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很好吗那么多人反清复明 清朝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清复明

网友提问:

明朝那么腐朽为啥还有很多人反清复明?

优质回答:

首先,“反清”是真,“复明”是假。

实际上,明朝末年不光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就连老天爷也仿佛想要灭亡明朝,自崇祯即位以来,更是天灾不断,而且还要面对关外满清八旗的不断侵扰。在天灾人祸,内外交困的重重打击下,当时的广大底层百姓早已到了无立锥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百姓其实对腐朽的明朝也早已是痛恨不已的。不然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也不会有市场,并且迅速蔓延整个北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灭亡明朝的,可不是关外的满清,而恰恰是明朝自己,是对明朝深恶痛绝的那些农民起义军。

所以,要说在明朝末年,明朝依旧广得民心,那是不可能的。但相比于野蛮凶残的满清,身为汉族王朝明朝毕竟是“根正苗红”。

正所谓有对比,就有优劣,因此在广大汉族百姓看来,同族的明朝总比满人的清朝要更加靠谱。再说了,要想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家天下,总得有个合理的旗号吧。所以,“反清复明”自然就是最合理的旗号,实际上这就和元末红巾军起义,把死去近大半个世纪的“大宋”都搬出来的做法是如出一辙的。

因此,清朝时期的“反清复明”运动,“复明”是假的,“反清”倒是真的。实际上,就是主体民族汉族与满族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而并非真的是前朝复辟势力。

其次,“反清复明”运动的实际响应人数并不多,规模和声势也没有我们普遍认为的那么浩大。

事实上,现在我们之所以对“反清复明”运动耳熟能详,主要是受很多文学作品、武侠小说的影响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天地会组织,虽然历史上也确实存在,但其规模和影响力远没有武侠小说描绘的那般强大,远没有到威胁清朝统治的地步。

当然,“反清复明”运动也是有一段高潮时期的,这主要集中在清朝初年。由于满清入关之初,在南下灭亡南明的过程中,犯下许多血腥的屠城惨案,加上满清贵族早年的圈地运动和削发易服的一系列的弊政,极大的激起了广大汉族百姓的不满和憎恨。于是,各种反清斗争便此起彼伏的爆发。

到后来,在满清初步平定天下后,又由于康熙的削藩行动,一下子激起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反叛,史称“三藩之乱”。起事之初,吴三桂为了争取汉族百姓的民心,于是再一次把早已死去的明朝搬出来,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反叛朝廷,而这就是反清复明运动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段高潮了。

后来,随着三藩之乱被镇压下去,台湾的明郑政权的覆灭,“反清复明”运动基本上就被镇压下去了,各地零星的抗清的斗争也逐渐转下低下。而自康熙开始,清朝统治者开始不断吸收汉族的统治文化,尊奉儒家,并且重用有能力的汉臣治理天下,极大的缓和了满汉矛盾,开创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而随着清朝统治基础的不断巩固,“反清复明”运动也就越发的没有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其他网友回答

反清复明意味着人民盼望着回到明朝的统治,说明清朝的统治比明朝的统治还腐朽。在腐朽的明朝生活不下去,在更加腐朽的清朝自然也生活不下去。反清复明是民族意识的自然反应,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并不想接受少数民族满洲族的生活习惯。从本源上说,反清复明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先进的经济模式对落后经济模式的反抗。是社会转型不顺利的情况下的一种暴力性对峙。

具体分析下,想要恢复腐朽的明朝统治的反清复明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1点: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忠臣不事二主,忠于明朝自然就反对清朝。

从孔子到董仲舒,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儒家一直教授的就是四书五经,强调的就是忠君爱国。明朝再腐朽,明朝的皇帝再不正经,也有效忠于他的力量。这些力量是不可能效忠于清朝的,也是不可能被清朝信任的。所以,这样的力量除了反清复明还能干什么?!

