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金庸的小说好在哪里?文笔,剧情还是人物塑造?
优质回答:
金庸十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十一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作主角,有像郭靖比较侠义的,有像杨过比较偏执叛逆的,有像石破天傻傻的不通人情世故的,有像张无忌容易被人骗分不清有些所谓正义侠义之辈是沽名钓誉的奸邪之人,有些邪派魔道中人倒是人品不错。也有像韦小宝这样流氓无赖色色的小流氓小混混但却很讲义气的。也有像狄云这样傻瓜蛋被人陷害被整得很惨最后涅槃重生的。也有像令狐冲这样正邪都可以交朋友,只要人品可以就是了的,还有像萧峰段誉虚竹不同性格类型人物的等等。十一部小说十一种不同个性,人物性格那么鲜明,仿佛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作品怎能不打动人心,反观其他的新派武侠小说作者人物性格就没有那么多样鲜明的了。看了这十一部小说我突然理解金庸先生为什么封笔不写了,因为他想不出第十二种人物性格类型的塑造而痛苦,因为无法写出有新意的作品只好封笔,留下经典让人回味吧。
其他网友回答
金庸小说的好其实并非体现在剧情上,而是体现在一个侠字。金庸作为新武侠的开创者之一,他将武侠二字中的侠提到了武前面,而这也是他所有小说中一贯强调的核心。
纵观金庸小说,你会发现它有着明确的历史背景,庞大的江湖门派,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招式武功,而这才是他被人称为武侠宗师的基础。就像盗墓小说中的鼻祖天下霸唱,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盗墓宇宙里的四大派以及各种暗语,而这直接影响了后来一大批盗墓小说的创作。可以说,金庸为新武侠宇宙的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在金庸的绝大部分中长篇小说中,其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武功招式都是有关联的。金庸特别喜欢在书中加入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小的门派,细微的角色等。以及埋下一些伏笔和空间供读者联想,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也令无数的金迷乐此不疲。比如倚天中的杨逍和侠客行中的谢烟客都会弹指神通,那么这二人是否与黄药师有所关联呢?再比如倚天中的黄衫女子,她会九阴真经,还知道屠龙刀中的秘密,那么她与杨过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凡此种种,细细探究起来,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最后,金庸的小说之所以喜欢设立明确的历史背景,其实也体现了他本人的家国情怀。最明显的莫过于《碧血剑》中的袁崇焕,透过金庸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文人扼腕叹息,愤懑不平的气息,而这种气息贯穿了金庸绝大多数的小说,比如“射雕三部曲”,比如“天龙八部”。
其实,题主认为金庸的文笔不行,笔者是不赞同的,通读金庸小说,尤其是后期的集大成者《鹿鼎记》,你会对金庸信手拈来的文字甚为叹服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答:金庸的小说好在哪里?文笔,剧情还是人物塑造?
金庸的小说,融汇了传统讲故事技法之大成。就是说,不扯20世纪乔伊斯、巴塞尔姆、卢尔福那些讲故事不走寻常路的大师们,金庸的传统讲故事技法,已经到极限了。
而且是个中西合璧的融合。
中国传统演义小说,许多全知视角;纵然有主角,并不贴着写;《三国演义》好看,但大家很少有极强的代入感,依然是在看他人演戏;而西方通俗小说,许多都是骑士游历,写出来虽是第三人称,却是第一视角,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有代入感。
金庸的小说有代入感,就在这点:他的小说代入了一个主角视角,而主角并不知道一切,由此而有悬念,由此才引人入胜;《碧血剑》那就是袁承志慢慢探索到温家的秘密、金蛇郎君的一切、满清的谋划,等于是借着袁承志视角带你看明朝最后几年;《射雕英雄传》等于是让你代入郭靖视角,目睹成吉思汗的创业,塞北江南,认识黄蓉,经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最后华山论剑;《鹿鼎记》更是以韦小宝的视野,带你观赏康熙从平鳌拜到平三藩到平台湾。
这种第一视角的代入感说来容易,其实很难写:既需要精确细腻的动作描写,又需要适当的心理描述;后一点非常难,需要有极好的尺寸感才能把握住不出戏。四个字:沉得住气。
后面还要说到这个。
金庸用了大量西方技巧讲故事,尤其学大仲马最多。《碧血剑》里袁承志替焦公礼解围,是基督山伯爵为莫雷尔解围的翻版;《连城诀》狄云狱中得知真相,也是基督山;《射雕》里洪七公得以不被炸船而死,取法于《二十年后》。
但是像《射雕》里密室疗伤,全是舞台剧手法;《雪山飞狐》全部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借着大家的叙述完成前后二十年故事的描述,更是大仲马都难以操作的高难度技巧。
所以金庸的故事何以顺滑?因为他将各种文体讲故事的技巧融汇到极致了。
然后,是文笔。
王朔以前骂金庸,摘几段:
无一句不是现成的套话,三言两语就开打,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说文字通通作废,只起一个临摹画面的作用。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
从王朔骂金庸的话里,嗯:
其一,金庸描摹画面挺棒的,连王朔都无法否认。
其二,金庸用的是白话文。
描摹画面棒?纳博科夫在康奈尔讲课,说福楼拜好,好在哪里?描摹情境如神,简洁明快,一句废话都没有。
海明威后来在他的冰山理论里更强调,讲故事时少抒情,少废话,少点副词,少点心理描写,多用动词。
金庸从来没什么废话,专心讲故事,很少抒情,很少发议论,很少做道德说教,能不流畅吗?
