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朝二世而亡时,能灭6国的大秦军队,去哪里了?
优质回答:
秦灭于民心渐失,天下俱反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虽然该观点争议较大,但暴政事实却无可争议,只是大多的争议点在于该点是不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然就是对国家的巩固、整改,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其实他推行的很多制度还是被后人肯定了的,但是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更何况,这其中还不止一颗老鼠屎。
首先就是多数人一提秦始皇就会联想到,还写进高中历史教材的严禁私学、焚书坑儒。虽然这一政策的推崇在当时有其重要作用,秦始皇也不是把所有书都给烧了,但是其对儒生的杀戮还是不可取的。焚书坑儒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的大毁灭,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其残暴的手段也引起人民的不满。
再提秦法,我们都知道秦国推行了很多法律条款,并且秦国的法律特别严苛,实行严格的连坐制度,拥有花样繁多惨无人道的酷刑。秦法之狠,以至于获罪之人数不胜数,其中被酷刑杀死的人更是到处都是!记得陈涉世家中写道,陈涉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秦法无情,只讲法理,不讲情理,陈涉认为,误期便是死,反抗也是死,横也是死竖也是死,干脆起义反抗。严法重刑,人心惶惶!
在经济上,秦始皇也没少给百姓压力。大战之后,本该修生养息,而秦朝却制定了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尤其是对于国家的男性,从17岁开始服徭役,得到70岁才可以免除。而且在此期间,秦始皇还大肆兴建土木,征集大量劳动力修长城、建阿房、修驰道,简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吃不饱,过不好,每日还得为了沉重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忧愁,民心又何所向?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民心,才能得到巩固,而秦的暴政,却是一步一步摧毁民心,最终,苦秦已久,民心渐失,天下俱反!
秦灭于后院着火,军队难集
最开始,我们有提到秦国在一步一步崛起,在统一的过程中,军队也在不断壮大,最后可是拥有当时最强的军队,号称百万雄师。可是秦国被破的时候,他们都无力反击吗?如此强大的军队还守护不了自己的国家吗?
这就不得不提,当时秦国军队的划分与布局了。秦统一之后,原先的百万雄师自然不可能还是聚集在一起,于是秦始皇对于这百万大军便有了自己的分配。
其中,秦军的最强主力在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领30万大军镇守北部防线;这30万大军可以说都是精兵良将,在北方修筑长城并与匈奴周旋,保卫国家。本来到了秦国危难之际,这支军队是该赶快支援的,我们暂且先不提他们能不能及时赶到,能否挽救秦国的命运,但是他们最终是没有出动的。
是蒙恬叛变了吗?其实不是,在当时,这支军队是遇到了大变故。那残暴的秦二世,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蒙恬又是公子扶苏的支持者,自然难逃一死。蒙恬死前,吩咐军队驻守边疆,禁止南下。再加上秦二世如此残暴,又逼死了将士们的将领,军队自然对他不满,不去支援,也是意料之中的。
除了这三十万大军,秦国自然还有其它军队。
当初秦始皇还命任嚣领50万大军驻守岭南百越之地。之后任嚣便病重,任赵仛为南海郡尉,将军队托付给他。但也是这可恨的秦二世,暴政残忍,杀害扶苏,致国家动荡,奸臣当道。再加上军队常年在外,离国都较远,本就容易心生歹意。咸阳危难之时,他们便没有回去支援,最后赵仛还自立了门户。
除却这两支大军队,据说,在秦始皇每攻下一个国家后,都会在其城市留下一些军队驻守,兵力分散较开。
最终起义军掀起反秦之战时,秦朝确实就没有集中的大部队兵力来抵抗起义军的突击了。反秦的力量越来越大,而当初的百万雄师也是零零散散分散各地,最后参与抵抗起义军的军队,不过就20来万人,还不是秦国的精锐部队。加上最后项羽的破釜沉舟之力,秦国最终走向灭亡。
昔日大国,终是陨落
每当回顾一遍秦国灭亡的历史,笔者都禁不住感叹遗憾。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蛮荒小国,步步为营,到最后大国崛起,实在可叹。可是,它的强大与辉煌,在历史长河中又只如昙花一现般短暂。
秦的陨落,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究、分析并学习、反思并寻找启示。
首先,对于秦的制度改革与变法,其实还是应该称赞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一些政策制度还是有点过犹不及了。
比如为了文化、思想的统一,推行的焚书坑儒;为了国家有序发展,推行的各项法律条文,过于严苛、无情。如果当时,陈涉因下雨误期,能得到秦始皇的理解宽容,赦免他们不被砍头,是不是当时的那一场起义就可以避免呢。想让一个国家发展并强大,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是有必要的,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火候过旺。
其次,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民心者,失去天下。当初秦国是小国时,遭遇其他强国的打击,濒临亡国边缘,秦国百姓同心协力,共患难,一起抵御外强,为国家的存亡努力。
而到了统一后,秦始皇急功切利,大战以后,不修生养息,还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让百姓生活在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之中,民不聊生。再加上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种种暴行,失去民心,几乎算是失去了江山的依靠。
所以,大国的强盛与繁荣是离不开人民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国家的建设中,应该注重人民的诉求,安定民心。
秦国的陨落,我们惋惜,但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谨记历史的警醒,吸取教训,为我们国家的长久繁荣发展助力!
