所述,由于秦统治者对起义军的轻视,章邯部队镇压的顺利进行,又由于山高路远,赵佗不愿意回援,朝廷对南征军的轻视等原因,赵佗的南征军并没有北上回援秦军。依照当时的形势,赵佗选择不回援秦朝而是割据为王,自守南疆是对的,该策略保障了南越地区百姓免遭战乱,以及保护了南越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当初秦始皇派遣大军征讨岭南诸地,历经数年征服百越,逐渐适应当地气候,也慢慢融合当地人员,但是毕竟属于外来统治阶级,秦始皇深知此地大军无法轻易动,否则一切必乱;就像他危机时刻也没动云中大军一样,同样是为了防止外来侵略者。秦始皇曾说过,中原大战无论多么惨烈那属于华夏民族自己的事情,而外族永远是外族,不能不防。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千夜,我来回答。
秦朝快要灭亡的时候,赵坨手握几十万的帝国南军,如果能回师救秦,或许能挽大厦将倾。可是,此时赵坨从任囂手上接过南部军团,遵从老上级任嚣的遗愿,与中原隔绝割据一方。风雨飘摇的秦帝国,已经无力控制数量尚存的帝国南军。
先来看看秦帝国三支主力军:其一北部军、其二关中地区的京师军、其三当年远征岭南的南部军。
秦帝国的北部军,就是征伐匈奴、负责整个帝国北部边防的军队。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大将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匈奴在河套地区的肥美牧场,设置九原郡,移民屯田,连接秦国、赵国、燕国长城,修筑要塞直道,在上郡设置北部军总部,统一部署帝国的北部边防。
北部军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负责帝国的北部边防,防备被击退到蒙古高原的匈奴骑兵卷土重来;二是作为首都地区的北部屏障,防止对关中地区的可能袭击。北部军的第一任统帅为大将蒙恬,监军是皇长子扶苏。始皇帝三十七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胡亥、赵高、李斯伪造诏书送抵上郡,扶苏和蒙恬先后自杀,北部军改由王离统领。
王离所率的北部军,是大秦帝国实力最强的部队!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当年九月,张楚周文军逼进关中,秦王朝仓促应对,来不及征调帝国各地主力军队。大秦少府章邯临危受命,以京师军为核心,将骊山陵的役夫刑徒编入军队,击败周文军,迫使周文退出函谷关,首都地区的危机得以一时解除,秦政府得到时间重整旗鼓。
在这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秦帝国实行总动员,全面调整军事部署,周密地准备了对关东叛乱的反击。在这次全面的军事调整中,北部军的一部奉命由直道南下,进入关中增援章邯军,其主力部队受命在王离的统领下,东渡黄河,负责黄河以北地区,也就是旧赵国和燕国地区的平叛军事活动。
王离所率的中路军一度收复失去控制的领域,跟章邯的中路军一起,对起义军形成合围之势。可是,王离最后遇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激励楚军士气,歼灭了王离所率的北路军主力。王离被俘之后,只剩下章邯所率的中路军苦苦支撑着,可是章邯外无援军、内无朝廷信任,一度被赵高排挤,心力憔悴之下投降了项羽。这才有后来刘邦挺进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帝国灭亡。
各位可以看出来,在秦灭亡过程之中,帝国的南军毫无作为,袖手旁观。若是秦始皇在世,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年秦始皇派50万大军征岭南,帝国南军首任主帅屠睢,次任主帅任嚣。50万大秦南军苦征岭南5年,才拿下百越之地。秦始皇为了稳定新征百越之地,让大部分南军留在岭南。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任嚣任“东南一尉”,官不大但手握军权,足以节制三郡。
秦始皇驾鹤西去后,秦二世无道,帝国大乱。任嚣此时已经病重,郑重地招回戍守边关的赵坨,把帝国南军和三郡之地托付给他。关闭与中原的通道、闭关据守确实是任嚣的意思,可是赵坨接手南军之后,就将这支部队作为武装割据的资本。他日后建国南越、吕后时期自称南越武帝,靠的都是大秦帝国南军的班底。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中原乱纷纷时南越未卷入战火中,后来汉初立国,刘邦忙着收拾异姓诸侯王,也没空“修理”赵坨。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腾出手灭了南越。赵坨也是个命好之人,他连续“捡漏”先帝秦始皇、前任主帅任嚣,还活过了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他可真是长命百岁。
赵坨是个有福气的人,南越偏安一隅,国祚百年,碰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才亡国的。可是赵坨,毕竟对不住先帝嬴政。他眼睁睁看着秦帝国灭亡,手握几十万重兵不救,是为不义之臣。这也是大秦帝国的悲剧,当面横扫六国,却因昏主乱臣而灭!
帝国南军不救秦亡,完全是因为人心变了!先帝驾崩,忠臣变貳臣!
其他网友回答
你问我,我问谁,问历史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