从秦朝到清朝,皇帝一直在采取巩固皇权的措施。几千年下来,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忠于皇帝,几千年的天子喊下来,皇帝已经成为了神的化身,皇权已经具有了神圣性。明朝的皇帝是神的化身,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反抗明朝皇权就是反抗神权。对于有的人来说,反清复明是神的旨意。另外,明朝的皇帝比其他王朝有骨气的多,人民怀念明朝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脊梁。

忠君爱国,所以反清复明。

第2点:清朝统治中国的过程中用了太多暴力手段及生活习惯的强迫融合都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的反抗情绪。

清朝取代明朝统治中国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血腥和暴力。无论是扬州十日还是嘉定三屠都是以人命为代价的,这种人命的杀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因为清朝的暴力手段给人民的印象是社会没有安全感,一个不能给人民带来安全感的政权必然要被人民反对。

最严重的是,占人口极少数的满洲族竟然强迫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顺从他们的民族习惯来生活。如不顺从他们的命令剃发易服,就要进行杀戮。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人本身最不愿意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带来人内心最深处的厌恶和不认可,更何况是几千年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既不认可生活习惯,也不认可民族文化,志既不同道又不合,不反清复明还能干什么?!

没有安全感和同一志向,只好反清复明了。

第3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了小农业经济的极大阻碍,但清朝却继续沿用重农抑商的政策来发展小农经济。

宋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就已经高度发展,明朝中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旧的封建制度虽然不能一时消灭,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可以拖延一段时间,但封建制度却不能再加强。然而,清朝统治中国后封建制度又在强化,强化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是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经济政策,但到了17世纪已经不能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清朝是怎么做的呢?清朝仍然在延续甚至加强加强重农抑商的政策。与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样,重农抑商也应该被废除。如果清朝不废除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那么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下就只能反清复明了。

小农经济拥护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反对明朝。经济发展是反清复明的最根本原因。

第4点:儒家思想的文化专制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市民阶层要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要求。

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经济的独立要求思想的自由,经济的独立要求个性的发展。如果有哪一种势力禁锢人们的思想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必然受到市民阶层的反击。人民向往自由的精神,而清朝却禁锢市民的个性与思想自由,所以市民就反清复明。无论如何,明朝的社会环境宽松一些。

从董仲舒以来,儒家思想就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思想。这种传统思想应几千年的时间严密地控制了中国的社会,社会的习俗已经完全儒家化。不仅儒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还在全国范围内大搞文字狱,大肆牵连无辜民众。突出个性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传统儒家思想和社会习俗的,所以市民一定会反对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对文化专制的反对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反清复明。

文化专制是反清复明的诱因,向往自由所以反清复明。

第5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但专制的强化却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封建社会形成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在强化,皇权企图强化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尽管这种控制会使社会失去活力,但皇帝并不在乎社会是否有活力,是否有创新。失去创新的社会会自我进行调整。

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减弱对人身的控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是减弱对城市和整个社会的控制。实际上,这种控制的减弱在清朝正在发生,只不过没有跟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的发展与专制的强化形成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对矛盾。这种矛盾要求反清复明。

专制和社会控制的加强逼迫人民反清复明。

第6点: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导致反清复明式的反抗斗争的发生。

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也会进步,文明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表现在社会的转型。怎么转型?从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转型不成功会怎么样?暴力斗争。

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中国当时虽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但中国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市民阶层要求消灭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要进行反抗。消灭与反抗的对抗就是反清复明。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是反清复明的社会根源。

所谓腐朽明朝表面上的反清复明在实际上是封建主义发展模式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斗争。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末年我们都知道文官集团太过强大,崇祯皇帝在无奈之下选择牺牲百姓的利益而导致起义四起,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后来的明朝走向了陌路,败于起义军之手,而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朝建立。

明朝为何走向陌路我们都已经知道,可是大家也许在一些艺术作品中经常看到反清复明四个字,让我们很好奇,既然明朝已经因为腐朽而灭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清复明呢?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清朝乃是满族,在当时属于外族,而明朝属于汉人江山,汉人统治汉族本来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之中应该理所当然,当时清朝属于外族入侵,对于汉人来说有点反感也是正常的现象。当然现在56个民族是一家都是中国的一分子,都是华夏子孙,当时明清时期汉人确实把满人当作外族的。

清朝的统一天下建立明朝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虽然清朝八旗军队在清朝前期也是战力彪悍,可当时的明朝同样也不弱。明朝并非败于清朝之手,而是内部发生矛盾败给了农民起义军,而清朝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才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的。这其中给我们两个关键,第一清军论军事力量不一定能打败明朝,清朝入主中原有点侥幸成分在其中,如此之下,让汉人内心深处有点认为清朝的整体能力不能征服汉族,自然也就不服于清朝的统治,有反清复明之说也是自然。