沉得住气;从故事叙述到文笔,金庸都很沉得住气。
然后,金庸用白话文。虽然被王朔吐槽说是文言文,但金庸好在没翻译腔,而且是在汉语读者能接受的情况下,最为简洁通俗的写法。
《水浒》就是白话文,也很流畅干净吧?
金庸对这点是有充分认识的,《飞狐外传》后记里他说:
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
我们来看《飞狐外传》最后那段。
田归农转过头来,喝道:“小贼,快埋!咱们不等了!”胡斐道:“好,不等了!”抓起刀柄,只觉眼前青光一闪,寒气逼人,手中已多了一柄青森森的长刀,刀光如水,在冷月下流转不定。田归农和众武士无不大惊。胡斐乘众人心神未定,挥刀杀上。当啷当啷几声响处,三名武士兵刃削断,两人手臂断落。田归农横刀斫至,胡斐举刀一格,铮声清响,声如击磐,良久不绝。两人跃开三步,就月光下看手中刀时,都是丝毫无损。原来两口宝刀,正堪匹敌。胡斐一见手中单刀不怕田归农的宝刀,登时如虎添翼,展开胡家刀法,霎时间又伤了三名武士。田归农的宝刀虽和他各不相下,但刀法却大大不如,他以擅使的长剑和胡斐相斗,尚且不及,何况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三四招一过,臂腿接连中刀,若非身旁武士相救退开,已然命丧胡斐刀下。此时身上没带伤的武士已寥寥无几,任何兵刃遇上胡斐手中宝刀,无不立断,尽变空手。胡斐也不赶尽杀绝,叫道:“我看各位也都是好汉子,何必枉自送了性命?”田归农见情势不对,拔足便逃。众武士搭起地下的伤毙同伴,大败而走。
没有心理描写,全是干净漂亮的动作描写,动作密集,画面描摹精细。
仅有的特写镜头是“刀光如水,在冷月下流转不定”。
仅有的旁白是“原来两口宝刀,正堪匹敌”和“田归农的宝刀虽和他各不相下,但刀法却大大不如,他以擅使的长剑和胡斐相斗,尚且不及,何况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这是很精纯洗练的文笔了。
而描写苗夫人南兰的复杂心理,更是一句话的事,只用一句话和一个动作,就完美描写了一个人的内心。这就是描摹场面的高手:不靠说明,而靠动作和场景动人心。
胡斐握住了刀柄,回头向苗夫人瞧去,只听得她幽幽说道:“要明白别人的心,那是多么难啊!”她长长地叹了口气,缓步远去。田归农叫道:“阿兰,你在客店里等我。待我杀了这小贼,大伙儿喝酒庆功。”苗夫人不答,在荒野中越走越远。
想知道金庸怎么抒情吗?依然是《飞狐外传》。
却原来,程灵素在临死之时,这件事也料到了。她将七心海棠蜡烛换了一枝细身的,毒药份量较轻的,她不要石万嗔当场便死,要胡斐慢慢的去找他报仇。石万嗔眼睛瞎了,胡斐便永远不会再吃他的亏。她临死时对胡斐说道,害死他父母的毒药,多半是石万嗔配制的。那或许是事实,或许只是猜测,但这足够叫他记着父母之仇,使他不致于一时冲动,自杀殉情。她什么都料到了,只是,她有一件事没料到。胡斐还是没遵照她的约法三章,在她危急之际,仍是出手和敌人动武,终致身中剧毒。又或许,这也是在她意料之中。她知道胡斐并没爱她,更没有像自己爱他一般深切的爱着自己,不如就是这样了结。用情郎身上的毒血,毒死了自己,救了情郎的性命。很凄凉,很伤心,可是干净利落,一了百了,那正不愧为“毒手药王”的弟子,不愧为天下第一毒物“七心海棠”的主人。少女的心事本来是极难捉摸的,像程灵素那样的少女,更加永远没人能猜得透到底她心中在想些什么。
这就是金庸自己所谓的,有文艺腔的,有外国小说风格的句子。
他可以写这种句子,可以写得很动人,但他控制着,少写。
平时还是尽量洗练,用不带翻译腔的白话文,来描摹画面,来叙述。
至于读者们体会到什么,是读者们自己的事,金庸不负责做旁白灌输,他只是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罢了。偶尔抒情一下,就足以动人心魂了——比如程灵素这段。但他很节制。
有十分力,使一分;不煽情不废话,只顾描写动作与场景。
于是举重若轻,于是行云流水,于是场景自然动人。
这种精确而节制,才是金庸流畅的真正秘密。
欢迎关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里流淌
其他网友回答
金庸的小说好在哪里?
