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学习?
优质回答:
空说无益,唐代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律诗亮点,就是当时各种工具书充足。现在,实惠的举措,将经典诗词标注上平仄符号,不妨出版一些,平仄,音韵之类读物,便于爱好者们熟悉一二。当然,最好是制作一个App小程序,让高不可攀的细节,傻瓜同样可以掌握。
其他网友回答
试谈浅见。所谓平仄,简单理解就是:读字时发出的声音有平缓和不平缓之分。平缓的,平声;不平缓的,仄声。但是,我们别忘了,中国人说话是受许多方言制约的。如:中,无论古代和现代,应该都是平声。但是,慢点,好像河南人读这个“中”字时,其发音声调,应该归类于仄声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中国古代的好多字,依今天的发音声调,有可能是平声,在那时却是仄声。反之,一样。故此,平仄要讲,但不必太拘泥了!!!陋见,抛砖引玉耳。
其他网友回答
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初学格律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弄不清楚平仄。普通话好的朋友告诉我:用新韵,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没什么难的。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弄清平仄后,多读唐诗宋词,看到平仄有疑问的,再去查平水韵,看是不是古今发音不同,这样很快就通今识古了。
但现在问题是我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那个年代老师也不要求普通话必须过关,现在还真回忆不起来哪个教师教过我普通话。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国”字的时候,扯着嗓子领读:guó,guó,中guāi的guó。门外看门的大爷来一句:中国的锅就是比外国的锅好!不是手不溜,怪袄袖,我确实不会普通话,怎么办?
经过摸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方言类比法。
河南人讲普通话很难改掉河南口音,为什么?因为河南话的读音接近普通话,只是声调与普通话差别大点儿,上学的时候最害怕的语文题就是给汉字注音标调。如果把河南话和普通话搅在一起,恐怕越搞越乱。后来我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方言入手,来分辨平仄。方法如下:
在普通话中找四个代表字,许多书籍推荐
妈、麻、马、骂,
普通话,正好一二三四声
在河南话中,妈发音近普通话中的二声,麻发音近普通话中的四声,马发音近普通话中的一声,骂,与普通话发音差别不大,四声。但在韵母是ieue,在普通话中读四声的字,在河南话中大多读一声,如:叶、月、越,铁等。
虽然知道这些,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方便。那就跳过这些,直奔结果:遇到不知道平仄的字,就直接用方言读出,再和四个参照字反复诵读比较,接近哪个就是哪个,然后再通过字典或者网络工具确定是否正确。才开始的的时候,准确率大概只有70%左右,这也是不小的成绩。经过20天左右的努力,基本是解决了平仄辨别。
熟悉了对联和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后,就回忆自己从小学开始还能记起的诗词,遇到似乎不合格律的,就查平水韵来看是不是古今读音不一样。如读到“天寒白屋贫”,用普通话,五连平。按格律,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一查平水韵,白、屋都是古入声字,古仄。再看下去发现:珀、百、拍、伯、泊、箔、帛、柏,都是入声。猜测入声字的形声字也是入声,反之亦然。再查资料,了解更多的辨别技巧。很快就跨过了平仄关。
后来我把自己的体会分享给了一个有同样困惑的朋友,结果他用了一周就找到了窍门。让我不得不服气智商的高低是有先天成分的。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如果能给朋友们多少有一点儿启发,也不枉在键盘上抠半天了。
其他网友回答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学习!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昨天就开始思索了。今天早上又看了几个朋友的回答,理论性、知识性、信息量都很大,令我万分的佩服。他们使我学习到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非常的感谢他们。
但是,他们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来进行回答。本题题旨是:要想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并且能快速学习。
平仄是从何处产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以前中国文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这里的“平”声,就是平仄中的“平”;而“上去入”三个声调,就是平仄中的“仄”。这是很清楚的,并没有那么深奥。古人写诗填词对联,就是按照这四声去做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在《新华字典》里是一直实行四种声调的。
不过,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四声与以前的四声是不同的了。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阳上去”。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把过去的平声分开,成为“阴平和阳平”两种声调;过去的“上声和去声”保留下来;过去的“入声”分别潜入到了“阴阳上去”四声之中。
我们学习汉语文字声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把话说明白,这是全体人民都要做到的。对于少数写诗填词对联的朋友来说,要求就更高了。要求虽然是高,如果有心真爱诗词联,那也不是太难的。
假如你想按照古人的“平上去入”来作诗填词对联,当然难度会大一些,因为你有可能缺乏相关的工具书。假如你想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阴阳上去”来作诗填词对联,难度不会太大的,因为《新华字典》对每一个字都标明了它的声调。“阴平和阳平”就用着平声,“上声和去声”就用着仄声,这不是很简单的吗?当然要熟悉的话也需要一个过程,切忌急躁心理作怪。
我在《今日头条》和朋友们相会之后,发现朋友们对作诗填词对联分成了两种人。一种人认为,所有诗词联的写作活动必须按照古人规矩来进行,否则就是犯规,这些人只是少数;另一种人认为,诗词联的写作不必要求什么平仄对仗押韵等等。认为这些都是藩篱,抑制了人的思维活动,不利于创造新时代的文学作品。
对于这两种意见,我本人都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
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做那件事情的规矩,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诗词联等古代传下来的文学体裁,古人不知道经过多少探索和实践,才形成了它的样式,怎么能说丢就丢呢?这绝对是不可以的。
再者,一直抱着古人的东西不放,一点改变都不行,也是不利于创作的。如果是那样的话,还讲什么创新呢?我觉得如果是搞学术研究,那对于古人的创造是一定要深入地挖掘,发现古人更多灿烂的成果;假设你是要实践诗词联的创作,那我认为只要坚持平仄对仗押韵等最基本的原则就行了。至于一个字的声调、平仄,则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所标明的声调来辨别平仄就行了。这样就可以达到题目所说的“快速学习”的目的,尽早进入诗词联创作的轨道。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
君所举入声字古韵中皆为入~平双声字:入作平:白~巴埋切;石~绳知切;叔~赊周切;熟~绳朱切;集~更移切;合~杭哥切。故应举古韵纯为入声,现代汉语读平声之字。如:喝、格、国、杀、失、说、秃、帖、瞎、责、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