清朝建立之后一些政策让汉人不满以至于反抗,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彻底征服汉人同时也为了消灭有生的明朝残余势力,制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其中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等等。这些已经让其他汉人看到了清朝并非把汉人当作子民而是奴隶,大肆杀害自己的同胞如果不反抗,反而有点说不过去。好在后来清朝及时制止了这样的暴行采用安抚之策,民怨才得以平息,虽然平息了民怨,可在汉人心中已经成为抹不了的过去,反清思想肯定深深的印在了汉人脑海之中。可是后来清朝为了彻底消除民众的反抗之心而大兴文字狱,这样的举动让汉人更加接受不了,清朝可以说完全想要抹杀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汉文化,对于汉人来说清朝触及了他们的民族底线,反抗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有心人,利用反清复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何况是两个彼此不服的民族生活在一个王朝之中呢,清朝认为汉人能被满人打败,汉人就是无能,是他们的奴隶,如此之下,有心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利用反清复明来推翻清朝,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就是核心问题,就是清朝的统治不得民心,古往今来的王朝其实都是败给了不得人心上,明朝如此清朝时期的反清复明也是如此。对于百姓而言只要能安居乐业其实谁做帝王都一样,谁来统治他们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位统治者能否让他们安居乐业。

可是历代王朝都把天下人的天下看作家天下,一个王朝建立之初贵族还不是很多,对于民众来说尚可担负他们的富贵生活,当贵族多到超出民众的承受范围之时,反抗之风也就随之兴起。明朝采用分封藩王的办法致使贵族数量几何倍增让民众不堪重负,清朝把八旗和皇室圈养在京城也是如此,当民众不堪重负之时,起义也是必然。

反清复明并不是恢复明朝的统治而是一个观念,是恢复汉人的统治,是恢复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的局面,让民众能够养得起贵族。清朝中期其实民众已经不堪重负了,只不过是少数人而已,没有达到大范围的局面,倘若清朝开始就让民众不堪重负,清朝也就不会延续二百多载了。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反清复明并非恢复明朝的江山,而是因为外族和阶级之间的矛盾,致使民众希望恢复能养的起贵族的时间段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知道,清朝入关后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留发不留人等铁血政策,残酷镇压各路抵抗势力,制造了扬州十日等惨案。高压之下必有反抗,有什么比恢复汉人衣冠更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吗?于是反清复明就成了当时反清界最时髦的旗号。反清复明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明朝的铁杆支持者,另一种是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造反者。

一、清军占据大陆后,台湾的郑成功拒不投降,树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继续向明王朝效忠。有一种说法,从清初就存在的天地会(今天的洪门),就是在郑成功的支持下创立的,最初目的就在于反清复明,而洪门的反清事业一直延续到近代,国民党的源头就有洪门的身影。

二、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也打出了反清复明的称号,吴三桂当然不是明朝的拥护者,当年是他引清军入关,也是他亲手勒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支持明朝。

三藩叛乱只不过是一种自保罢了,当时康熙皇帝决定要撤藩,消除三藩的势力,吴三桂也是一时枭雄,怎么甘心坐以待毙,于是举起反清复明旗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果不其然,在最后的时间里,吴三桂还是没有遮盖住自己的野心,建立周国,匆匆称帝。

综上所述,反清复明并不代表人们都明朝还有怀念和留恋,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旗号,仅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执政者都是中原人也就是汉族,只有元朝和清朝,是蒙古族和满族。儒家思想让人们对家族,血脉看得非常重要。汉唐宋明中,无论是哪个皇帝被起义军推翻,无论是哪个人昭告天下,总归是汉人。但是蒙古族和满族统治天下,对于百姓来说才是国破家亡的含义。今天,中华有56个民族,都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但是,尤其是在清朝统治初期,许多反清复明的人都把满族做侵略者看待。

满清贵族在建立清朝政权前,并没有在中原生活。明朝末期,明政府腐败无能,满清贵族打算进入中原,统一天下。清兵入关后,汉人数量巨大,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剃发留辫。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留辫有违人伦理法。许多人宁肯掉脑袋也不剃发。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与满族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为了让汉人服从满人的统治,满族人用了许多残忍严苛的政治措施对待汉人。

许多的汉人不满满族人统治原本是汉人的天下,一些爱国人士投身于“反清复明”中,希望汉人的天下回到汉人的手中。在清朝统治种,许多的官员都是汉人官员,和满族官员相比地位不会太高。“反清复明”的拥护者就联合一些明代旧臣反抗清朝的统治。这些反抗者并不害怕死亡,对于他们而言,反清复明其实不是对明朝的留恋,也不是忠于大明朝,而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

版权声明