个人觉得应该是开创了一个流派,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流派,我们就姑且称呼其为金庸流派吧。
那么金庸流派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自所以金庸小说能够成为许多读者心目中好作品,我想大大概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知道大家在欣赏金庸小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他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有历史根据的,说白了就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比如:《射雕英雄传》写的是宋朝时期,《书剑恩仇录》讲的是乾隆时期,《碧血剑》谈的是明朝等等,似乎金老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据,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往往人们对于真实事件当中人与事表现得要比虚拟事件当中的人与事,其亲和性要大的多,因为那毕竟是真实存在的,便就有了对比性;而那些虚拟的由于缺乏真实感,故少了对比性,故,真实性极强的金庸小说便成了许多人的香馍馍。
二,金庸小说条理清晰,目录分明;说白了金庸小说通俗易懂,没有过分复杂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情仇,所有,他的小说能够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这在无形当中便奠定了大多数读者的基础。
三,金庸小说中的好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好的结果,坏人基本都没有好下场,这很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四,金庸小说中的主角基本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着一段奇遇,让读者很是过瘾。
五,金庸小说中的主角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即一开始武功都很差,最后脱变成天下无敌的存在,这很合常理,值得推敲。
六,金庸小说感情戏,特别是男女爱情写的很棒,不亚于一步经典的言情小说。
其他网友回答
没读过原著,只看过电视剧,从电视剧看他的小说通俗易懂,不像红楼梦,三国演义那样深奥艰涩高陌。另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人物写的非常有才华想象力有内涵非常感人。作品立意高远博伟。像小龙女,杨过,黄蓉,郭靖,段誉,王语嫣,萧峰这些形象本身写的非常高尚内涵美妙又平易近人富有想象。像小龙女这个角色故事写的非常感人曲折离奇,非常能激起人的共鸣同情!就像一个身边美丽又贤良贞文静的姑娘遇到种种不幸甚至还被人奸污糟蹋,读者内心的那种痛心碎同情无比强烈!小龙这个角色电视剧电影版本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版本,还是要去看原著。原著里小龙女美若天仙女神下凡,冰清玉洁,雪肌冰骨,清水芙蓉处子玉女般美丽,与世无争娴静深情,年纪轻轻武功高强绝伦,心如水晶,心如止水,世外仙姝。与杨过的倾世之恋写的悲惨坎坷历尽劫数但又神奇,像个神话。你说说,这样一个仙女女神级别的女子的爱情故事能不吸引人感动观众吗?杨过这个角色也写的非常有复杂有深意又浪漫,杨过绝世的英俊潇洒迷人深情,成长为一代大侠,但身世复杂坎坷悲惨无比,因为是卖国贼大奸贼杨康之子,所以,小小年纪受尽苦难痛苦,长大些母亲又去世,杨过历尽曲折遇到仙女下凡世外高人般的小龙女,被其收养,拜其为师,相依为命。……写的非常浪漫神奇又复杂坎坷充满家国情仇。像郭靖黄蓉写的像两个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金童玉女,一个是憨厚忠实忠诚朴实无华朴拙,心怀家国大义,宅心仁厚的傻小子,一个是花仙子水仙般集天地灵气,貌美绝伦,冰雪聪明,精灵古怪玲珑剔透,足智多谋的黄蓉。作品背景内容写的满怀家国大义,气势磅礴沧桑又神奇内涵忠义。侠义心肠的傻小子郭靖遇到公主般的天之骄女黄蓉历尽曲折苦难结为夫妻,坏事做尽无耻丧尽天良高傲势力的杨康欧阳克最终害死自己,欧阳锋发疯。荡气回肠,凄婉雄伟,写的非常深刻让人唏嘘感慨不已也不夸张虚假,到神雕郭靖黄蓉成长为为国为民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伉俪。又配以家国的兴亡外族蛮夷的攻打入侵。再配以杨过小龙女这样一对神仙眷侣金童玉女雄伟凄婉深情天造地设历尽劫数天灾深情厚谊的倾世之恋更加浪漫唯美沧桑荡气回肠感天动地凄切哀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