秦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它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是意义非凡的。
秦第一次实现了我国的大一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它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秦朝实行的多个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制度也为后世的王朝国家提供了借鉴意义,为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生于战国,一个群雄并起、分裂对抗、战事不断的特殊时代。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秦国的步步崛起,绝对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典型例子,实现了从一个蛮荒小国到无敌强国的惊天逆转。它拥有当时强大的军队,百万大秦雄狮,横扫六国。
但人们不禁就疑惑了,如此励志的崛起之路,到后来又拥有如此强大的百万雄狮大军,秦又怎会在统一后的短短14年间,从最强到灭亡,甚至当初的百万雄师都还没有上场的机会,秦就没了!秦国为什么被破?曾经的百万雄狮又去哪了呢?
秦灭于民心渐失,天下俱反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虽然该观点争议较大,但暴政事实却无可争议,只是大多的争议点在于该点是不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然就是对国家的巩固、整改,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其实他推行的很多制度还是被后人肯定了的,但是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更何况,这其中还不止一颗老鼠屎。
首先就是多数人一提秦始皇就会联想到,还写进高中历史教材的严禁私学、焚书坑儒。虽然这一政策的推崇在当时有其重要作用,秦始皇也不是把所有书都给烧了,但是其对儒生的杀戮还是不可取的。焚书坑儒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的大毁灭,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其残暴的手段也引起人民的不满。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统一六国,何等的风光,势不可挡。百万秦军所向披靡。但是从秦始皇的死,到秦朝灭亡不过三年时间。那么强大的秦朝军队,怎么就剩下临时组建的劳役军队,还不到二十万人。那么剩下的大秦军队都哪去了呢?
原因一战亡
翻找了几本书后,知道当时秦朝分别还有北卫军守卫北部边疆,防止匈奴的入侵。这军队有二十万。但是由于扶苏被杀,这二十万是扶苏的亲信,不参与战争,情有可原。
原因二归降,建国
可还有一支最强大的,南方远征军五十万人。竟然在大秦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没有出兵。两个军团按兵不动,让强悍一时的大秦朝就这么顷刻间土崩瓦解了。再仔细翻看书籍,书上记载了当时秦王朝对北方不出兵,很是气愤。曾督促北方出兵。
可是翻遍书籍,也看不到对南方军的要求。难道这南方军真的就如后世所说。闭关建立了南越国?可是曾有记载说,南方军在南方苦战。久久不能平息。怎么一到关键用它的时候,就建国了呢?或许这南方军在南方并非是为了战争。而是在给秦始皇见造陵墓。
如果这么想,很多事情就都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朝廷没有催军团发兵?为什么要闭关自封?或许南方军早就平定了南方。以当时秦朝的科技和军队素质,五十万人攻打一个南蛮民族,应该不会那么费劲。然而国内突然的内乱,让这支军队也不知所措。随后扶苏被杀,国之不国。
总结
按照书上所说,南方军曾派人进中原打探了消息。随后就闭关立国了。而且另外一段记载更加说明了我的推测,那就是秦始皇死在东游的途中,据说运回咸阳的时候,尸体都臭的不行了,要用臭鱼的腥味掩盖。一代帝王。难道当时随行的秦军护卫中,就真没什么办法保存好这一代霸主的尸首吗?
