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找工作时总有骚扰电话或遇到骗子公司,如何识别招聘陷阱?
优质回答:
招聘陷阱“避坑”指南
求职高峰期,求职者尤其是迎接毕业生一定要注意不法分子和无良企业利用个人急于找工作的心理,打着各种就业的旗号,收取中介费之后变相拖延或者直接消失。
安全就业第一法则:凡是收收钱的招聘都要多留个心眼。
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工装费、招聘费、培训费、报名费等收费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缴纳中介费才可以进的大厂,可以多咨询该地区的工友,获得更多建议。例如:“收取20%的培训费就可以上岗了”“拒绝,有培训的话可以从工资里扣除”。
安全就业第二法则:了解清楚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和劳动合同可能存在争议的条款。
入职后不知道每月工资什么时候发、工作地点不一致、上夜班等情况,都是因为没有了解清楚造成的。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明确这几项内容,如果企业刻意隐瞒欺诈,那么在此情况下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
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办公场所高大上,但要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却是六个月。这种情况怎么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期限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安全就业第三法则: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职业资格证等身份证件抵押给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如果被扣押了即可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
当用人单位掌握你的全面信息并无休止的面试,且不断询问家庭信息时,一定要小心了。公司是不必了解你这些全面个人信息的,所以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和家人、朋友保持讯息通畅,将身边亲近的朋友设置为“紧急联系人”,提醒家人谨防诈骗,必要时向警察寻求帮助。
安全就业第四法则:谨记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网上刷单,日薪300+”“无学历要求,轻松月入过万”“一天收入超白领”等信息满天飞,用高薪吸引众多求职者。
求职者要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这些公司有违法行为,你也可以帮助更多人避免跌落陷阱。
找到工作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 企业是否经过工商登记以及企业注册有效期限;
2. 合同使用标准合同范本补充条款一定要细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晰、完整,是否存在替代性或含糊的文字表达。
3. 合同是否有必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7)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8)违反劳动合同者应承担的责任
(9)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前八条为必备条款,第九条为协议条款。
最后,如果在求职过程中你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一定要寻求法律保护,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其他网友回答
好不容易接到了面试邀请,但千万不要兴奋到昏头。
求职套路千千万,这些套路可是很可怕的哦~本期,小职为大家总结了8个找工作时会遇到的求职陷阱。
就算求职心切,也希望大家在找工作时,擦亮火眼金睛,以防被骗!
一、只签就业协议不签劳动合同
有的公司为了免费用工,会借“考核期”的名义说事:设立7-15天的考核期,考核期内没有工资;考核合格后,再进行3个月的试用。
一些就业单位只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二、借招聘收取各类费用
“假猎头”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职位,但要收取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押金等,结果去入职时,不是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就是根本没有传说中的好工作。
例如,某金融理财公司以“操盘费”“押金”“风险金”等名目,要求求职者交纳费用后才能上岗。小李因求职心切,加上高额月薪的诱惑,交了6000元后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后,小李发现,公司承诺的高额月薪是以根本无法完成的业绩为前提的,他每月仅能拿到两千元保底工资。
三、挂羊头卖狗肉的传销招聘
黑中介通常会以高薪工作为诱饵,把求职者骗到传销组织、黑煤矿做苦力、东南亚电信诈骗等。
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缴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
别忘了李文星案
求职时,注意面试地点,一般校招面试地点会选择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如果面试地点是在很偏远的城乡结合部,或是在某个偏僻的小区里,就要谨慎了,这很可能是传销陷阱。
四、只试用不转正
一般入职后都有3~6个月的试用期,为了骗取廉价劳动力,一些公司会以“试用期工资一两千,转正工资一两万”的幌子,招聘大量应届生。而等试用期一到,就随便找个理由辞退应届生。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少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举个例子,约定的转正工资是5000元,那么试用期的工资是5千的80%,也就是4000元。
五、网络兼职刷单、手工活外包
找不到工作,家里蹲心里过意不去,要不找个兼职?
高薪招聘模特兼职、刷单返现、手工外包、抖音快手点赞员……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赚钱、就能月薪过万?
小范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手工活招工信息,按照“招聘方”要求,线上缴纳696元代理费后,接到了十字绣、串珠子等简单的手工任务。
但接下来几天任务量急剧上升,根本无法完成,她想放弃这份工作。当她要求退还代理费时,却被告知不完成任务不予退款,后来就被拉黑了。
将诈骗与传销融合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法
很多急需找工作的人,非常容易掉入兼职陷阱。本想找个副业,没想到变成“负业”。
六、借招聘骗取/扣押个人信息
贩卖个人信息的招聘公司,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招聘, 从而在求职者投递的简历中获取个人信息。
一些公司,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应聘者提交重要证件原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
要知道,公司或单位是无权扣押你的重要证件(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银行卡、户口本)的。简历上的部分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通讯地址等,不用写得过于具体,以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被非法利用,可把重点放在工作经历上。
七、能力不足,要工作,先培训
有公司打着高薪招聘应届生的旗号,然后刁难应届生经验不足、能力不足,要想得到offer,得先培训,或者从学徒做起。
并把这样的培训叫做岗前培训、公司培养费、干部储蓄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没钱就让你贷款培训、分期付款、或以后从你工资里扣。这实质是为骗取求职者培训费、服装费等各项费用。
还有骗子盯上求职女性,设下整容贷款陷阱,不还钱还被威胁“肉偿”。
八、职位骗局
明明面试的是A岗位,入职后实际做B岗位。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一些被“骗”进公司的应届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较低。
有时甚至安排应届生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这是常见的“职位骗局”,有同学因此耽误了其他校招计划,只能去参加社招。
此外,签劳动合同时,还需要特别留意以下这些合同陷阱:
如何避免求职陷阱呢?小职觉得要做好3点:
一是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
对应届生来说,最好的求职渠道应该是校园招聘(各类知名私企、国企的校招)。
校招没有社招那么严格,社招要求入职以后就能上手干活的,校招给予应届生更多成长的时间,也更看重学习能力。
二要通过网络搜索公司是否靠谱。
求职者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应聘公司及应聘岗位信息,你大概需要了解这些信息:创始人背景、公司产品情况、在行业内的地位、公司法律风险等。
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看公司的经营状态,是否有行政处罚信息、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是否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信息。
也可以先在微博、论坛、职场社区看看他人对公司的评价,充足的准备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三是多了解一些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防止被骗,求职前还可以先多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遇到门槛低、薪资高、不符合常理的工作,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无法提供或含糊其辞的,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