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烩面的评价 河南烩面为什么好吃

网友提问:

请你们评价一下河南的烩面,有什么优缺点?

优质回答: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

地道烩面自家常

一碗好吃的烩面讲究的是面的地道、汤的清纯、肉的香烂、烩的功夫。

一,高产的麦子失面味

想吃一碗家常烩面当然是自己动手最好,没有时间,街头巷尾的小馆子也中,要吃出家的味道,肯定是自家产的麦子磨面最好。和面时加点盐、蛋清也已不是什么秘密了,醒面时间冬长夏短自己掌握,剂子搓揉到位擀匀压中缝,抹油装盘密封,抻时均匀用力,抖动量技而行,手捏部分要捏匀了,顺缝破开,入锅烩制不停搅翻,熟不失筋道最好。如今,亩产一千三四的小麦众多,品种的改良、化肥的泛滥使得麦子失去了本真,筋道不足,超市买来的烩面坯定是加了东西的,筋得没了面味,面食而无面味已成了美食者的无奈。

二,静心熬得好底汤

“听戏常香玉的腔,烩面帖老太的汤”是广告语,也是大实话,一锅好汤是成就烩面的关键。熬汤是技术活,羊净肉冷水下锅,文火逼出血沫,再大火烧沸轻焯,捞至沸水中开煮,中不续水,成汤后晶莹剔透,煮羊肉不加盐及佐料,如有野韭根、籽可放少许以去膻味,几粒绿豆也可。汤白如奶是要加骨头或是煎半熟之鲫鱼熬制的。听说连锁店制汤一般不在店里而是另寻静处,不唯秘不外传,也有静心慢熬的心态在其中啊。如今街头小店林立,汤尽续水以至早食者夸晚食者贬的现象,生意不好的用过夜汤自是不鲜,加盐五料煮汤使得肉柴不烂,更有化工原料勾兑者实在可恨,在利益面前汤已变了味。

三,烩面是要“烩”的

烩面之功在于“烩”,羊肉爆炝、素菜翻炒、五料入勺、肉汤续入烧至沸处,手抻烩面入锅,粉条海带丝豆腐皮青菜等陆续入锅稍烩,出锅点缀以葱花芫荽,一锅一碗,心急不得。如今时空加速,厨师、客人已无了耐心,或是大锅烩成,或是捞面浇汤,或是汤菜面勾兑,早已失去本真。利益与节奏改变着脚步与舌尖,匆匆、太匆匆,美食是对传统的守护还是快餐式改造,早已是公婆之争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北方人,又喜欢吃面。我觉得河南烩面好吃,其最大的特点是,现抻的面,宽宽的厚厚的,嚼着很有劲道。另外,汤菜味道也不错,有北方面食的共同点。

但烩面在北方是最普遍的一道面食,可以说是一样家常面,无论城乡,可以说家家会做。只是随着地域不同,调味及配菜也小有不同。所以,不能说那一个地方的就是正宗的,只能说是有特色的。

河南烩面有河南烩面的特色,喜欢的肯定说好吃,不喜欢的就说不好吃,这很正常。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南方人 非常喜欢烩面……

其他网友回答

河南烩面,说起来也是有一段经历

之前在厦门的时候,门口就有一家卖烩面的

味道让我难以忘怀,现在想起来还是想来个大碗,给我的印象就是汤特别的香,每次吃都要把汤都喝完

老板娘每次盛面的都会在底上放上一大半勺(汤勺)类似面粉一样的东西,我一直以为是黄豆面啥的,吃着还挺香,直到有一次我正好起得早,出门逛逛,就看到老板娘正在做那一盆料,正好奇,我就看那盆很香的面是怎么做的

我看到的是老板娘那一盆佐料几乎大半盆是鸡精,鸡精,鸡精。。。

自那以后,再也没吃过烩面,搞半天我喝着很香的汤都是味精鸡精

你要说放鸡精味精调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那一份真的是一大半勺,感觉都吃调料了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烩面虽是传统小吃,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以前的人吃不起。

烩面的面坯是由精制面粉(俗称“精粉”)做的。四十年前,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别说“精粉”了,绝大多数人连“标粉”(全麦面粉)都吃不上,很多家庭一个月不一定吃一次肉,羊肉和精分面做的烩面,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奢侈的东西。1967年郑州第一家专门经营烩面的饭店——合记烩面馆开业以后,一直都是个别人或者说是特权阶层去的地方,过了十来年也就是八零年前后,一般人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烩面这种特色面食。

记不清上世纪八几年了,日子开始好过一些了,我跟着同学骑自行车去邙山春游,印象半路有个地方叫“下坡杨”,路边有个小馆,又脏又破,席棚搭的那种,门口的黑板上用粉笔歪歪斜斜写着烩面0.32元/碗,整整比市区便宜了0.1元,这个价钱在当时很诱人,我忍不住要了一碗,一吃才知道,那烩面是标粉做的,拉得很厚,缺少烩面特有的筋弹和细腻,还不胜吃捞面条。那一次我明白了,烩面必须用精粉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