那些费心思讨好的近臣。那时候都想什么呢?不管谁当皇帝。把他老爹的尸首弄的好好的,都是大功一件。运回去都烂成鱼干了,胡亥他再不孝,总不能就这么一了百了吧。除非那运回去的不是秦始皇的尸体。
(图片来源网路,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由秦军的组成来看,秦军主力三大军团,守卫北方的长城军,规模大概30万,南征的岭南军,规模50万,还有就是由老秦人组成的关中军,规模不超过10万,是秦军精锐。到最后是天下大乱时,还有临时组成的骊山军团,规模在20万左右。所以秦始皇给自己的帝国留下了一百多万虎狼之师。
1:长城军团
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从此驻扎在此守卫边境,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就是在长城军任监军,蒙恬和扶苏很得士卒之心,但是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矫诏,逼迫蒙恬和扶苏自尽,从此长城军团军心浮动,战斗力大减,秦末,长城军团在第二任主帅王离的率领下进入内地平叛,灭掉了重新建立的赵国,把楚国的项梁(项羽的叔叔)杀死在定陶,但是这是长城军最后的辉煌,第二年,长城军把齐赵联军围困在巨鹿时,诸侯慑于长城军军威,不敢营救,此时唯独项羽带领楚军,破釜沉舟度过漳河,在巨鹿全歼了二十多万长城军团,长城军成就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威名后彻底落幕。
2:岭南军团
秦始皇派50万岭南军团南征开发百越(两广地区),主帅任嚣到赵佗确实很好的执行了这个命令,通对岭南开发贡献很大。秦末大乱时,主帅任嚣病重,他把赵佗叫来病床旁,叮嘱他,暴秦无道,中原纷扰,南海这个地方有山川险阻,可以立国。于是赵佗关闭了与中原的关口,杀死了秦朝在岭南地区的官员,闭关自立称王了,岭南军团在祖国有难时,做出了自保的选择。
3:关中军和骊山军团
秦朝少府章邯临危受命,用刑徒组建了骊山军团,精锐的关中军也被抽调走大部,故而成分比较复杂,秦末大乱时,这支军队成了平叛主力,章邯靠着这支军队扑灭了陈胜吴广起义,与长城军合作在定陶之战杀死了项梁,几乎平定了叛乱,可惜在巨鹿之战未能顶住项羽的进攻,导致长城军被全歼,章邯怕赵高治罪,率二十多万秦军最后的军团投降了项羽,不料项羽在新安竟将二十多万降卒全部坑杀,所以当刘邦进入关中时,曾经雄视天下的秦军只剩下少量关中军,根本无法抵挡刘邦,秦王子婴只能投降。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奉行法家,战争动员能力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参照秦灭楚之战,李信和蒙武率领的二十万大军攻楚,结果惨败于楚将项燕之手,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遭遇了商鞅变法后,最大的一场惨败,结果嬴政下令全国动员,又迅速组织起了六十万大军,逼得项燕自杀,楚国一战而灭。那么,当项燕的孙子项羽率领的六国复国军,攻打秦朝的时候,曾经那支大秦铁军,去哪去了呢?
原来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就地驻守,是为九原秦军。又命令屠睢、任嚣、赵佗等率领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分兵五路南下攻打“百越”部族,征服了现在的浙江东部、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广西、广东,以及越南北部的广阔土地。也就是说,当时的秦朝在一南一北两个方向同时大规模用兵,还要分兵驻守关中和六国故地,本来就没有多少机动兵力。
等到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残余势力纷纷起兵复国,得到当地民众普遍拥戴,而分散驻守在各地的秦军可谓是老虎嘴边的肉,直接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陈胜部将周文一度逼近函谷关,秦朝不得不临时征发骊山工役、囚徒为军,由章邯率领,将其击败。
但是因为这支囚徒军的主体还是原来六国的民众,等到囚徒军出关平叛,章邯部二十余万大军东征时,士卒已经逐渐换成了正规秦军,这才能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反秦势力的核心人物项梁。而九原秦军主帅蒙恬被李斯、赵高杀害,改由王翦的孙子王离继任主帅,当王离率领二十万九原边军南下,结果被项羽打了个破釜沉舟,全军覆没。而章邯在苦苦支撑了大半年后,被迫投降,而和他一起投降的二十万降军(此时章邯的军队早就不是当初击败周文的“六国囚徒军”了,而是以父母妻子都在关中的秦人子弟为主的秦国部队)直接被项羽坑杀。至于远在岭南的南路秦军,经过之前惨烈的战争和病疫,仅剩不足10万人,他们一方面要压制约30万人的百越民众,另一方面继任主帅赵陀直接下令封锁通道,建立独立的南越王国,割据一方,而驻守武关的近十万秦军,直接投降了刘邦,被其整合收编8万人。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大多数士兵都在北方与南方防线,秦朝时北方一直都是重兵把守,抵抗匈奴的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